神笔马良教案5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成功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制定教案时,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神笔马良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神笔马良教案5篇

神笔马良教案篇1

一、课前谈话。

你喜欢故事吗?你读过或听过哪些故事?

二、谈话导入

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故事《神笔马良》,这个故事的作者是洪汛涛。(读到一个好故事,最该感谢的就是作者了,以后读书可要关注一下)板书课题。神笔马良——齐读

三、初读、整体感知(要不要默读)

这篇课文很长,课前,大家都已认真地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一遍,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读。

1.检查认读难读的词语:

耕地 往颈上一套 干旱 监牢 桅杆 咆哮

拉着犁 吆喝 疙瘩 衙门(小老师领读)

衙门指哪里?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用心画画 得到神笔 帮助穷人 惩治大官

学生回答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教师适时提醒:你刚才说的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老师可以用这么四个字来概括,出示“用心画画”,谁能学着老师的样也用四个字概括着往下说。

词卡全部贴好后,告知学生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把故事写清楚的。副板书:有序

能用上这几个词再来简单地说说吗?

你们真能干,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你们用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主要内容。(边说边大括号标注)

四、神笔之神

师:我们来看课题,顾名思义,神笔就是……?神奇的.,有灵性的笔。

师:马良的神笔神在哪儿呢?文中有一句关键的句子,就告诉了我们神笔的神奇,你找到了吗?

1.找出总起句:“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你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指导朗读。

2.感受神笔“画什么有什么”之神:

师:马良都用神笔画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用圆圈圈画出来。(生圈画,师巡视,提醒:细心的同学把数量词也一起圈起来了)

能用“画 就有 ”的句式来回答吗?(师示范时神奇的语气强烈些)

(学着老师的样读出神奇的感觉来)

马良用神笔画了很多很多,出示“……”,难怪课文里说是——引读“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

这些神奇的画,给了穷人哪些帮助呢?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用横线划出来。

画公鸡就有公鸡,公鸡喔喔地叫起来,给人们报晓。 课文没讲的的内容你做了补充。说出了公鸡的作用。

画耕牛就有耕牛,耕牛下地拉犁了。

你从哪个小节看出来的,请生读该小节。

(师:你看,穷人需要什么,马良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作者按这样的顺序把马良用神笔帮助穷人的事写得清清楚楚,这不,画了大耕牛,就能帮老人和小孩——下地拉犁了。)

画牢门就有牢门,监牢里的穷人都跟着马良逃出去了。(大家不用再受牢狱之灾了!)

画快马就有快马,马良骑上马跑远了,官兵们哪里还追得着。(神笔帮马良成功逃脱了)

画水车就有水车, 农民们有了水车,都很高兴,农民就不用用木桶背水了。

(水车可帮了农民们一个大忙啊。)

师:这真是——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板书:画什么有什么。)这马良的神笔真是出神入化啊!

3.感受神笔“画什么没有什么”之神。

师:神笔在马良手上是如此的神奇,那在大官手上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大官欢喜得很,急忙跑过去摇,不料头撞在墙上,额角上起了个大疙瘩,画仍旧是画,没变成真的摇钱树。” (引读)看,大官的画——画仍旧是画,没变成真的摇钱树(板书:画什么没什么)

师:(指板书)为什么马良“画什么就有什么”,而大官却“画什么没什么”呢?

师:哦,原来大官是用神笔为己谋利,而马良是用神笔为民造福啊!(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为民造福 为己谋利)这笔还能辨别好坏,这又是神笔的另一大神奇之处呀!

那马良是怎样用神笔惩治大官,为民造福的呢?这可是故事最精彩的地方,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20—28小节,想想马良是怎样一步一步用神笔惩治大官的。(巡视时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做记号,这个读书习惯可真好。)

五、惩治大官”

师:马良是怎样一步一步用神笔惩治大官的呢?

根据回答,幻灯相机出示:

1、马良用神笔在墙上画了个无边无际的大海。

2、马良用笔点了几点,海中央出现了一座金山,金光闪闪,满山是金子。

3、马良就画了一只大船。

4、马良画了几笔风。

5、马良又加上粗粗的几笔风。

6、马良不理他,还是画风。

7、大船翻了,大官他们沉到海底去了。

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把马良一步一步惩治大官的过程写清楚的。

马良画什么就有什么,画风就有风,出示幻灯:

1、马良画了几笔风,桅杆上的帆鼓起来,船直向海中央驶去。

2、马良又加上粗粗的几笔风,大海涌起滚滚的波涛,大船有点儿倾斜了。

3、马良不理他,还是画风。风更猛了,海水咆哮起来,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驶去。

引读:有了风……(直:直向海中央驶去,分明是说船——行驶得很快。可大官还嫌船慢)于是,马良又加上粗粗的几笔风……这下大官害怕了,可马良不理他,还是画风……咆哮(关注两个口)的意思就是——课文里是指——(海水发出了猛兽怒吼般的声音)是啊,我们听到了海水的咆哮,我们还看到了——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驶去。

神奇的三笔风带来了神奇的变化,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第一组、二三组、四组)……

听你们的朗读,老师知道这风已经画到你们心里去了。

引导背诵。出示前半句,生背后半句。

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马良啊?(聪明、善良、勇敢、为民造福、智谋超群……)

是的,用大官自己要的东西来惩治大官,这是多么巧妙地惩治,这又是多么聪明的马良啊,想不想当一回这样的马良。

师(大官)生(马良)20—27小节分角色朗读。

六、看连环画讲故事 总结全文

师:大船翻了,大官他们沉到海底去了。马良又回到村里,给穷人画画了。

马良又会为穷人们画哪些他们需要的东西,带来哪些帮助呢?请动笔写一写。写在书本空白处。

是啊,马良就一直用手中的神笔为穷人们画画,为他们造福,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读课题。

布置作业:按照“用心画画、得到神笔、帮助穷人、惩治大官”的顺序给父母讲一讲这个神奇的故事。

神笔马良

{用心画画

马良 画什么有什么 为民造福 得到神笔

大官 画什么没什么 为己谋利 帮助穷人

神笔马良教案篇2

一、教材解析

?神笔马良》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1版块第三课的内容,本版块的主题是奇思妙想。我们都知道想象是创造的开始,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多么重要。本文充满了童趣和想象,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穷苦人家的孩子马良历经坎坷、最后用画笔战胜邪恶,得到穷苦人民爱戴的故事。全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内容浅显易懂,可读性强,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由于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年龄又小,并且三年级是由识字教学向阅读教学转变的转折期。况且农村的学生在素质方面也与城里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别,给予本班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的特色,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复述马良巧惩大官的过程。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学习马良不畏威胁诱惑,一心为穷苦人民做好事的品质,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渗透爱憎分明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复述马良巧惩大官德过程。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渗透爱憎分明的情感。

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本着这一教学思想,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教学。

(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和运用音乐渲染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

(2)以读促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文章内容。

学法: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本着教是为了学服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语文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学法主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

说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在课的伊始。我播放《神笔马良》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片,做到学有目的。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美,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唤起心中美好的情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情境教学法的恰到好处。

二、回忆旧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通过复习,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分清层次。

三、讲读1—5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分角色读文,然后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白胡子老爷爷为什么将神笔送给马良。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然后用笔分别画出马良喜欢画画的句子和用心画画的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马良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从而为下文马良学画目的`做了良好铺垫,也为突破重难点做了准备。

四、讲读6—10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想:马良的神笔神在哪?他用神笔为人民做了那些事情?这样让学生携疑读文,有目的读文,目的在训练学生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顺势提出问题:这么神奇的笔,大官早就垂涎三尺,想法设法想得到神笔,那么马良是怎样巧妙惩罚大官的呢?请同学用:马良“先——然后——接着——最后——终于——”说一说马良巧惩大官的过程。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难度,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说话有条理性。

五、激发认识,提升情感。

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用它做什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学习马良的思想品质,而不是羡慕那支神笔。然后出示诗歌,让学生仿写诗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

六、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做人做事时,要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收到别人的喜爱。

七、课后作业

1、让学生阅读我给他们事先搜集的故事,从故事中感悟人物美好心灵。

2、让学生课后搜集表现人物美好心灵的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为下周故事会做准备。

通过这两个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设计清晰直观,力求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板书设计:

神笔马良

为穷人(1)画耕牛(2)画牢门(3)画水牛(爱穷人)

为大官(4)画大海画船画风(憎恶人)爱憎分明

以上是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做的说明,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有本可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渗透爱憎分明的情感。

神笔马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方法与过程

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过程

中理解文本,掌握“读——品——背”的学习方法,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培养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试背课文。

教学难点

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续编诗歌,训练语言。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愿望。

教学前提

1、了解故事《神笔马良》

2、在第一课时已初读课文,学会认9个生字,并练习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要画什么?(毛笔)

2、版画:毛笔,板书:笔,找出画与字的联系。

3、引出神笔。

4、马良用神笔做了许多好事,

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用它来帮助谁呢?

5、揭题:假如整体感知

1、问题:我们的课文里有谁需要帮助呢?假如有了马良的神笔,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2、教师范读。

3、根据生回答归纳板书:小树——

——太阳小鸟——

——谷粒西西——

——好腿

4、小结:瞧,我们周围不仅有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植物和小动物。

学习第一节诗歌读

1、刚才,你们能发现老师的优点和不足,下面该轮到你们读了,给自己提点要求吧。

2、品读“叹息”一词:用第一节诗里的句子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谁愿意上来扮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小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和表情来理解“叹息”。想象:小树边叹息边说什么呢?

3、品读“快活”一词:想象:如果这个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红红的暖和的太阳,小树又会说什么呢?这时候的小树感到怎样?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快活。谁能快活地把这一段读一读?(个别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快活?(齐读)

4、自由品词:你最喜欢这一节诗里的哪个词?(红红的、寒冷的、轻轻……)当你读到这些你喜欢的词的时候,要更有感情一些,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谁愿来给大家做个示范?先说你喜欢哪个词,再读一读。其他同学也有自己喜欢的词语,那就自己读一读吧。背

5、背诵指导:这节诗歌的顺序是,先提出“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再讲给谁画什么——最后讲画的理由。小结6、学法:读——品——背(品的方法:找出你喜欢的词语,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拿别的词语替换一下,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

学习第二节诗歌小组活动

1、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由读或轮流读。

2、你最喜欢这一节诗里的哪几个词印象特别深?为什么?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你还能用表演的形式让组内的小朋友也喜欢这些词。

3、轮换不同的方式多读几遍,根据“假如……——给谁画什么——为什么画”的句式,试着背诵这一诗节。

小组汇报

1、觉得自己读得特别好的小组起来读。

2、愿意说说诗中的好词语的'小组有吗?

3、哪个小组能背下这一节诗?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四人小组内用了“读——品——背”的方法来学习第二节诗歌的。在读中品味词语,在背中积累语言。你们说这个学习方法好不好?那么,接下来就请你们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三小节诗歌。

学习第三节

1、根据“读——品——背”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诗歌的。

2、个别读。

3、品好词。

4、试背诵。

学习第四节

1、诗歌的末尾出现的六个小圆点儿,是什么标点符号?

2、省略号代表什么意思?

3、为什么作者要在这里使用省略号呢?

拓展思维

1、我想作者一定是想让我们也来说一说“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为什么要画。”

2、说一说

3、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篇更新版本的。

总结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这动听的旋律中,我们这堂课也要结束了,但是希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爱心永远不会结束,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神笔马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从马良用神笔帮助老百姓惩罚中,受到启发。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学习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读第1~8自然段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马良看什么看得出神?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大官和画师什么表现?他们怎么说?怎么做?从此,马良怎样做呢?找出重点词句。马良为什么盼望有一支笔呢?(理解:盼望)

学习第二部分课文内容。读第9~16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马良的笔是怎样得到的?为什么说它是神笔呢?马良有了这支神笔是怎样做的?他帮助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学习第三部分课文内容。读17~28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大官让画师用神笔画什么?结果怎样?大官怎么办的?马良为什么答应了?他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然后画什么?最后画什么?说说大官的不同表现?

1、大官的下场什么样?说明什么?

2、从马良惩治大官的过程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总结课文。

1、马良没有笔的.时候是怎样画画的?说明什么?

2、马良有了神笔,对穷人和大官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3、你喜欢马良吗?为什么?

三、作业。

神笔马良教案篇5

为了让更多的幼师轻松上课、备课无忧,一直努力致力于整理、收集名师课程,优质教案,将打造全网最具特色和实力的幼教资源网。通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引导幼儿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设计意图:

一天在家,和五岁的儿子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儿子感叹:我要是有一支神笔就好啦!那我想要啥就画啥。是呀!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支神笔那可太棒啦!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班幼儿听,假如每个孩子都有一支神笔,假如有神笔的孩子们看见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口齿伶俐,想象丰富的精灵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因此而产生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神笔马良》。

活动目标:

1、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2、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难点: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ppt课件(《神笔马良》故事图片,雨中没有伞的人,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等图片),毛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幼儿异口同声的说:想)那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认识神笔

1、观看ppt4-11听老师讲故事

2、、故事好听吗?我检验一下,你们听懂了没有?(听懂啦)敢不敢回答我几个问题?(敢)

教师:我们刚才听到的故事叫什么名字?(神笔马良)故事中会画画的小朋友叫什么?(马良)他有一支什么样的笔?(神笔)为什么叫它神笔?(这支笔画什么东西都能变成真的)

3、教师:马良用这支神笔给穷人画了好多有用的东西,帮助了许多人。让我们给这个善良、有爱心的马良鼓鼓掌吧!小朋友看这支笔神奇不神奇?(神奇)这么好的神笔你想不想要?(幼儿迫不及待的说:想)

三、仔细观察,初步想象

(一)、初识神笔,说一说

教师: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要画什么?(幼儿回答积极,内容丰富)

(二)设置情景,说一说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情景,想一想,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看到这种情景,你要为图中的人们画什么?(播放ppt13-17)

教师 :小朋友们,图中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人在跑步)天气怎样?(天下雨啦。)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雨伞,雨衣。)(ppt13雨中没有伞的人)

教师:这个小朋友一个人在街边哭,大家猜一猜他可能遇到什么事了?(他可能找不到妈妈了)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电话。)(ppt14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

教师:咦?这个人怎么用脚写字呀?(他没有手)噢!原来他是残疾人。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双手。)(ppt15失去双手的残疾人)

教师:大家看看这片土地怎么没有一棵植物,地上还有那么多裂缝?(因为这里缺水)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条河。)(ppt16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

教师:大家看看这位老爷爷,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衣服,画好多钱,画金币,画金元宝……)(ppt17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有爱心,像马良一样帮助了好多人。我为善良的你们点赞。

2、情景再现,正确引导(播放ppt15-17)

边出示图片边说:在这个干涸的土地上,你给他们再多的钱,他们可能也很难买到很多的水,那在这干涸的土地上有比钱更重要更实用的是什么呢?(水,很多很多的水)对呀,我们给了他们很多的水,这个土地上的禾苗呀,庄稼呀,就可以生长了,人们也不用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所以在这里水比钱实用。残疾的孩子,你给他再多的钱,他能买到手吗?”(买不到)是的,再多的钱都买不来手。我们给他画上一双手,然后再让神笔把它变成真的,这样,他就能像我们一样,用手吃饭,用手画画、写字了。对吧?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钱可以买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所以在我们的生命里,还有很多东西比钱更重要,小朋友们,你们说对不对呀?”(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

(三)联系愿望,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愿望?假如你有了这样的神笔,你想不想把你的愿望画出来,让他变成真的?

四、神笔接力,说说愿望

教师(出示毛笔):当当当,这就是马良的那支神笔,神笔交到谁的手中,就请完整、快速的说出你的愿望,说不定愿望真的会实现呦!

五、课外延伸,结束活动

我们回教室去把我们刚才说的'画出来吧!

活动总结:

在幼儿的语言活动教学中,师幼互动是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语言是在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互动的主要媒介和载体,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是这节语言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互动环节:活动开始,幼儿看着漂亮的图片,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说一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这时候,幼儿的说话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孩子们争着举手说自己的想法,幼儿有种一吐为快的感觉。接下来设置情境,让幼儿说一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为图中的人物,画什么?”最后请小朋友画出自己的愿望,“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什么干什么”。这样由易而难,循循善诱,让孩子能够轻松的,完成本次活动的三个目标。

虽然在活动设计中,没有设计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这个目标,但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幼儿发展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互动内容也不能以封闭化的知识传授为主,既然孩子都说出了想画钱,想要很多钱的这种愿望,我就觉得,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这个教育结合活动中所选择的几张图片来进行,是非常恰当的。雨中没有伞的孩子,找不到妈妈的男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这些情景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用钱解决不了的,或者说是用钱,不能够很快或者是直接解决的。所以,我请幼儿看图,然后进行引导,让幼儿自己来区别,钱和他们所急需的物品来比较,可能那个才是他们最需要的?让幼儿自主探究,最终得到结论:虽然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再多的钱也解决不了的。从而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我觉得和其他三个目标相比,这才是孩子们本次语言活动最大而且最意外的的收获。

通过这节语言活动,我的收获不亚于孩子们!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家庭环境影响下,我们肩负着幼儿健康全面成长教育的第一站的重要使命,而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尤为重要的的语言活动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交流、倡导多元化教学,要做好课前预设,发掘教育资源,精心准备,注意问题设计,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神笔马良教案5篇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单双数教案5篇

颠倒歌教案中班教案5篇

天气大班教案科学教案5篇

幼儿安全教案大班教案模板5篇

安全教案小学教案精选5篇

掌声教案优秀教案5篇

大班教案变脸教案5篇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通用5篇

中班教案常规教案5篇

幼儿教案下雨了语言教案5篇

神笔马良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