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案是教师进行主题教学的重要框架,帮助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孔子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孔子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中孔子的几句名言。
2、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
3、消除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名言
1、出示: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生读名句,谈谈读懂了什么。
3、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4、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
二、走进名人
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略)
三、导入课文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呢?学了《孔子拜师》这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四、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抓住在交流中学生还读不好的句子,进行练读,读通读顺,基本读懂。
4、学生交流生字词难写的,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5、练习写字。
五、作业
朗读,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风餐露宿、学无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孔子的学习品质。
3、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名言,引出孔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孔子拜师》先来温习一下。
2、读生字词,选词填空,整体把握课文。
3、直奔课文中心。(最后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体悟孔子的学习品质
(一)课中自学:读课文,用“——”划出表明孔子品行的句子。
感受我们眼中的孔子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按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1、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理解“渊博”:(知识丰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
这段话出自第一小节,请用上“虽然¨¨¨但是¨¨¨”变成转折关系试一试。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对知识永不满足)
过渡:刚刚课文里画出来的句子还有那句也是写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的。
出示句子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齐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学无止境 )
还可换什么词(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读好句子。
小结: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乐理,向师襄学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就是学习是没有固定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告诉全世界;
过渡:是呀,就因为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所以有多大的困难都不怕,下定决心去拜老子为师!
3、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抓重点字理解词语)
(2)读句子,读出“上千里”,这个“上”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词语)
(二)、议学??
1、再读句子,创设情境
孔子,你这么累,还是坐下来休息休息吧!(学生感受)
孔子,你背着行囊,又背着那么多的书,还是把它扔了吧!(学生感受)
孔子,拜师的路途这么遥远,你还是回去吧!(学生感受)
(指名学生读句子)
2、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议学二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的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是什么样子的?
部件(风尘仆仆、一脸疲倦、草鞋都破了……)
过渡:孔子不怕艰难的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他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左右”是什么意思,给左右换个词语。
过渡:是啊,读着读着,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他和老子第一次见面和后来的拜师学艺,在他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感受老子眼中的孔子
1、通过对话,进行朗读,理解“迎候”。
2、悟学
想象问话:你就是老子,你眼中是怎样的孔子,你愿不愿意收孔子为徒弟呢?说说理由。
[积累]
是啊,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孔子的词语,写在孔子画的边上。
把词语串起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
3、总结: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三、拓展延伸
感受世界人眼中的孔子
1、观看画面,了解祭孔典礼。
2、出示名句,感知孔子在世界人眼中的形象。
3、简介《论语》,今后要走进《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 (大思想家)
“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的教案篇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一些重要词语。
教学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难、立志拜师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后孔子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孔子名言和词语
1、复习第一课时,读孔子名??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主要问题,感受人物品质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孔子为什么拜师?师怎样拜师的?
1、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和过程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通过想象画面,情景对话,对比朗读体会孔子的艰辛和拜师的意志)
2、分析人物对话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
( 体会孔子的尊师有礼;理解迎候和等候的意思,体会老子对孔子的尊重和有礼貌。)
3、分析第四段,感受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抓住不离左右,随时请教和毫无保留,感受孔子学习积极,老子的无私,诲人不倦)
三、学习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读一读人人们对孔子、老子的评价的句子,感受圣人们的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行高尚。
四、总结全文
1、说说我们可以从老子或孔子身上学习到一些什么。
2、课后读一读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表演。
五、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困难、尊师有礼
老子——尊重学生、诲人不倦
孔子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对孔子刻苦好学的学习态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产生崇敬之情并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从文中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读好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顾课文,完成题目
孔子()岁的时候,从()前往()拜()为师,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们的()。
2、师引导生读这一段话,生再次观察课题和这一段话,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预设: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用﹏勾画出来。
4、出示中心句,生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交流,理解词语(渊博)
问:孔子前往求学的时候,他的学识怎么样?
生交流,理解词语(远近闻名),师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语(年轻、已经、远近闻名、总觉得)感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3、师补充:孔子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可他依然坚持求学,说说你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②抓关键词“相距上千里”体会行程之远,抓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体会行程之难。
③出示地图,学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观感受“行程之远”。
④想象情景,师生对话
师采访:假如你是孔子,会怎么做?
骄阳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经汗流浃背,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
⑤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以读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⑵学习“师生相见”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在洛阳城外,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出示插图,想象:孔子会对老师说什么?
①师读文,生一边听,一边勾画作者描写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词语“风尘仆仆”了解孔子的外貌,再次体会行程艰难。
④从动作(上前行礼、再次上前行礼)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⑥出示孔子的几句话,从语言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学法指导(表现人物的品行,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
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师预设师: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学习的尽头了呢?
生:不是
师:你们现在上小学,将来还要上中学,再读大学,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后工作了,也还要学习。
师:这就叫“学无止境”师板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3、谈“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资料
⑵同桌合作学习,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①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对所划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从词语“头发胡子全白了”“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体会老子重视人才、谦逊有礼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⑷角色对话,补充资料(生了解古人自称称名,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⑸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抽生读、评价(抓关键词:每天、随时,体会孔子求学孜孜不倦,从词语“毫无保留”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四、小结升华
1、出示孔子画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们不仅佩服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论语》的精典句子,学生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师生吟诵论语: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教案篇5
?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谦虚的精神。
一.教学目的:
1. 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 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1. 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孔子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教学重点:
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四、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二、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
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孔子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 种蘑菇的教案6篇
★ 闹花灯的教案6篇
★ 小兔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