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盒的教案8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要提升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编写详细的教案,确保课堂效果,教案中的互动活动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角形盒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角形盒的教案8篇

三角形盒的教案篇1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活动经验基础: 本节课主要采取的 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能力: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 的理性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1) (2) (3) (4)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

(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

活动目的: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

教学效果:

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说出用撕纸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 用严谨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

② 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方法一:过a点作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b+bac+eac=180

bac+ c=180(等量代换)

方法二: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

∵ce∥ba

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a+ace+ecd=180

b+acb=180(等量代换)

活动目的:

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让学生再次体会几何证明的严密性和数学的严谨,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效果:

添辅助线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证明某一结论,需要引用某个定义、公理、定理,但原图形不具备直接使用它们的条件,这时就需要添辅助线创造条件,以达到 证明的目的.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abc中可以有3个锐角吗? 3个直角呢? 2个直角呢?若有1个直角另外两角有什么特点?

(2)△abc中 ,c=90,a=30,b=?

(3)a=50,c,则△abc中b=?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只能有____个直角或____个钝角.

(5)任何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个锐角;至多有____个锐角.

(6)三角形中三角之比 为1∶2∶3,则三个角各为多少度?

(7)已知:△abc中,b=2a。

(a)求b的度数;

(b)若bd是ac边上的高,求 dbc的度数?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的 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概念是否清楚,能否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教学效果:

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掌握是非常熟练,因此,学生能较好地解决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关的问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①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哪几种方法?

② 辅助线的作法技巧.

③ 三 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单应用.

活动目的:

复习巩固本课知识,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效果:

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种不同的证明方法的理解比较深刻,并能熟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相关证明.

课后练习:课本第239页随堂练习;第241页习题6.6第1,2,3题

四、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是空间与图形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最基本的直线型平面图形,而且几乎是研究所有其它图形的工具和基础.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是三角形中最为基础的知识,也是学生最为熟悉且能与小学、中学知识相关联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学生有厌烦心理,为此,本节课的设计力图实现以下特点:

(1) 通过折纸与剪纸等操作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然后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逐步转到符号化处理,最后达到推理论证的要求。

(2) 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题。

(3) 添加辅助线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如何添加辅助线则应允许学生展开思考并争论,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

三角形盒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教材的小标题为“探索与发现”,说明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并发现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探索活动。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内角”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用测量角的方法,此时就可以安排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可以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填写在教材提供的表中。最后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正好等于180°呢?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因此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二是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发现也能组成一个平角。每个活动都要使学生动手试一试,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另外,教材还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是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二是直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钝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小于90°。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并且在四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知道了平角是180°;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所以在学生具备这些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性质。

要让学生明确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后,每个三角形内角和还是180°,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度,会求出第三个角度。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会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认识三角形内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有三个角,…。)

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它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

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直观介绍“内角”。)

2、设疑激趣

现在有两个三角形朋友为了一件事正在争论,我们来帮帮它们。(播放课件)

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

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拿出两个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在小组内说说每一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所以能够很快求得每块三角尺的3个角的和都是180°)

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2、探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可能是180°)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

(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测量计算,是吗?那就请四人小组共同计算吧!

老师让每个同学都准备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量出了每个内角的度数,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每种各选一个求出它们的内角和,把结果填在表中:

(3)小组汇报结果。

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测量计算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3继续探究

(1)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能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吗?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方法)

大家的办法都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验证方法、结果。

学生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剪拼、撕拼、折拼)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撕拼和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使学生证实三角形内角和确实是180°,测量计算有误差。

5、辨析概念,透彻理解。

(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学生有的答360°,有的180°.)

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有的180°。)

这两道题都有两种答案,到底哪个对?为什么?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

大家可以在小组内用三角尺拼一拼,也可以画一画,互相讨论。

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发现: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

(三)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很多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

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1)在三角形中,已知∠1=85°,∠2=65°,求∠3。

(2)在三角形中,已知∠1=98°,∠2=49°,求∠3。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90°、75°、25°。()

(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交通警示牌“让”为等边三角形,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

4、拓展练习。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课件)

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看谁能找到最佳方法。

学生汇报,在图中画上虚线,教师课件演示。

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盒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一,图形若干。

活动分析:

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中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从而突破难点部分。活动的`结束之际,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自然结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采用观察法,通过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开。

1、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图形中寻找三角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

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戏“猜猜我是谁”。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5、游戏“捉迷藏”

幼儿从简单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三角形盒的教案篇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的是"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教学的重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画一画,选择不同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因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我以引入,猜测,证实,深化和应用五个活动环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引入

呈现情境:出示多个已学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内角"。( 把图形中相邻两边的夹角称为内角) 长方形有几个内角 (四个)它的.内角有什么特点 (都是直角)这四个内角的和是多少 (360°)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呢 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这样的教学, 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 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 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

猜测

提出问题:长方形内角和是360°,那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验证

(1)量:请学生每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接着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后把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这一特点,启发学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 请学生同桌合作,从学具中选出一个三角形,撕下来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把这三个内角拼组成一个平角,一个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画:根据长方形的内角和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每个直角9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每个长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从长方形的内角和联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

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 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长方形四个内角的和等知识联系起来, 并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 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深化

质疑: 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它们的内角和会是一样吗

观察:(指着黑板上两个大小不同但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原因,三角形变大了, 但角的大小没有变。)

结论: 角的两条边长了, 但角的大小不变。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实验: 教师先在黑板上固定小棒, 然后用活动角与小棒组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手拿活动角的顶点处, 往下压, 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活动角在变大, 而另外两个角在变小。这样多次变化, 活动角越来越大, 而另外两个角越来越小。最后, 当活动角的两条边与小棒重合时。

结论:活动角就是一个平角180°, 另外两个角都是0°。

【设计意图】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容易受图形或物体的外在形式的影响。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角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观察利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旧知识来理解说明。

对于利用精巧的小教具的演示,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想象, 充分感受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感悟三角形内角和不变的原因。

(五)应用

1。基础练习:书本练习十四的习题9,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2。变式练习: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直角吗 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钝角吗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明吗

3。(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 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 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4。智力大挑战: 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吗 书本练习十四的习题

【设计意图】

习题是沟通知识联系的有效手段。在本节课的四个层次的练习中, 能充分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逐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从而发展思维,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内角和知识和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特征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第二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的分类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去解释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角的特征, 较好地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题通过两个三角形的分与合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此过程中三角内角的 变化情况, 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第四题是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进一步拓展,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 学生能把这些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将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联系起来,并逐步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以此促进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整体构建。

三角形盒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

a钟表店

b食品店

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三角形盒的教案篇6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摆弄物品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了小棒、图形、彩纸等大量活动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启发幼儿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总数是幼儿人数的6倍;

2、三角形卡片若干;

3、红领巾、小房子、小旗子等三角形实物若干;

4、彩纸、铅笔、橡皮、剪刀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在正方形拼图的基础上,请幼儿任意拿3根小棒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个幼儿说一说,摆得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有几个角;

3、师生共同拼图,并点数图形的.边、角;

小结: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丰富词汇:三角形。

二、探索感知:

1、请幼儿任意取出一个三角形卡片,点数它有几个条边、几个角?

2、出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其不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角尖、有的角大……

相同点:都有3个角、3条边。

3、小结:不管图形大小,不管角尖,只要有3条边、3 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

1、引导幼儿在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物体(小彩旗、红领巾)。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见过的象三角形的物体

四、做一做、试一试剪裁三角形并拼图

1、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剪裁出任意三角形(剪、撕、画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鼓励幼儿用剪出的三角形拼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或物品的形象。

五、自我评价,展览幼儿作品。

三角形盒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到了。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教具: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1、 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告诉幼儿这是一个三角形,。请幼儿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凡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做三角形。

2、 复习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请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3、 和正方形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教师一个正文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并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 它们都是三角形吗?教师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

6、幼儿操作。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三角形盒的教案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利用生活中的图形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一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认识圆形、三角形。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锻炼幼儿的胆量。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小盒子 、四颗大小不同的纽扣,三根火柴棒,

2大头针若干、泡沫板一块、绒线或铜丝若干。

3圆形、三角形卡片、雪花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球、魔方、饼干、盆碗、纽扣让幼儿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如果知道告诉老师,小朋友认识那些图形。

2小朋友喜欢这些图形吗?

3今天我们就和这些图形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玩纽扣吧,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中的纽扣从大到小地排列并数数有几颗纽扣?(4)。问这些纽扣都是什么形状的?并请小朋友把最大的纽扣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

2找圆形;纽扣是圆形,还有什么是圆形的?让幼儿在教室里找圆形,找到后告诉老师,要大声回答问题,(表、桶、球、水杯)。

3连三角形:请小朋友用三根大头针随便分开插在泡沫板上。教师用一根绒线把大头针连起来后让小朋友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比一比三角形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让幼儿自己动手,拼三角形:请每个幼儿用三根火柴棒拼成一个三角形。

三结束部分 :

1发给每个幼儿一根铜丝,让幼儿发挥想象任意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幼儿的手脑并用,语言表达能力。

2给雪花玩具归类:圆形的放在圆盒子里,三角形的放在的三角形盒子里。

3摆卡片;发给每个幼儿一套图形卡片,让他们有创意的摆出各种组合图形。

4欣赏图形,让幼儿自己来评价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5教师总结在课堂上全体小朋友的表现。

教学反思

我利用幼儿的好动好学的天性,让幼儿自己边学边边动手、边观察,在生活中找出各种图形,而且,锻炼幼儿说话、要大声说话,不仅要在科学常识方面学习,还要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利用幼儿动拼图形时,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要想像出他所喜欢的图形才能拼出各种图形,幼儿特别喜欢用铜丝和图形卡片来拼图。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变成圆形、一会变成三角形又变成正方形,幼儿还用卡片组合拼图,用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成一只小鸟,三角形圆形正方向组成大象。幼儿特别有成就感。非常激动学习兴趣特别浓。

本节课幼儿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就连胆小幼儿都能拼出简单的图形。这说明幼儿很聪明,只要给他们搭建平台,他们就有机会展示自己,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如果,这节课从上的话,我要给幼儿一支笔,要让动手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如、电视、洗衣机、冰箱、球、车轮、等等

三角形盒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幼儿安全教案大班教案通用8篇

手工活动教案小班教案8篇

二年级班会主题教案教案优秀8篇

小学语文教案识字教案8篇

二年级班会主题教案教案8篇

中班教案音乐教案推荐8篇

幼儿园教案防火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班会主题教案教案模板8篇

区角活动教案中班教案优秀8篇

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秋教案8篇

三角形盒的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