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影响到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写教案,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反馈,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篮球操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篮球操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体育常识:篮球(理论知识)
2、游戏:拷贝不走样
教学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及相关知识,知道篮球比赛的简单规则方法,对学
习篮球知识感兴趣,能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讨论。
2、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持之以恒,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 点
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篮球比赛的简单规则方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篮球
一、师生问好!
1、迷语引入:圆圆像个瓜,人们爱玩它,
没到手抢它,抢到手丢它。(篮球)
2、师出示篮球,问:你知道我国哪些篮球明星?
学生回答
3、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他们的精彩表演。(视频课件)
并让他们思考一些问题。
学生看完自由讨论回答
4、引出本课题:篮球
二、新授:
1、了解篮球的起源。
视频展示,思考问题:篮球谁发明的,刚开始是用什么做篮球和球圈和网的?
2、讲解一些篮球发展史和我国一些篮球运动情况。
3、我国知名篮球运动员概况。(学生们可以先说一说)
4、了解篮球场的一些数据和设备
先欣赏一个现代的篮球场。提问:你们对篮球场知道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5、出示课件,讲解一些篮球场的基本数据和知识。
6、讲解我们比赛中裁判一些常用的手势,引导学生们看懂比赛。
7、学生上台表演一些犯规动作和手势。
三、巩固与练习
1、填空题:篮球是( )年,( )人,( )发明的。篮球场长( )米,
宽( )米等。
2、抢答题。(略)
四、游戏:
拷贝不走样
1、方法:老师事先准备好几张纸,纸上写好篮球犯规的名称,由每小组最 后
一名学生上来抽出,然后回到座位后把这犯规的动作用手势做给前面一人,
依
次类推,最前面一位学生快速到黑板上写出犯规动作,并做出相应的手势。
2、比赛
五、课堂小结。
课后小节:
小学篮球操教案篇2
学习内容:
小篮球游戏
学习目标:
1、体验球感,熟悉球性,了解到小篮球有弹性,滚动性的'特点。
2、通过参加一些利用球性的练习,掌握一些简单的`篮球基本动作。
3、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准备部分
一、热身运动,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2、传球游戏(分发器材)。
3、韵律活动(球操)。
基本部分
二、自由玩球,熟悉球性
1、学生散点站立,自由玩球
2、教师集中提问,小篮球有什么特点?
3、学生回答
4、针对各种特性,教师进行引导
三、看图自学游戏方法
图1:运球练习
图2:滚动传球游戏
图3:反弹传球
图4:投篮
学生:分组循环游戏
教师:启发与引导
四、分组自由练习
按技能水平或兴趣爱好自由分组,进行巩固与提高练习
结束部分
五、总结
1、放松练习。
2、小结。
3、回收器材。
4、布置课后作业。
5、师生再见。
小学篮球操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高一年级教材中的选修教材。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项目,因此,在比赛中传接球技术运用较多,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是很实用的一种传接球方法。为今后学习篮球其他内容起着关键作用。
它既是前面所学篮球基本动作的应用,也是今后篮球教学的基础,它融素质、技术与智慧为一体,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水平五)球类选项教学,学生是高一年级,他们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身体素质相对较薄弱,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也不强,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对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求又是比较强的技术,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在学习中应以多练为主,由浅入深,分层递进来教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懂得行进间双手传球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领以及传球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能在侧身跑动中做出跨步接球、跨步传球动作,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逐渐培养学生自主练习,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及相互合作能力,体验团队的价值和意义,在顽强拼搏的同时要学会公平的对待同伴,客观的评价同伴,真诚的与同伴相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行进间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动作
2、教学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及传球的落点
五教法、学法与手段:
1教法: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预防纠正错误动作法、表扬鼓励法、分组练习法,来传授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目的。
2学法:
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要采用观察法、表象训练法、模仿练习法、重复练习法、自我评价法和小组评价法来进行学习。
3手段:
主要有挂图的应用,出示行进间双手传球完整及分解技术动作图片让学生欣赏,老师点评提问,其目的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使学生有直观的理解。例如:在基本部分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观看行进间双手传球挂图,同时结合教师的讲解,介绍行进间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的动作要领。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之前对所学的行进间跨步接球动作有一个初步认知,明确动作要领和教学重、难点,积极进行表象训练。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学流程: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及服装。
2、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
3、教师宣布本次课的内容、目标、注意事项,导入教学。教学意图:在课的`开始部分对学生进行纪律性和安全性教育,并提出相关的要求,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准备部分教学流程:
1、慢跑400m热身
2、领做徒手操教学意图:
通过慢跑热身和徒手操拉伸练习,使学生的主要肌肉和关节得到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神经兴奋性,为基本部分教学做好身心准备
(三)基本部分教学流程:行进间双手传球技术教学
⑴、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求:动作正确规范,传球到位,练习30次目的:使学生对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进行巩固和提高,为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两人相对行进间传接球要求:由慢到快,练习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动作,不要走步,传球到位,练习30次。目的:从简单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开始学起,先掌握动作技术要领,从而解决本课重点——行进间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动作。
⑶、全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要求:速度由慢到快,两人之间距离由近至远,要侧身跑动,传球到位,避免走步,可结合上篮提高学生的兴趣。目的:增加难度,结合实际(两人快速的传球推进),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四)结束部分教学流程: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2、放松整理练习
3、课堂小结
4、布置课外作业
5、安排体育骨干收还器材
6、布置下次课的内容
7、师生再见(下课)教学意图: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展示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小学篮球操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兴趣中形成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促进同学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培养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对同学热情帮助;对集体善于关心的良好品质。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交流与协作,从而达到提高机能,发展体能,增进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与对象
1.教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篮球熟悉球性、运球技术。
2.对象:初一男生。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参与、促进协作、熟悉球性、提高篮球运球技能。
2.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培养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四、教法、手段与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启发诱导、语言激发、表扬鼓励、纠正错误、分组练习等。
2.手段:运用多媒体手推车、体育教学课件等。
3.学法:观摩思考、动手动脑、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互纠互勉等。
五、课的程序与构思
1.常规导入:在课的开始部分,运用集中注意力练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
2.愉悦热身:
(1)在教师或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做慢跑和“喊数抱团”游戏。
(2)采用迪斯科音乐带领学生做热身操。
3.小组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分四小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各小组长的带领下,应用教学课件,确定本小组的复习内容(1)熟悉球性;(2)传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同学间的互学、互纠、互帮、互勉,达到共同探究和掌握篮球运动技术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参与与协作。
4.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教学课件,学习篮球的运球技术,逐步掌握篮球的直线运球、曲线运球技术,提高运球的实际运用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5.展现与评价:全班集中,小组推荐1~2位同学参加全班运球技术的大比武──评选“每日之星”。通过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由此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勉励的目的。
6.恢复身心: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愉快的放松动作──“托起心中的太阳”,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六、预计运动负荷
安静心率:80次/分、最高心率:150~170次/分、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练习密度:约50%。
七、场地器材
球场,多媒体手推车,篮球等。
小学篮球操教案篇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鼓励学生通过练习与体验,探寻和纠正技能动作,启发学生自学自练、互帮互学,并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章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序的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得到技能的逐步提高,心里的愉悦与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初步体会练中生疑、练中思疑、练中释疑的体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册,内容是小篮球:原地运球和游戏:前赴后继。
(三)单元课次:
小篮球原地运球单元共安排3课次,本课是第3课次。
单元计划:
第一课次:初步学习篮球基本站姿、双手持球的方法,重点进行1—2种熟悉球性的练习,使85%的学生基本掌握1—2种的熟悉球性的练习方法。
第二课次:进一步进行熟悉球性的巩固练习,重点学习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使80%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
第三课次:进一步进行原地运球的巩固练习,重点练习与纠正原地运球低头运球的错误动作,使80%的学生能都抬起头来运球。
(四)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在人教版教材中,小篮球从四年级开始出现至六年级,技术动作呈由易到难的递进,是小学球类教材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篮球教学,主要抓熟悉球性、脚步移动、传接球、运球和投篮等最常用的几项主要技术动作进行教学,重点以学习基本技术和技能,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技术,懂得一点比赛规则,培养篮球运动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练。
根据篮球内容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制定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的单元计划。单元目标:学会原地运球的方法,初步掌握原地运球手触球的部位和时机,发展协调性和上肢小肌群的控制能力,激发学练兴趣,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根据丰台区小学体育教学统一计划安排,四年级原地运球共1.5课时3课次,本课次在单元计划中是第3课次。
2、学生情况分析:
(1)心理特点: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并且对教师明确提出的学练要求能够主动完成,同时,他们对动作的认识具有了初步地自我分析、理解能力,对动作的完成质量有了初步的评价与量化标准,这是进行合作学习,教学中能高效率完成尝试与体验的一个先决条件。
(2)生理特点:四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身体发育较快,身高明显增长,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但长时间、大运动量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感,易产生消极情绪。技能的形成过程较低年级快,对粗略动作的掌握较快,但细致程度不够,在学练的过程中,动作容易变型,走样,形成各种错误的技术动作。
(3)技能基础:篮球原地运球的技术比较简单,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们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也养成了一些错误的练习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
年级:四年级人数:28
1、小篮球:原地运球
2、游戏:前赴后继
教学目标
1、采用不同方式巩固练习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80%的学生能抬头运球
2、发展学生上肢小肌群力量及协调性,提高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教学内容
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队形练习
1、齐步走,立定
准备部分
一、一般性准备
1、七彩阳光
预备节
第一节伸展运动
第二节扩胸运动
第三节踢腿运动
第四节体侧运动
第五节体转运动
第六节腹背运动
第七节跳跃运动
第八节整理运动
2、小游戏:小兔摘瓜
二、专项准备
1、双手体前拨球
2、双手体前抛接球
基本部分
一、小篮球:原地
运球
动作方法:运球时,两脚开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手掌触球(手心空出),以肘关节为轴,当手触球时小臂和手腕随球向上的缓冲,然后小臂下伸,手向下按压将球拍向地面。如此反复进行。
教学重点:抬头运球
教学难点:抬头运球
二、游戏:前赴后继
游戏方法:(略)
游戏规则:
1、前一组分出胜
负,第二组便可出发游戏。
2、出发后必须运着球走,相遇后双手持球。
3、哪一组“门前”球多,哪一组告负。
结束部分
一、学生自主进行
熟悉球性的练习
二、小结本课
三、安排学生收器材。
四、师生再见
小学篮球操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