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里设计的合作探究环节,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能力,以成果展示为导向的教案,激励学生分享与传播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以内数的认识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五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1
第1课时(教研课)
课题:数一数-千、万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拨一拨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叔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叔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记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所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薛城双语实验小学。师播放课件,展示双语学校图片,师介绍。
2、让学生说说从信息中能找到哪些数字信息,学生找到并回答。有二零零一、八十六、三点六万、四千、四十八、两千让学生说说那些数字是以前学过的,那些没学过。
生活中还有学多这样的大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认识千、万
1、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1)感受师提供的大数
师播放课件,有东方明珠电视塔、珠穆朗玛峰、星星和鸟类
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地方或说说是什么,它有多高或有多少。
2)班内交流学生自己找的的大数。
让学生在班内具体说说自己寻找到的大数。
2、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认识千。
1)估计大正方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
师播放课件,展示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并说说自己是如何估计的。
2)小组合作、探索认识千、万
a、让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大正方体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或借助学具数数有多少个。
b、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c、班内汇报交流
找学生到讲台前说出共有几个小正方体,自己是如何数的。用投影展示学生数的过程。其他学生质疑,该生释疑。估计学生能说出好正确的数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到位,板书就在课件回顾中写)
五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2
设计说明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离不开直观的模型。“形”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将抽象的数形象化,可以较好地理解数的意义和读写数的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直观模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掌握较抽象的内容,深化对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数的意义,通过估算,深化对大数的认识。
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为学习万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估计结果,在讨论中找到合理的'方法和结论,从而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经验。
2.数形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大正方体建立“千”的直观模型,直观认识计算单位“千”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掌握数数的方法和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结合计数器的有效利用,将点子图和小棒引进课堂,使学生从数的概念等各个方面认识数,体会表示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数器 小棒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理解“大数”。
(1)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都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估计: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3)学生讨论后汇报估计的结果。
(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00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100相比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
大家估计的数都是比我们学过的100多得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0多得多的数——1000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理解大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并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1.教学教材75页例1。
(1)复习旧知。
①说一说一(个)、十、百之间的进率。
②说一说自己数数的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课堂活动卡。
(3)全班交流汇报。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4)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发现: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5)介绍“千”这个新的计数单位。
(6)教师质疑: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面对不同的数量,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7)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数一数小棒,依次数出十根、一百根和一千根小棒,进一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8)体验一千。
引导学生摸一摸,感觉一张纸的厚度。再出示一百张纸,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觉一百张纸的厚度。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千张纸的厚度,出示一千张纸,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一千张纸的厚度。
(9)师生共同总结: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千”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一个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五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3
选送单位:xxxx幼儿园
活动内容:《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会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从不同方向找到单排物体排列的位置。
3. 训练幼儿的记忆力。
活动准备:
1.ppt。
2.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板、小动物图片、花朵图片。
3.幼儿人手一张座位号(分成4种颜色,上面分别贴上数字1-5)。
4.椅子20把,分成4组(所贴颜色及数字与幼儿手上的座位号一致)。
活动重点: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习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活动难点:能从不同方向找到单排物体排列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问号小博士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他设置了3道闯关题目,我们一起去闯关吧!
师:请你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座位号找到位置坐好。(看座位号找座位)
二、闯关活动。
闯关一:蝴蝶找花(学习判断5以内的序数)
师:进入我们的第一关。
(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二)抛出争议:到底是停在第几朵花上呢?
师:奇怪了,怎么有的小朋友说是停在第二朵上,有的说停在第四朵花上呢?(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是怎么数的)
(三)参照物引导幼儿再次辨认蝴蝶停的顺序。
(四)幼儿按照教师指令操作,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参照物不同,蝴蝶的排列次序就不同。
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蝴蝶的排列次序是不一样的。
闯关二:捉迷藏(进一步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师:第一关闯关成功,来看看第二关是什么?
(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草地上的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一共有几只动物呢?
(二)动物藏起来。
师:小动物们开始藏了,请你们闭上眼睛,从1数到5,就可以睁开眼睛开始找了。
(三)出示参照物,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寻找动物们藏在哪里。
师:找找看,什么动物藏在第几棵树后面?
(四)幼儿讨论哪只小动物藏在第几棵树后面。
(五)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边说师边播放ppt验证结果。
(六)师播放ppt,引导幼儿说说谁不见了。
师:这些小动物想再藏一次,你们找找看,从蘑菇方向开始数,第几棵树后面的小动物不见了。
闯关三:小小裁判员(结合课件幼儿操作,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动物的`排列次序。)
师:第二关闯关成功,进入第三关。
(一)观察场地。
(二)跑步比赛:
1.结合ppt,介绍操作板。
2.师提操作要求: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操作板,看完比赛后把小动物的图片从红色圆点方向开始排序。
3.比赛开始
师:小小裁判员都准备好了吗?
师:比赛开始,一、二、三(点击ppt)
4.幼儿操作。
师:请你们把看到的比赛结果记录在操作板上。
5.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比赛结果。
6.师验证结果。
师:你的结果和他的一样吗?
7.引导幼儿从另个方向给小动物排序。
师:从蓝色圆点开始应该怎么排呢?
师:请你们从蓝色圆点开始,按小动物比赛的的名次排序。
三、庆祝闯关成功。
大家互相拥抱,欢庆胜利。
五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万”这个计数单位。
2. 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将数的认识与表达迁移到万、将数位顺序表迁移到万。
3. 熟练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师:我们知道了三位数可以用多种表达方法,你能用什么方法表示967?
2. 学生交流:可能有的表示方法:967=900+60+7 967=7+60+900 9 个百、6 个十和7 个一 7 个一、6 个十和9 个百 9 个方块、6 条横线和9 个点
3. 师:这是一张数位表,从右往左依次是什么?(出示圆点和数位表) 4. 师:这些数分别是多少?并说说这些数的组成? 461 702 900 60 430 根据回答,板书: 读法 四百六十一 4 个百6 个十1 个一 数的组成 七百零二 7 个百2 个一 九百 9 个百 六十 6 个十 四百三十 4 个百3 个十
二、中心阶段:
1. 师:这里是什么地方?你知道这里一共能坐多少观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学生交流:9 个1000 人,再加上636 人,就是一共有9636 人。
3. 师:你会在数位表里表示出这个数吗?怎么表示? (在千位画9 个点,在百位画6 个点,在十位画3 个点,在个位画6 个点。)
4. 师:这个数大家会写吗?谁来写一写?
板书:九千六百三十六 师:谁来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板书:( 9 )个千,( 6 )个百,( 3 )个十和( 6 )个
5. 师:一千一千地数,10 个一千就是几呢?大家一起来从1000 开始数数。 1000 20xx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十个一千就是一万。
师:请你们看书,小丁丁用小正方体积木搭出了什么?
师:10000 是一个几位数?我们要在刚才的数位表中再添上千位和万位,添在什么地方 呢?怎么添?
师:数位表从左往右依次是哪些数位?(女生回答)从右往左又依次是哪些数位?(男 生回答)
6.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出示课题)
三、练习阶段:
1. 把下面的数用连加形式表示。 32578 610 20xx 40600
四、总结:
今天你对哪个新知识最感兴趣?还有什么问题?
五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页例4、第74页例5、第78页练习十六t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00以内的物体个数,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3、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能说出100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4、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10000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数的.组成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100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数的价值,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学习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学习准备:多媒体,计数器等。
课前预习:
调查生活中比1000大,比10000小的数据。
教学流程:
一、预习反馈:
1、学生汇报数据。
(1)学校操场跑道一周是250米。
(2)小军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是685米。
2、揭题:
看来生活中还有许多比1000大的数,你想知道吗?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揭示课题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课件出示木块图)
(1)数小木块。(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一千一千地数。)
师:“这个方木块是由1000个小木块组成的,这些小木块可以用哪个计数单位来表示?”
然后边出示方木块,边带领学生数数,当数到九千时,师:“再增加一千是多少?”
引导学生推想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并指出“万”也是计数单位,表示万的数写在万位上,万位在右边起的第五位。(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2)用计数器数。请学生利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没学具的可以在教具上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练习数数(书上第75页“做一做t2”)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九十四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2)从九千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3)从九千九百五十起,十个十个地数到一万。
当数到一万时提问:该怎样拨珠?教师可在讲台上演示,使学生明确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3、教学例5
(1)出示木块图,师:这些木块里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2)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或在计数器纸上画出这个数)。
(3)这个数是多少?你能写出来吗?怎么读?
(对应计数器或数位顺序表板书:2356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4、教学数位顺序表。提问: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从个位起,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记忆。
三、巩固练习
1、第75页“做一做t1”(写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再说说数的组成。)
(1)学生独立写在书上,同桌互读一次并说说各数的组成。
(2)指名汇报。(汇报同桌刚才是怎么读?怎么说的?)
2、第78页“练习十六t1”。
课件出示,指名读一读各数。
四、全课:
你有什么收获?
五以内数的认识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