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的社会教案优秀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书写教案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规划工具,有了清晰的教案,教师能够安排多种形式的互动,提升学习效果,下面是好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的社会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的社会教案优秀7篇

大班的社会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

2、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

2.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教师:明明买了一本故事书,丁丁想借来看。丁丁该怎么做呢?

(二)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向明明借书时是怎么说的?(明明,这本新书借给我看看好吗?)

(2)教师示图1教师:他在干什么?(把借来的书包上封面。)为什么要包上封面呢?

(3)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看书时怎么样?(丁丁看得很认真,也很小心,不把书弄脏。)

(4)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还书时会说些什么?(明明,这本书我看完了,现在还给你。谢谢!)明明怎样说?(不用谢。)

(二)情境表演,巩固经验。

1.自由组合,表演"借书"。

2.个别表演,师生评价。

3.迁徙训练,可表演借铅笔、借橡皮等,练习借和还时的言行。

(三)师生总结,提升情感。

1.教师:你喜欢丁丁的哪些地方?

2.师生针对班级实际,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3.教师小结:借了东西要爱护,要及时归还。借和还的时候要使用礼貌用语。

(四)欣赏故事:《宋濂借书》

教师:为什么主人同意宋濂随时来借书呢?

教师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借别人的东西不仅要有礼貌,还要讲信用,要及时归还给别人,今后再问别人借,就不难了。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借别人东西时有礼貌,并且及时归还。

大班的社会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怎样做一个文明小顾客,初步树立购物的行为规范。

2、体验服务员的工作,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人们购物的一些不文明图片、电脑、电视机等。

2、小超市场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幼儿大胆说说逛超市看到的一些现象。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去过超市,你们喜欢逛超市吗?

师:你在超市中看到别人是怎么买东西的?遇到不想要的东西他们会怎么做?

二、观看图片,了解生活中人们一些不文明的购物现象。

(没买先吃,拆坏的包装,不要的东西乱放等等)

1、鼓励幼儿与同伴谈谈照片中的不文明行为有什么后果。

2、倾听小结,知道文明购物的意义。

小结:这些不文明的购物行为反应出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如果大家都这样做,那么超市就不会干净整洁,其他的客人就买不到想要的东西了。所以,我们要做文明顾客,遵守购物秩序,从小事做起。

三、观看售货员的服务视频,了解服务员的辛苦。

1、自由观看视频。

师:超市的客人非常多,也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但是,我们去超市的时候看到的都是整齐摆放的物品,是谁在辛苦工作呢?他们是怎么做的?

2、个别幼儿说说他们看到超市服务员的工作内容。

小结:服务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他们除了要收银、敲章,还要整理货品,送回不要的东西。

3、讨论:怎样做一名文明顾客。

师:看到服务员这么辛苦,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怎么做?

四、开展游戏“逛超市”,文明购买物品。

1、分角色开展游戏。

2、超市服务员评选“文明顾客”。

大班的社会教案篇3

各种各样的人

活动目标:

1、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2、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对自己充满自信。

活动准备:

1、观察画面:各种各样的人。

2、画板、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人”字

1、这是什么字?(一撇一捺组成一个字,这个字念“人”)

2、世界上有许多许多不同的人,你见过什么样的人?

3、发现世界上有许多许多的国家,每个国家的人都长得不一样,头发、皮肤还有许多许多不一样。

二、聊一聊“各种各样的人”

(一)出示课件图1

1、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皮肤很黑,有的人皮肤很白,有的人脸上长着痣,有的人脸上长满了痘痘,有的人戴着眼镜,有的人喜欢留长头发,有的人喜欢留短发。

2、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即使是双胞胎只要你仔细观察他们也会有小小的不同,体会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说说同伴“独一无二”的地方

1、用耳朵听辨:猜猜是谁的声音。

2、用眼睛看:每个人的五官、长相,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3、说说班上小朋友“独一无二”的地方。

(三)讨论交流:哪些地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发现

每个人的爱好、性格等也是“独一无二”的,但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现。

三、交流各自最喜欢做的事情

1、每人在纸上用简单的图像画一画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

2、看看说说大家的独一无二:

(1)看一看同伴的画面,说一说他的独一无二。

(2)猜一猜朋友的独一无二,从画上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3)找一找哪些朋友的画面相同,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例如:都是爱弹钢琴,但是有的爱舞曲,有的爱摇篮曲等)。教师念开头和结尾,幼儿用“我喜欢……”“我和别人不一样”创编中间部分。

大班的社会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老师、保育员工作的辛苦及对小朋友的关爱。

2、分享、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懂得倾听同伴的发言并适时进行补充。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老师、保育员工作的辛苦及对小朋友的关爱

2、难点:分享、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美工》。

2、与班级内的保育员协调,告知活动意图,邀请其参加此次活动。

3、幼儿已经进行过对老师及保育员工作的调查,完成记录。

4、老师、保育员的部分工作视频,如老师晚上备课、冒雨家访;保育员在幼儿园入园前搞卫生等(主要录下幼儿观察不到的工作内容)。

5、彩色即时贴,剪成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介绍并欢迎自己班级中的老师、保育员阿姨参加活动。

小朋友已经结束了调查,现在我们班级中的老师和阿姨等着你们说一说一天当中,他们都做了那些工作。

二、共同交流各个时间段中的调查结果,感受老师、阿姨的工作对小朋友的好处。

1、说说一天当中,我们三位老师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做这些事情对小朋友有什么好处?

2、按时间段请幼儿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引导其他幼儿倾听,并及时进行补充。

3、幼儿每说一项工作,教师就及时写在即时贴上,贴在该老师或者保育员阿姨的身上。感受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等都离不开老师、阿姨的辛勤工作。同时,通过贴五角星,让幼儿对老师、阿姨一天要做那么多的事情有直观的数量感受。

三、感受老师、阿姨工作的`辛苦及对小朋友的关爱。

1、观看老师、阿姨身上的“工作”,原来她们一天中就要做那么多的事情,是很辛苦的。

2、老师和阿姨对大家说说心里话。

四、活动延伸、讨论:我们长大了,我们可以为老师和阿姨分担哪些工作?如何分担?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感受老师、阿姨工作的辛苦,对幼儿社会性情感有良好的作用。这是在感受老师、保育员工作的辛苦的基础上建立的难点,作为大班幼儿,他们有能力去独自调查、分析,并表述自己的调查结果。但每个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因适时给予指导。通过调查的内容的反馈交流,让幼儿逐步回忆了老师、阿姨的工作内容,体会了她们的工作不易。

通过贴五角星,让幼儿对老师、阿姨一天要做那么多的事情有直观的数量感受。这个社会活动就是请幼儿关注周围身边人的工作,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身边有效资源的利用,本次活动以“老师和阿姨”作为幼儿的调查对象,

在调查活动中,幼儿了解了老师、阿姨一日工作的内容,在集体谈话交流中,幼儿通过调查的内容的反馈,逐步回忆了老师、阿姨的工作内容,体会了她们的工作不易。活动的不足,因为独自的调查活动,开展得比较少,幼儿的相关经验不足,应在活动开展前丰富幼儿此类经验。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充分了解了老师、保育老师的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不同的工作内容,知道了作为老师和保育老师工作的辛苦,并通过自己的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们的尊敬和感谢。

本次教学活动不可能在一个课时完成,可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可引导幼儿在讨论做什么、如何去做的基础上去实践并将自己的实践内容记录下来,在晨间谈话的时候可任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个墙面,上面展示老师工作时的各种各样的照片,幼儿可以把想对老师说的话张贴起来,可根据需要,

大班的社会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幼儿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幼儿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大班的社会教案篇6

活动设计 林畲是茶的故乡,产量大,栽培。生产历史悠久,具有下火。明目。降脂等的特点,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在福建省享有盛名。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家乡特产的用处,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并为自己是清流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活动目标

1、了解茶在生活中的'用处,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粗浅的茶文化。

2、知道林畲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以圆桌布置成小茶室。各色茶叶,杯子,碟子,水,林畲茶场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交谈,生活中父母的爱好,许多幼儿表示父母爱喝茶。

二、幼儿分组进行情感感知:

听音乐进入小茶室:“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三、体验了解:

1、观看了解各种茶叶:“闻闻桌上各种茶叶的香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数一数桌上有几种茶?”

2、教师与幼儿共同茶叶的种类,形状。

3、观看林畲茶场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我们林畲乡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四、泡茶-闻茶-观茶:

1、教师泡茶,幼儿观察各种茶叶的变化。(颜色。形状)

2、请幼儿品尝茶:“茶的味道怎样?”

3、了解各种茶叶的功用。

4、教师与幼儿共同茶叶的功用。

大班的社会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3.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人一支铅笔、两只空盆、记录表格(《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2.请每人剥一个花生果,观察其结构和特征。

3.幼儿说花生的样子。

二、了解花生的用途。

1.幼儿互相交流花生的用途。

2.教师小结。

三 、剥花

1.猜猜花生仁有几颗。

(1)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等)

(2)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3)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2)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1)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2)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共同分析,这批花生果中几粒花生仁的`比较多。

4.交流分享。

(1)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品尝自己剥的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花生仁的滋味。

活动结束:

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大班的社会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

大班找规律教案优秀6篇

大班捏小鱼教案优秀5篇

借尾巴大班语言教案优秀5篇

大班音乐《春》教案优秀8篇

凑十教案大班反思优秀6篇

大班蒙氏手工教案优秀8篇

大班语言《听》教案优秀6篇

树朋友大班教案优秀5篇

幼儿园大班健康课教案优秀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优秀6篇

大班的社会教案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