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详细的教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迅速找到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案,教案促使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下面是好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孝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孝的教案篇1
一、 教材资源分析
?足球和桑巴舞的热土》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七的内容。本课以巴西的风俗习惯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因此本课的教学引导要素设计为:
1了解巴西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3学会正确地看待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加强个人的辨证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指导学生在了解巴西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国际意识情感,形成并强化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意识。(体现主观性)
2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能力、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交流,并能深入探讨现状,养成运用知识和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走进巴西”的活动,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生用说、演、议等方式展现了解到的巴西资料,个人与小组活动交替,既拓展了知识也发展了创造力。(体现活动性)
三、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开展“走进巴西”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物质准备:自制power-point课件,巴西国歌,地球仪,桑巴舞和足球音乐。
四、教师引导方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评价
设计意图
一、国歌导入,激发兴趣
1、谁知道足球和桑巴舞的热土在哪个地方呢?
2、播放巴西国歌,师:听了这首国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活动一:
1、国歌导入,激发兴趣
2、学生谈感受
教师对儿童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用听觉和视觉拉近巴西与学生之间的地方距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知识,展示成果
1、分小组探究,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风景区、足球、桑巴舞、美食等社会状况。
2、小组展示:各展所长,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小组的成果。
3、谈感受:通过同学们的展示,你觉得巴西哪方面的生活文化让你最感兴趣?你还想知道哪些呢?
活动二:
1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收集的.资料适当地分组了解巴西社会状况,如分为走进巴西小队、巴西风景小队、巴西足球队、巴西桑巴舞小队和巴西美食队。
2、学生分组交流分享,充实资料。除了交流了解到巴西知识,还要谈论如何去更好地展示小组的成果。
3、分组创作、展示。展示时可采用多种形式。
4、学生能谈这环节自己的收获,也可补充在分组展示中没有的内容,开拓视野。
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学生活动中互评。
“乐于探究”是课程总目标的一个构成要素,旨在培养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和学习探究的方法。此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能让学生享受探究带给他们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能培养他们对资料的整合与筛选的能力。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分享成果在教学中是应创设的。国外的文化资料很丰富,但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是有限,掌握的资料也可能比较片面。因此我设计通过分组分点去探究,从小组的学习与谈论中体验互动的乐趣,也学会学习别人的长处与优点。
在展示的环节,培养其分析、综合、想象等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展现自我的乐趣与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对巴西社会概况的理解,既增强了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情感,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三课后延伸,继续探究
1、 出示相片:回顾在收集整理资料的活动,谈谈你的体会感受?
2、课后延伸:填写“巴西资料库”。
活动三:
1回顾孩子们参与这次了解巴西的活动过程。
2课后继续了解巴西或其他国家的社会状况,完成“巴西资料库”。
1、发展性评价。
2、只要学生能谈及到,收获多少,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
最后回顾,鼓励学生不要停下前进的步伐,对任何事物都应不断探究,积累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足球和桑巴舞的热土巴西走进巴西————展示成果————活动收获附“巴西资料库”表格:
巴西资料库
班级: 姓名: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
地理、气候方面:
风景方面:
足球方面:
桑巴舞方面:
美食方面:
其他方面:
我还想知道:
附“巴西资料库”表格:
巴西资料库
班级: 姓名: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
地理、气候方面:
风景方面:
足球方面:
桑巴舞方面:
美食方面:
其他方面:
我还想知道:
关于孝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3.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人一支铅笔、两只空盆、记录表格(《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2.请每人剥一个花生果,观察其结构和特征。
3.幼儿说花生的样子。
二、了解花生的用途。
1.幼儿互相交流花生的用途。
2.教师小结。
三 、剥花
1.猜猜花生仁有几颗。
(1)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等)
(2)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3)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2)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1)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2)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共同分析,这批花生果中几粒花生仁的`比较多。
4.交流分享。
(1)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品尝自己剥的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花生仁的滋味。
活动结束:
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关于孝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好奇心是小班幼儿典型的特征表现,而漂亮、鲜艳的颜色总是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本节活动《神奇的瓶子》就是结合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利用魔术、故事这些幼儿喜欢的方式,运用了启发提问法、直观教学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使幼儿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多端,知道红黄、黄蓝、红蓝三种颜色两两混合就能变出橘红色、绿色、紫色的颜色常识。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色,并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哇,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宝宝是透明的。水宝宝要和我们玩变变变的.游戏,我们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教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好玩吗?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哦"。
1、请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老师鼓励孩子用点力,再加加油)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2、颜色对应师:水宝宝要休息了,请给它找个家(与框子对应放)三、解读秘密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一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老师手里有一瓶x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教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五、详细讲解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的新颜色帮助幼儿加强巩固活动反思:
一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最后环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过于困难,需要改进。
关于孝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规则,懂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害性,明白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安全,人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2、形成人人学习、讲文明安全行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热爱生命的情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3.学习一些交通安全标语和交通标志,在实际生活中以便引导我们怎样去做。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珍惜生命安全第一”八个美术字。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事件启示
请同学们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报告成果。教师总结:再多的钱也换不回孩子的生命。“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
(三)趣味拓展
1小品表演:,(主要讲述一个肇事司机逃逸的事件)
2、表演中故意设计一些错误,在小品结束后向学生提出。学生表现比较踊跃(比如打电话报警110,不是119;又比如打电话报警的人应该首先告诉警察出事的具体地点,而不是简单地说:“你们快来,这儿有人被撞了!”)这个环节的设计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了交通安全的知识,印象深刻。
3、学生有感而发,谈看小品后的感想。
(四)交通安全
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1600起,死亡257人,受伤1147人,直接经济损失731万。真是令人痛心。提醒学生们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上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提高警惕,注意来往的车辆。及时消除交通隐患。
马路上应注意的交通安全
⑴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撞的危险。
⑵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⑶如果是几个人一道走,要排好队靠边走,队伍应竖排,不要横着走,以免妨碍别人走路。
⑷不要在马路上打闹、游戏、滑旱冰,容易出危险。
⑸下雨天特别要注意前后的车辆,最好穿黄色的雨衣、雨鞋、雨伞等雨具,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打雨伞时,雨伞不要挡住视线。更不能把雨伞当作对攻的玩具,以免刺伤人。
关于孝的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片、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三、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方式导入活动:在哪里看到过火,火有什么用处,它能干什么?
教师小结:火有很多的用处,能烧水做饭,能照明,能取暖
(二)观看火灾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
引导语:可是火也有它的坏处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
1、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幼儿园或者家里着火了怎么办?
引导语:如果着火了我们要找消防叔叔,并且给他们打电话119,让他们来帮助我们。
2、那着火的时候,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自己要做些什么呢?让幼儿自己思考并说出自救办法
师小结:
1.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2.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3.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4.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如果着火了我们要找消防叔叔,并且给他们打电话119,让他们来帮助我们。如果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猫着腰从安全出口离开…….
(四)出示防火安全标志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并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
(五)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
关于孝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