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有趣的鱼教案推荐7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应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使课程内容更易于被理解和掌握,优秀教案包含的复习环节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点,下面是好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有趣的鱼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有趣的鱼教案推荐7篇

中班有趣的鱼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一句完整的话讲述自己的想法。

2、能在规定时间内尽力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3、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物品进行分类。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收集“大润发”、“常客隆”的广告纸。

2、剪刀、小盒子若干。

3、小货架、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广告本上有些什么。

师: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什么?谁知道上面都有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找一找:你最喜欢上面哪一样东西

1、幼儿自由翻看广告本,然后说一说有些什么。

2、幼儿找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后用一句好听的话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

(1)幼儿自由寻找、讲述。

(2)幼儿相互介绍、讲述。

(3)集体讲述。

三、剪一剪:请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剪下来,放在自己的小盒子里。

要求幼儿在一定的时间里尽力完成任务。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8分钟的时间,请你们在广告本上剪下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看谁剪得越好越多。

四、分一分: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剪下来的东西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真能干,剪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我们把这些东西放在小超市的货架上,我们也来开个超市好不好?

那么这些东西我们按照什么来分类摆放呢?

1、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最后按照大家的意愿把东西按照几类摆放。

2、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标记。

3、幼儿按照标记把自己剪下的东西送到货架上。

4、教师和幼儿一起逛超市。

活动反思:

活动中的创新体现在活动性和操作性强,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为幼儿提供自主观察、自我发现、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淡化了"教和学"的界限,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学习。

中班有趣的鱼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昆虫的兴趣产生浓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昆虫特征的了解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幼儿说了许多自己知道的昆虫,也观察了图片上各种各样的昆虫。

2、 我和幼儿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三对足、一对触角、一对翅膀、还有头、胸、腹。

3、 两位小朋友提出了疑问:“蚕宝宝没有翅膀、没有触角为什么也是昆虫呢?”

4、 平时幼儿常见的只是蚕宝宝的幼虫,对蚕宝宝的成虫很少了解,于是我便简单地告诉他们蚕宝宝长大了便有翅膀了。

5、 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课后想到上午的回答是否太简单了,孩子们能理解吗,而且,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将非昆虫类的蜘蛛当作昆虫介绍给了幼儿,使他们形成了错觉。于是我立刻生成了新的活动《昆虫保安大队》,为幼儿提供了蚕宝宝生长过程的标本、图片,同时还详细的向幼儿介绍了关于昆虫和非昆虫的知识。

中班有趣的鱼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各种图形

2.自制的小路,以及相关的石头。小篮和幼儿人数相同

3.音乐磁带

4.自制图表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前面有许多的图形小石头,朱老师要我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石头捡起来放在箩筐里。我们大家快点捡吧!(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要求:“朱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讲讲你喜欢的石头是怎么样的?”

5.引导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所捡石头。(颜色,形状)如果幼儿有讲错的可以请全体幼儿帮忙纠正。

(二)铺石头:

1.后面有条小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我们怎样才能帮它给填平?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填到坑中。

3.出现问题:“石头没有了,但坑还没填平,怎么办?”

4.让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发现:可以将半个图形拼成一个图形。感知图形转换。

5.让幼儿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去桌子上进行操作(图形转换)

6.幼儿操作完毕请个别幼儿结合自己的操作进行讲述。

7.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总结,示范讲述图形的转换关系并在图表中表示出来。

8.让幼儿根据图形转换关系再次去填小路,填完后离开活动室。结束本次的教学活动。

中班有趣的鱼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程。

2、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3、初步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有用的再生纸》、再生纸操作步骤图

2、再生纸的制作视频、再生纸压模视频

3、教师和幼儿制作再生纸操作用具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引出再生纸。

1、师幼共同阅读ppt绘本《有用的再生纸》,引出再生纸。

2、通过谈话,回顾绘本的内容,介绍生活中使用再生纸的意义。

二、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1、播放制作再生纸的视频让幼儿观看,让幼儿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小结。

三、幼儿尝试制作再生纸,体验制纸的乐趣。

1、出示再生纸制作步骤图,让幼儿初步了解每个步骤的顺序。

2、教师示范制作再生纸,与幼儿一起说一说制作流程。

3、边播放再生纸压模制作流程视频,边让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孩子们,你们的再生纸做成功了吗?那我们制作再生纸的过程完成了吗?对了,还需要晒干,现在我们一起把再生纸拿到阳光下晒干好吗?”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请幼儿在晒干的再生纸上作画。

活动反思:

结合本园开展幼儿园劳动的研究课题,我选择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再生纸》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竞赛。科学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活动中,对优化环保过程、提高环保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中班有趣的鱼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以及与同伴的讨论,能比较深入的了解指纹有不同的类型。

2、通过观察、展示以及表现指纹等环节,实现对指纹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其概念抽象的理解。

3、在活动中培养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索精神,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教学准备:

印泥、彩笔、、指纹图片、白纸数张、放大镜、指纹记录卡等

教学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手指歌吗?我们现在一起来念念吧!”

2、引导小朋友利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发现指纹里的秘密。孩子展现自己指纹的形状。观察自己及同伴指纹的形状,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指纹的特点。

3、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指纹的知识。(看投影仪上的图片)

1)认识指纹的类型。

2)知道指纹的用途及人民对指纹的利用。

4、印印自己的指纹,并在统计表上记录自己的指纹类型,加深对指纹的认识。

5、印画指纹画,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中班有趣的鱼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我们班的孩子对情景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活动是以一次郊游为线索,让孩子马上进入环境中去,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环境,继续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并重点感知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2、幼儿人手一只小包,内装各种几何图形的“饼干”。幼儿人手动物卡片一份。

3、在户外草地上布置各种几何形大门,再用彩绳围成各种几何形状的湖。室内墙饰增添几何形图案的形象。

4、音乐磁带《郊游》、《划船》等舒缓音乐。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以“郊游”为活动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利用户外环境,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1、让幼儿讲自己小包内“饼干”的形状 (互相讲+个别讲。)

2、走出户外,播放音乐。

3、钻自己喜爱的门,并说出它的形状。

4、辨认几何图形的湖。

(三)、(进教室。)找找室内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墙饰。

2、分辨动物卡片上的几何图形。

(四)、说说你知道的一些物体是什么形状

教学反思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郊游”的游戏情节为主,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这样效果会更好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再加以室内教学,使幼儿的认识从实物——图形过度,符合认知规律。结束延伸环节比较匆忙。

中班有趣的鱼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 幼儿热爱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大小、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对树叶的知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反面。

3、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幼儿学习拓印画。

活动准备

户外有落叶木场地;彩色颜料、毛笔、浆糊等绘画用具,示范画一份。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拾落叶。

带幼儿到户外场地,谈话导入,让幼儿自由捡拾地上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幼儿自由探讨,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1、形态各异 (大小、长短、圆扁以及带锯齿)

2、颜色不同 (包括枫叶、绿叶、落叶)

3、树叶的组成 (叶柄、叶脉、叶子的正反面)

三、将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拓印画。

1、 出示范例,讲解示范。

用毛笔蘸上颜色,涂在叶子上,涂好后将叶放在纸上面用手轻轻一按,有颜色的叶子就印在纸上了。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叶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画面。

2、 幼儿动手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印得多,印得好,印过的叶子应放会盒子里。提醒幼儿颜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满,换颜色时应把毛笔洗干净,再涂其他颜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 展示幼儿作品,对保持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延伸:叶子的用处 (茶叶、菜叶如果幼儿感兴趣,可简单提一下光合作用)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小百科: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称“完全叶”,如缺叶柄或托叶的称“不完全叶”;又分单叶和复叶。

中班有趣的鱼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

社会中班教案推荐5篇

健康中班活动教案推荐6篇

奇妙的鱼教案优质6篇

神奇的鱼教案最新8篇

奇妙的鱼教案参考8篇

数字宝宝中班教案推荐5篇

神奇的鱼教案模板6篇

中班语言活动《我》教案推荐6篇

中班关于冰的教案推荐8篇

社会中班幼儿教案推荐6篇

中班有趣的鱼教案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5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