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案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阶段性评估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有了详细的教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下面是好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案5篇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8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图(有条件的地方可做成多媒体课件出示),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

2.观察图中学校门前的两个花坛,说一说这两个花坛都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

3.引入学习内容: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今天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用多媒体或幻灯出示教材第80页方格图: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说明要求:一个方格表示1c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见教材第80页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可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4)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2.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引导: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这个方法比较麻烦,也不是处处适用。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计算方法呢?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2)归纳学生意见,提出:通过数方格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呢?需要验证一下。因为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所以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和拼,教师巡视。

请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用课件或教具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如教材第81页的图示)

(3)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可以出示讨论题: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汇报,教师归纳:

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教师指出在数学中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形的底,h表示图形的高,请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

三、巩固和应用

1.出示例1。读题并理解题意。

学生试做,交流作法和结果。

2.讨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赶庙会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运算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热闹的庙会上去逛一逛,你们也和爸爸妈妈去过庙会吗?谁能说一说你们逛庙会的情景?

二新授

1.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独立观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或小组内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交流)。

3.(图的上半部分)交流的问题有

(1)孔雀开屏的花灯由多少盏灯做成?

(2)大孔雀比小孔雀多用多少盏灯?

(3)两个人一共卖了多少串?

(4)谁卖得多谁卖得少?

4.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别忘了进位和退位。

5.教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应注意的问题。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6.(图的下半部分)交流的问题有:

(1)参加演出的大约有多少人?

(2)还剩多少个气球?

7.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8.教师: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师生都准备圆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动态演示关于图内容多媒体课件,接着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

1.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板书:1。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1/2。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二)认识1/4。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图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例1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闪现,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例2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板书:统计对于“统计”,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统计?可以怎样统计?学统计有什么用?)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认识“统计”。

二、探究问题

(一)认识统计表

1.出示课件,提取数学信息。 有四种饮料,桃汁5箱;梨汁10箱;苹果汁9箱;桔汁5箱。

2.学生把饮料的箱数填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

3.汇报:你是怎样填的?

理解“合计”的意思。

4.对比饮料图与统计表

师:如果让你用很短的时间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你看下面图(杂乱的),还是看上面的统计表?为什么?(每种饮料的箱数一目了然)

师:像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板书:统计表

正因为统计表有这个优点,所以许多地方都用到它,你在哪见过统计表?

5.看统计表提取数学信息。

(二)认识统计图

1.课件:出示饮料图

2.生提出摆放建议

追问: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便于拿取;箱数一目了然)

3.课件出示分类摆放的饮料图

师:工人叔叔摆放饮料的办法真好,我们可以照着这种方法画一张统计图。

板书:统计图

4.认识统计图

课件演示:方格纸→左侧数字→下面饮料名称

师:你打算怎样表示桃汁的.箱数?

生自由发??

数学上用竖着的条形表示。(板书:条形)

5.画统计图

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彩笔,用条形表示其余饮料的数量。

6.看统计图,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学看统计图

1.课件出示两天后超市现有饮料统计图,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2.根据统计图做出决策

师:看这张统计图,如果你是店长,你会做出什么决定?

(四)小结

三、实际应用

1.数学书上128页试一试

2.四届奥运金牌榜

填统计表,画统计图,回答问题

师:看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金牌数增多。)

预测一下,20xx年在北京举办的29届奥运会的金牌数。

四、拓展质疑

1.这节课上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统计图和统计表,今后我们对统计还要进行深入地学习。

五、布置作业

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找数据,制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练习八书p48到50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用分析法分析,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p48先出示(1),练习后说说分析过程

板书: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鸭比鸡多的`只数

2、改变上题,学生自己写关系式,再列式计算,反馈

3、p48练3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式:

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

●变式练习

1、滨海小学三年级有学生42人,四年级有8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少年宫有合唱队员60人,舞蹈队员42人。合唱队员比舞蹈队员多多少人?

先口答。再将“合唱队员60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综合练习

1、p48练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解答。

2、p49练8指名说说。

(二)

●基本练习

1、p49练10(1)出示后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写出基本数量关系式:第二小组平均每人-第一小组平均每人=?

2、p49练10(2)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说说基本数量关系式

●综合练习

1、p50练11、12、13先练习,后反馈比较基本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

2、p50练14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3、p50练15,先补充,再计算。反馈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乘法表教案8篇

小学数学零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零的认识教案优质8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8篇

小学数学零的认识教案模板7篇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6篇

小学数学考核个人总结5篇

小学数学老师个人教学总结5篇

2024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5篇

2024小学数学教研总结通用5篇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6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