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教案8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制定灵活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通过书写教案,教师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武松打虎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武松打虎教案8篇

武松打虎教案篇1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它选自我国明代著名作家施耐庵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第二十三回。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气概。

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武松上冈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表现了武松倔强无畏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讲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经过,突出了武松沉着机智、勇敢豪迈的形象。

课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准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但因为它选自古典名著,使用了一些古代白话文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辅导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方法与策略,使他们能自行读懂课文。

文中配有三幅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武松在山神庙前看榜文的情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武松与老虎相持相搏的情景。第三幅展示的是武松使尽平生力气将老虎压在下面举起拳头痛打的情景。这三幅图有利于学生把握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故事的经过,在读中感受语言的准确与精练,在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读中感悟武松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3.辅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掌握要求会写的7个字,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使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点难点】

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一说我国有哪四部小说被称为“四大古典名著”?

2.这四部小说可以称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那么,大家对《水浒传》这部小说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呢?

3.《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武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武松打虎》。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句。

2.通过查字典、或结合语言环境、或与同学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扫清文字障碍。

3.交流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①生词的解释。如:咆哮 酥软 寻思 奈何 兀自气喘 动弹 就势 印信 榜文 杖限 时辰 知悉 袒开 踉踉跄跄 说时迟,那时快 霹雳 纳定

②与现代文意思有所不同的词句解释。如:大虫 偷出手来 方知端的有虎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翻将下来 撺将下来 掀将起来打将下来 欲待 却待 须吃 怕甚么 绾在肋下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3)把自己学到的、悟到的文言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录。如:翻将下来中的“将”(助词)加在动词后,无实义。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3.小组讨论思考题并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评价同学各自归纳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见《教参》)

5.吸纳别人的优点,整理自己的笔记。

四、探讨交流,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并思考:

哪几段是写武松打虎经过的。其他段落写什么?

2.理清文章思路,用概括的

武松打虎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

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 冈()杖()职()粱()膛()并()

(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

(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 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武松打虎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大风过后,跳出大虫。(猛虎出现)

(2)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又一闪。(猛虎进攻)

(3)老虎翻过身来,武松打断梢棒;老虎咆哮起来,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猛虎。(打死猛虎)

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

重点体会: (1)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着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撺、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本段抓住了老虎和武松的动作,具体地写出了打虎的过程。)

(2)武松将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大虫急要挣扎……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4.交流讨论:

这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撺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5.朗读指导。

通过指名读、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6.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指导提示:

(1)在读的基础上,理清打虎经过的三个层次(猛虎出现、猛虎进攻、打死猛虎)。

(2)语言要简练。

(3)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注意适当运用文中的精彩词句。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5.自由读第一部分,体会心理活动描写之妙。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2.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好汉歌》再次响起) 的确,《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巨著,108位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武松打虎过程讲给父母听。

2.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

六、板书设计。

老虎:扑、掀、剪 武松打虎 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武松:跳、闪、躲、抡、 打、揪、踢、摁

武松打虎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8个字。

能力目标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思品目标

感受武松打虎的精神,产生喜爱这个英雄形象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绘声绘色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阅读兴趣。

1.谁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今天我们要读读武松打虎故事的原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原文比看电视、听人说的收获大多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91页,自己读一遍课文。

二、自学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我们读课文前,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

①自学认读字表中的字。

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带注音的字。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

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集体交流。

①谁能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读三声) 景阳冈读一声 一双箸 少刻读三声

綽了哨棒 将哨棒绾在肋下 毡笠掀在脊梁上 袒开 踉踉跄跄 光挞挞 撺将下来 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②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按照提取中心段法给课文分段。提问:课文从哪自然段至哪自然段写的是武松打虎的经过。结果怎样呢?

第一段(1——4)一天晌午时分,武松来到一家酒店喝酒。

第二段(5——9)傍晚的时候,武松走上景阳岗,知道山上真的有老虎,但他仍旧向山上走去。_

第三段(10——13)太阳落山后,老虎真的来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最精彩的是那部分?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

④比赛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自己先练习讲——然后俩人一组讲评出一人——组内比赛——最后展示

在学生讲述时给提示

大虫 武松

蹿、扑 —— 只一闪

用腰胯掀 —— 只一闪

用尾巴剪 —— 又一闪

哨棒断了

又扑过来 —— 只一跳

前爪搭在 —— 揪住顶花皮,摁、踢

没了气力 —— 用拳头打 用棒撅打

死了

⑤揣摩这段文字的准确性,学习写法,感受读书的魅力。

三、再读课文,读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推荐《水浒传》。

武松打虎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重点:武松打虎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二、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成课后填空。(分别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

(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三、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分小组讨论

1、武松是怎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

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1)自读练习(2)指名读,学生点评。

四、展开讨论,延伸课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则新闻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提出讨论题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文章不该看了,你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

武松打虎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第二部分,品悟打虎经过,了解武松性格。

2.练讲故事,复述经过。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品悟打虎经过,了解武松性格。

难点

练讲故事,复述经过。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武松打虎可分几段,各写什么?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自主学习(10分)(自己当家作主)

1.自由读第二部分的3个段落,弄清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2.默读5、6节,划出打虎句,圈出动作词。

3.简要复述打虎经过。

4.体会武松品格。

三、合作交流(3分)(发挥小组优势)

请你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交流自己自主学习的收获。

四、反馈展示(20分)(碰撞多种思维)

1.展示第一题

读了这三段,我知道了第4节写第5节写第6节写

指名生说,其它生补充,纠错。

2.品析句子

读了第5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出示句子(1)那个大虫……又闪在一边。

生自由小声读句子,找出描写老虎和武松动作的词语。

我会说:读了这个句子,我看到了一个的武松,因为他生补充、纠错、适时板书。

(2)感情朗读句(1),自读、互读、个人读、评议朗读、小组展示。

(3)武松躲过了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又如何进攻,并最终打死猛虎的呢?自由读第6节,两人结合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生生互说、指名说、生补充

(4)感情朗读第6节,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评一评,谁最像武松。

自读、个人展示、小组展示。

3.练讲故事,进行复述

同学们,武松凭借超人的胆量与机智走上景阳冈,与老虎展开了生死搏斗,现在,你就是故事大王,请自选一幅插图,练讲打虎片段。

出示提示:同学们,大家好,上回我们讲到武松上冈,今天,我们讲的是武松打虎。话说武松……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组分解。

生互讲故事,展示评议。

4.拓展延伸

武松,我想对你说:

五、课堂检测

1.武松打虎时,先用三来对付老虎的一一一,再用打,打,最后打死老虎,从中我了解了武松是一个的人。

2.学本课,我的收获是

3.用上多个动作词,描写一个场面。

六、

?水浒传》写了108位英雄好汉,就武松还有很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武松打虎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能吐字准确,流利朗读全文,明白课文全意,讲解故事细节。

2、与同学们一起领会古代白话文的丰富多彩。

3、训练同学们联想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权、限、耻、脊、梁、肋、袒、迸、膛、纳。

2、体会吴武松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趣闻佚事导入。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西游记》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古代四大名著的名字和作者,还知道这四位作者中的谁离我们的年代更久远吗?

板书,作者生卒年:

?水浒传》 施耐庵(1296——1371)

?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1400)

?西游记》 吴承恩(1501——1582)

?红楼梦》 曹雪芹(1724——1764)

师:从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耐庵离我们最久远,而且他和罗贯中还有师徒的情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水浒传》中非常有名的一段文章:《武松打虎》。

板书:武松打虎

二、师先读课文一遍,侧重突出杖限(zhàng xiàn)、呵呀(ā yā)字音。

读毕,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学的这篇课文虽然是小说,但它的事迹在古时候的宋代是真实发生过的,大家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历史中的真人武松打死老虎后宋代古人所立的石碑。

用真实和可信的事实让同学们去感觉故事和生活的接近。

三、师逐句逐段领读课文,侧重语气的轻急缓徐,引导同学们把握故事的张弛;解释段落中古代白话文不常见、不常用字词的意思,让同学们理解段句意义。

四、生逐段朗读课文,毕,再朗读全文一遍。注重让同学们把握如何用语气体现出故事的情节。

五、板书生字。

权zhàng 限xiàn 耻chǐ 脊jǐ 梁liáng

肋lèi 袒tǎn 迸bèng 膛táng 纳nà

读、写生字,布置家庭作业,抄写生字。

六、设问:印信榜文里为什么提醒行人要在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

第二课时

一、答上课问:

巳午未三个时辰是每天的9—13时,正是当时天色最明的时候,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开老虎。再问:武松到了景阳冈是什么时候?

二、生朗读全文一遍。划分段落,安排同学起立描述各段落大意。

答上回:武松到了景阳冈是接近傍晚的时候。

哪位同学能讲讲武松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板书:

刚烈

无畏

英勇

豪气

讲述课文中哪些字句讲到了武松的性格。

板书:

刚烈 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无畏 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英勇 提起铁锤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豪气 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

三、讲解故事中心思想,赞扬武松英勇无畏气概。

四、要点分析古今字词的变化,突出古文意味隽永的特点。

板书:

端的

须吃

撺将

纳定

师:同学们,我们试试用什么字词来替代它们。

板书:

端的 确实、真的

须吃 要被、会被、肯定被

撺将 飞了(下来)、扑了(下来)

纳定 紧紧按住、结实控制住

五、着重讲解武松与老虎对抗细节,呈现故事和文笔的精彩。

板书:

虎饿 人醉

虎扑 人闪

虎扫 人避

虎翻 人按

请两位同学表演出双方的姿势和动作,显现对抗的激烈和凶险。

六、以施耐庵的创作精神和课外知识训练同学们的联想思维能力。

1、施耐庵是元朝时候的读书人,他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发挥非凡的想象力,将老虎的威猛凶恶写得栩栩如生,更显得武松英武过人。师:同学们,想象力是最无穷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在几百年以后,还能通过作者的文章,仿佛亲眼看到了武松打虎。

2、引述课外知识,告知同学们武松打虎的故事可以多种方式方法来讲述。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这位是明代的说书人,叫柳敬亭。清代有一位名人写了一篇文章纪念他,文章中提到他说书武松打虎说得非常好,特别在说武松进到酒店,见店里无人,大吼了一声,那些空缸空罐都震得嗡嗡响。

七、放开课本,故事接龙。安排数位同学各讲解故事中的一段,连贯所有情节。

师:同学们,知道武松是做了什么才到景阳冈遇着老虎的吗?武松在景阳冈打虎后又遇到哪些故事吗?

讲述武松喝三碗不过冈的酒,略叙打虎后武松见着了兄长武大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小说《水浒传》的兴趣。

八、课外留题。

师:同学们,《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里面有许许多多英勇的人物,美妙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然后跟其他同学说一说:还有哪些英雄好汉也打过虎?如果换了其他人会怎么样打虎?

武松打虎教案篇7

教学内容

1.武松习武

2.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同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主动观察、评价同伴动 作的能力。

2、 运动技能:创设课堂教学的故事情景,让同学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全身心投入到速度、跳跃、爬滚等素质练习中。

3、 身体健康:通过“快找同伴”的游戏,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同时发展跑的能力。

4、 心理健康:通过练习培养同学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高尚意志。

5、 社会适应: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教学重点:发展同学身体素质练习。教学难点:着重解决同学跨跳时,前腿尽量往前伸,后腿脚前掌尽量向前蹬,落地时脚前掌先着地的动作习惯。

教学内容

组 织 教 学 和 学 练 法

一、课堂常规则

1、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

3、 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4、 检查服装、鞋子,布置见习生。

要求:

声音宏亮

精神丰满

服装整洁

体育委员按四列横队整队。要求:静、齐、快

二、热身跑

一、组织:

原地由四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

二、教法:

教师用口令指挥:“成二列横队———走!”

二、要求:

1、静、齐、快

2、听从教师的口令指挥

三、徒手操

1、头部运动

2、扩胸运动

3、腰部运动

4、膝关节运动

5、手腕脚腕运动

一、组织:全班由一路纵队围圆队形散??

二、教法与步骤:

1、 教师示范动作

2、 教师用口令指挥,并且领做

三、要求:

口令清晰、响亮、富有节奏感

一、组织:全班由一路纵队围圆队形散开:

二、要求:

1、按口令做动作。

2、动作要有弹性、力度、规范。

一、快找同伴

练习方法:

画一个直径为15米左右的大圆圈。同学分别站在圆圈的外沿上,按要求练习。跑的方向可以改变,(先是逆时针,后是顺时针)。失去同伴的同学被淘汰。(在场外了解武松在景阳岗打老虎的故事。)最后剩下的同学为胜。

一、组织:

全班排成圆圈

二、教法与步骤:

1、老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老师组织并发出信号。

一、游戏队形:

全班排成圆圈,分别站在

圆圈的外沿上进行游戏,组织如图:

二、学练法与步骤:

1、同学排成圆圈走或慢跑,听到口令“x人一组”后,迅速依照口令的要求自愿结成小组手拉手,剩下的为失败。

三、要求:

认真、积极、注意平安

二、武松习武

练习方法:同学连续做3次跨跳,爬行5米,冲刺跑10米。

一、组织:

全班成四列横队

二、教学与步骤:

1、 导入武松打虎的故事,创设课堂教学的故事情境,激发同学练习情绪,把同学注意力吸引到故事情节之中。

教师:现在,大家明白武松是怎样打老虎的吗?

同学:明白!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也当一回武松吧。好不好?

同学:好!

教师:为什么武松能打死老虎呢?

同学:因为他有一身功夫。

教师:我们要想成为武松那样的英雄,就要练就一身的身手。

三、要求:

注意平安

一、练习队形:

每四人一小组,组织如图

二、学练法与步骤:

1、同学尝试、考虑、回答。

2、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

3、再讨论、再实践。

4、交流学习、教师总结、推广学习、演示、评价、改进,形成正确动作。

⑴快速跑能力:手握空心拳,肘关节贴着腰际,前后摆动。冲刺时脚前掌着地,控制好身体重心,尽量跑直线。

⑵连续跨跳能力:有助跑,前腿尽量往前伸,后腿脚前掌尽量向前蹬,手臂自然摆动,落地时脚前掌先着地,适当缓冲。

⑶轻快爬行能力:俯卧,屈肘撑地,两肘交替向前匍匐爬行,两腿放松并与双手协调配合。

2、(通过语言引导,把同学引向素质练习)

教师:要想有武松那样的功夫,我们一是要有智慧,二是要具有以下几种能力和身体素质。

⑴快速跑能力

⑵连续跨跳能力

⑶轻快爬行能力

教师用“跳”、“爬”、“跑”的口令指挥同学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看看哪几个“小武松”练得最出色。

教师:现在给大家1分钟时间讨论,然后我们比一比谁掌握的最好、最快。

褒扬练得认真,动作做得好的“小武松”,发习武奖。

二、学练法与步骤:

1、 同学先尝试练习一次,然后认真看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2、 同学分组讨论,练习2-4次。

三、武松打虎

练习方法:先爬过小山坡(跳箱)追赶老虎(20米快速跑),然后跳过三道壕沟(小海绵垫子),轻快地爬行至老虎身边,左右手各打三拳,打死老虎后跑回排尾,依次进行。

一、组织:

全班成二路纵队

二、教学与步骤:

1、 安排任务。

2、 教师提示练习方法,并提出要求。

3、 老师组织并发出打虎口令。

教师:小武松们,准备好了吗?

同学:我们准备好了!

教师:打虎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要快中求稳,明白了吗?

同学:明白了。

教师:好,动身!

教师:老师要给六位“小武松”发奖,大家认为哪六位最棒?

同学:a、b、c、d、e、f同学的表示最好。

教师:好,那就让老师当一回松江,给这六位同学发奖,大家鼓掌祝贺。

小武松在热烈的练习气氛中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在一片快乐声中结束。

一、小结

二、安排回收器材

三、宣布下课

一、组织:

全班成四列横队

1、听老师总结

场 地 器 材

跳箱两个,大海绵垫6个,小海绵垫18个,竹竿3根,贴有老虎头像的软海绵垫2个,习武奖章6枚,小武松奖章6枚,黑板一块。

武松打虎教案篇8

课前预习:

1.积累字词。

2.整理《水浒传》的相关知识

3.对武松形象作出个性化评价。

4.初步完成助学感知探究题目。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品评赏析。

2.在理出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层次赏析人物个性特点(武松的英雄之气和凡人之性)。

3.感受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技巧。

评价任务:

1. 掌握相关文学常识,能简洁概括故事情节。

2. 抓住文中细致、生动地描写,赏析人物形象。

3.体会作品所展现出的武松“英雄”“凡人”的丰满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引导学生回顾上册学习《李逵见宋江》时所了解的有关《水浒传》的文学文化常识。

1.施耐庵 罗贯中

2.有关《水浒传》

3.水浒一百单八将简介

(1)知名人物谈(人名、经典故事、绰号)

(2)三位女性(人名、绰号)

4.武松的故事(简要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节

生速读课文,圈点生词,概述故事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1.生词展读(生三四人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积累的生词,音、意可以直接展示,也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如果有漏缺,其他生可以补充。)

绰 唬吓 绾 袒开 簌簌 迸 撺 (加点字注音)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内容。

格式:这篇小说记叙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故事。

3.理出故事情节。

饮酒——上冈——打虎——下冈

(意到即可)

三、品读赏析

本小说最精彩的情节是饮酒和打虎,这节课我们着重赏析饮酒环节。共同探讨作者在这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形象?

1.分角色朗读(其他生听读的同时标划出描写武松的句子。)

2.生小组合作探究,回读刚才标划的句子,品评人物性格。

3.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师随时板书概括人物性格的词语。

如:豪放刚烈、粗鲁固执、自以为是、一意孤行等

(生结合刚才分析和板书内容总结武松形象)

总结:武松这个人物是众所周知的英雄形象,但在这段文字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有着种种缺点的平凡人的形象,并非是高大完美的,这是不是一个败笔?(生自由谈)

金圣叹曾说:“武松打虎可谓‘神人’,但作者用了‘近人’之笔,这是‘奇绝’、‘妙绝’之笔。”

4.跳读,从下文“打虎”环节找一找武松的“近人”之处。

(生自由谈)如:上岗看到榜文时的心理描写“欲待发步再回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人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里既看出他不是完全的无所畏惧,又显现了他争强好胜的性格。再如:老虎扑来时,“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打死老虎后,“手脚都软了,动弹不得”,打虎后下岗时误把两人看作老虎,武松道:“何呀,我今番死也!性命罢了!” 可见武松也有常人的畏惧心理,特别是抡起梢棒,“正打在枯树上”,因慌张而出错,使英雄更像个凡人。

四、反思升华

引导回顾武松形象,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如:这启示我们,在习作中塑造人物形象时要贴近生活真实,写人时不要片面追求“崇高”“伟大”“完美”。

作业:1.完成助学8——10题。

2.预习“武松打虎”精彩描写部分。

第二课时

一.情景构建

师引导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这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如:通过上一课时的分析,我们了解了武松这个人物平凡的一面。但家喻户晓的武松是一个英雄,这节课我们通过赏析“武松打虎”的精彩描写来感知这一形象特点。

二、品读赏析

细读“打虎”部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标划武松打虎的动作词语,赏析品味。

2.结合具体句子,概括武松性格。

3.标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生展示探究成果:

如:

(1)动词:闪、躲(“

闪”“躲”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凸显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2)动词:抡、劈、揪、按、踢、提、打(“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武艺过人的高大形象。

(3)赏析有关老虎的描写

(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撺、吼、咆哮等动词写出了虎的气势和声威,写虎是为了写人,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小结:这里借助写虎来反衬武松的形象,用了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

生成问题:文中起同样作用的内容还有哪些?

生浏览全文,回答。

如:(1)文中反复出现官府榜文,说明虎害已十分严重,引起了官府的重视,却无计可施,而武松却只身打死了老虎,从侧面烘托其英雄形象。

(2)众猎户叙述捕虎经历:“只我们猎户,也折了七八个;过往客人,不记其数,都被这畜生吃了”,“和数十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进一步渲染虎的威力,从侧面衬托武松形象。

(3)众猎户不相信武松打死老虎。

(4)梢棒被折做两截,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5)酒家强调“三碗不过冈”。

总结:文章在塑造武松的英雄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这也是我们在记人叙事的作文写作中可以学习的。

生结合上课时内容总结武松形象。

(4)环境描写的作用:营造出一个惨淡、阴森、恐怖的氛围,为猛虎出现、危险逼近做铺垫。

三、反思升华

主问题:小说中描绘的武松打虎的场面可信吗?有人认为,武松与老虎的遭遇是他的性格导致的,你认为呢?

生自由谈。

武松与老虎的遭遇是他的性格导致的:自以为是、固执、宁丢性命不丢面子的逞强好胜。(例子略)

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题目,补全感知探究的答案。

板书设计:

武松打虎

近人之处 英雄性格

豪放刚烈 机警敏捷

粗鲁固执 智勇双全

自以为是 勇敢无畏

一意孤行 沉着干练

(正面描写 + 侧面烘托)

教后反思:

1.本单元的话题为“个性光彩”,对于武松这个形象而言,所谓“个性”,就不仅仅指其英雄的'一面,他只有具有了“常人”性格,这个形象才够真实,才够丰满,所以在文本的赏析中,我关注了这两个方面,而武松作为英雄形象是众所周知的,学生往往忽略他的“常人”一面,因此,我在第一课时着重分析了后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课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我也把它当作了第二课时的重点。

2.在语文教学上,写作教学不是孤立进行的,而课文文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同时,还授以写作方法的指导,以引导学生以文为例,学习写作。

武松打虎教案8篇相关文章:

小班五官教案8篇

老鼠的教案8篇

小鱼活动教案8篇

数量积教案8篇

游戏教案模板8篇

青团泥工教案8篇

学生教案模板8篇

心情树教案8篇

《回声》教案8篇

切水果教案8篇

武松打虎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