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启发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在课堂上扮演着教师的得力助手,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粗与细教案反思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粗与细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果树开花结果,感知小乌龟行走缓慢的特征。
2、理解故事内容,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讲述。
3、体验小乌龟给爷爷带来快乐的情感。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小乌龟看爷爷的卷轴画、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呀?(出示小乌龟)小乌龟有什么本领?(学小乌龟爬)小乌龟爬行的速度怎么样?
2、小乌龟要到什么地方去?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活动过程
1、它今天有些不高兴,因为想爷爷了,"我想带上礼物去看看爷爷,带什么好呢?"
2、小乌龟背了什么?这棵树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完整:这棵树没有树叶,只有树干和树枝)猜猜这是一颗说明树?它为什么要背着树呢?那我们继续跟着小乌龟,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3、小乌龟走路的速度怎么样?走啊走啊,这棵树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棵树开花了,把谁引来了?它们来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完整)
4、小乌龟继续往前走,走啊走啊,会发生什么事?花朵怎么了?刚才小乌龟走啊走树就开花了,现在走啊走怎么就花谢了,结出果子来呢?那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幼儿说完整:小乌龟爬行速度慢,经历了很长时间,所以苹果树都慢慢开花结果了。)现在谁来看果树了?他们来干什么?
5、小乌龟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原来小乌龟要到爷爷家呀。这回果树又怎么了?它是一棵什么树?原来小乌龟背了一棵苹果树。
(三)完整欣赏故事小乌龟在路上发生的事还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遍故事吧,故事的题目叫《小乌龟看爷爷》。(边放音乐边讲故事)
1、小乌龟只是去看爷爷,可是他背上的苹果树为什么会经历了开花、结果,成熟这么长的一个过程呢?
小结:小乌龟动作慢,小朋友做事不学小乌龟,大家都要快快的。
2、到了爷爷家,爷爷看见小乌龟带来的苹果树心里怎么样?你喜欢小乌龟吗?为什么?
3、小乌龟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想爷爷了就带了苹果去看望。那我们小朋友想爷爷奶奶的话,会怎么样啊?
小结:我们小朋友都那么爱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是最疼爱我们的'人了。以后我们去爷爷奶奶家做客,也带上一些礼物,爷爷奶奶肯定很开心。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老师从小乌龟背着重重的礼物去看爷爷导入,引导幼儿理解小乌龟之所以愿意背着重重的苹果树,是因为它爱自己的爷爷,从而突出主线,帮助幼儿体验小乌龟祖孙两的亲情。接着,以寻找苹果树的秘密为线索,引导幼儿通过发现即使苹果树从小树苗长到开花结果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小乌龟让就坚持去看爷爷,只是因为小乌龟喜欢爷爷。进一步突出目标,体验亲情。最后,老师从小乌龟的亲情联系到小朋友的亲情,下哦那个小乌龟对爷爷的爱联系到小朋友对家人的爱。联系到生活之中,做进一步的提升。
粗与细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小熊寻找帽子的有关情节,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能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并愿意尝试说说故事中的有趣对话。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疑激趣
师:我今天带来了一样宝贝看看是什么?(ppt1帽子引导幼儿说说帽子)
师:帽子要来干什么呀?
师:你们猜猜这顶帽子会是哪个小动物的呢?(出示ppt)
小结:原来是小熊的啊。小熊非常喜欢戴帽子。
二、播放ppt,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熊戴上帽子心里在想什么呀?(ppt2引导幼儿观察小熊的表情)
过渡:有一天,小熊戴着他最爱的帽子出门去了,可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第一幅图:
①(播放风声)听,这是什么声音呀?
②大风吹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③小熊的帽子吹跑了,你们看小熊的脸,他心里怎么想的呀?谁来学学小熊的表情?(幼儿学做表情)
哎呀,这可是小熊最爱的帽子呀,帽子没有了,这可怎么办呀?
过渡:你们都愿意帮助小熊,那我们和小熊一起去找帽子吧!
2、第二幅图:
①咦,是谁在说话?(小青蛙)他刚才是说什么的?那小熊会说什么呀?小青蛙会怎么做呀?
②现在我来当小青蛙,你们来当小熊,我们来学学他们刚才的对话。(第二次互换角色进行对话)
3、第三幅图:
①诶,谁来了呀?(小松鼠)
②小松鼠会对小熊说些什么呢?小熊又会怎么说呢?
小结:三个好朋友一起去找帽子了。
4、第四幅图:
他们走啊走,找啊找,小熊的帽子找到了没有?那小熊的帽子在哪里?
5、第五幅图:
①小熊的帽子变成了什么啊?那鸡妈妈会怎么说呢?
②小熊说……?
③马上就要下雨了,小熊没有了帽子,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来想想办法,什么东西也可以做帽子?
6、第六幅图:
那到底小熊有没有帽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小青蛙和小松鼠帮助小熊找到了帽子,小熊也要像他们一样帮助别人,把自己的帽子送给鸡宝宝,做鸡宝宝温暖的床。
三、结合课件,完整欣赏。
师:真是一群喜欢帮助别人的小动物啊!原来这件快乐的事藏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一起完整地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小结:小动物们觉得帮助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别人有困难了,我们也要帮助别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够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是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让孩子模仿难过的表情时,我对孩子说了句真棒,其实我的原意是指:这个孩子模仿的真棒,但是没有说完整,造成了歧义;另外,在本次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还可以,但是想象力却欠缺一点,因此下阶段,我将着重加强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粗与细教案反思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2页圆柱的体积公式,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自主研究: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例1。
出示例1,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0.9米=90厘米2490=2160(立方厘米)
5.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集体订正。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算的?
6.教学试一试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8米,求它的体积。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评讲试一试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7.教学例2。
出示例2,审题。小组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结果保留整数。)
三、巩固练习
第12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方体,(在课题下板书:圆柱些长方体)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2,3,4,5题及数训。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粗与细教案反思篇4
金秋季节,一年一度的小组教学又开始了,这次小组教学虽然做课的仅有潘硕和谢媛两位教师,可是全组的教师都十分重视,从选课到备课到评课都得到了组里三位老教师(于舟、孙秀琴和王雁)的关心。
本次小组教学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启发学生利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体会课文的资料与情感。
一、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训练重点
在备课时,教师们首先认真读教材,做到一读了解资料,二读把握要求,三读钻研教法,在反复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备课,特别是结合本班的情景确定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活动中两位做课教师总结了理解词语、理解句子以及体会文章情感的几种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与文中有章可循,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探究
适合自己的巧妙的学习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自身也感到在这种深入的研究中很有收获。
二、交流备课体会,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参加讲课的两位教师一方面向组里的老教师请教,听取提议,一方面互相交流。潘硕教师在讲《猫》一课时,谢媛教师讲自己认真的备课体会告诉他,并且介绍了自己在备课中所总结的学习方法,潘硕教师则结合本班情景加以改善;谢媛教师在讲《记进化的双龙洞》时和潘硕教师一起探讨关于“内洞”部分的方法,两个人在交流中都能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这种真诚的态度是两位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受到启发,彼此都有提高。
三、注重课后评课,以利创造新高
教师们对于小组教学活动的重视不仅仅在认真备课与认真上课上,更体此刻课后的认真评课上。没上完一节课,组长都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尤其是给授课教师提出授课中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真是我们小组教学活动的延伸,我们感到人认真做一节是很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课后能够在教师们的评议中有所认识,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我想,这也正是小组教活动的意义所在吧!
粗与细教案反思篇5
一、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它出自丹麦作家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文章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虚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荒唐故事,安徒生通过夸张和想象手法的运用,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本质,这篇童话不仅生动有趣,也对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童话一直较受学生欢迎,这类课文生动有趣,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初一新生基本能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学生从童话文字表面深入到对童话深层含义的理解仍需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清故事情节,理解童话中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从而透过表面文字,领悟人性中“虚伪”弱点,培养学生诚实的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分析,把握主题思想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问题引导;分角色朗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吆,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吆,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对,他就是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
安徒生,同学们对他有多少了解?有没有同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安徒生
(二)文学常识
(1)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童话:它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成以下填空)
(三)检查预习
给划线字注音
炫( )耀陛( )下御( )聘( )
骇( )人听闻头衔( )滑稽( )
钦( )差大臣称( )职勋( )章
(四)课文分析
1、会概括
提问: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一个愚蠢的皇帝穿上一件并不存在的新衣服举行游行大典
2、找线索
提问:围绕这个线索,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理情节
提问:小组合作,请任选一部分分角色朗读
要求:注意语速、语气、感情、停顿
4、析形象
提问:童话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自己对童话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做了分析,下边请小组合作把你们的分析进行总结,然后把小组总结的结果写到黑板上来同学们的总结都比较具体了,这是老师的总结)
明确:
皇帝: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狡猾、愚蠢、大臣:阿谀奉承、虚伪、愚蠢
骗子:狡猾、贪财小孩:诚实、天真、勇敢无畏
5、悟道理
(1)提问: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大臣:为了保官;百姓:为了保命;皇帝:为了保住皇位,维护尊严
(2)这则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谓,敢于说真话
6、续写
皇帝回到皇宫后,会发生什么
粗与细教案反思篇6
一位老师教学37+5,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出了很多计算方法,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黑板上37+5=42,你写成43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忽然这位老师又想起了什么,说:“××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用心,但是这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老师的口令,机械地“啪啪啪”,响起了几声掌声,××同学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
反思:
这位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点缀,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由衷地赞叹,教师在表扬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味:你平时学习是不认真的,不优秀的。学生听后的感想如何呢因此,给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者是在需要做时才构成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时时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处处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而有的老师在处理这样的课堂尴尬时,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学生,学生敢找老师的错,向权威挑战,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常常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这样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祈求的吗
粗与细教案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1—4。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拓展匹配实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打电话》,自制幼儿人手一个电话号码插卡器,彩铃四段,4以内的数字及电子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活动。
师:今天呀,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过生日,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呢?有几个小动物?我们打电话祝福他们吧!
(二)通过"打电话",引导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的数。
1。出示课件一(小猫图片)
师:你们想先给谁打电话?小猫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将电话号码读出来直接拨打。你想给小猫送上什么祝福的话?
2。出示课件二(小兔图片)
师:小狗家的电话号码可奇怪了,谁看得懂呢?(骨头卡片3124)数一数每个小格子里有几个块骨头?每个格子里骨头的数量连起来就是小狗家的电话号码,拨通了就会有好听的铃声哦。送出最好听的话。
3。出示课件三(小老虎图片)
师:打电话最主要的是要记住电话号码,等会小老虎家的电话号码出现以后,谁都不说,记住了藏在心里直接拨打。小老虎家的电话是多少呢?(4312)小老虎家的电话铃声说什么呢?它能接电话吗?我们怎么办呢?(你们要记住电话号码,等会再打)
4。出示课件四(小鸡图片)
师:下一个小动物是谁?小鸡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幼儿说出数字后拨打。你们有什么好听的话送给老虎吗?
5。出示课件五(小老虎图片)
师:刚才谁家的电话没有人接?还记得小狗家的电话是多少吗?
(三)操作验证,引导幼儿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师:刚才咱们给这些小动物送上了生日祝福,还有一些小动物也过生日,我们来看看有谁呢?它们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现在就要来考考小朋友了,和刚才的小鸡一样,每个格子里桃子或者萝卜的数量连起来就是它们的电话号码,你要将相应的数字找出来,然后插在插卡器上,从左往右就是它们的电话号码,插对了电话才能接通。你想给谁打电话就到后面的桌子上把他家的电话号码摆出来,摆对了才能打通。
师:摆好了就送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几个点子用几来表示,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都摆对了吗?一一给小动物打电话,祝他们生日快乐。
(四)取"礼物",进一步巩固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师:小动物家的电话都打通了,瞧,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分享生日蛋糕呢!小动物们还给我们带来了小礼物,不过,他们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等会请你们自己选一张卡片,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数字或点子的数量去拿礼物,拿好了给客人老师看一下你拿的礼物是几个。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学具的提供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整个活动是成功的。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活动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活动中总鼓励幼儿不断探索、体验、交流对电话的认识,较好地综合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寓教于乐,适时地鼓励幼儿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在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
粗与细教案反思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