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所有的事迹都应基于事实,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写事迹材料,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从中汲取灵感和写作技巧,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篇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

“学高为师身为范,勤奋乃能向乾坤”这是在大学时代我的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要有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能力,同时勤奋好学。真正踏上教师道路之后才发觉这句话正真内涵。在学习《优秀教师行为守则》之后,在“身正为范”的层面上我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你得到的将是尊敬,而不是其他。”学生尊敬老师并不是唯唯喏喏而是有自己独立见解,尊敬更多是在人格意义上的尊敬而不是不可以与教师平等探讨问题。教师对学生也要做到彬彬有礼,切忌训斥学生。所以如果教师犯了错误也应该开诚布公的向学生道歉,老师如果冤枉了学生就更要在所有同学面前为他澄清,不能用老师的威严来“镇压”学生不服气的情绪。处理学生关系,要多动用我们的智慧,课堂上多多表扬、赞扬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师生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勿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语言,否则将会言而无效。”学生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和仿效的标杆。教师采用不切实际的威胁语言会让学生对教师的威信产生不信服的情绪,教师威严的折损,需要教师花上大把的时间才可能挽回,对孩子而言,教师并不是指某一个人,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会对他以后的'学生生涯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言传身教,传的是知识,教的是品质,教师的师德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最原始的影响源,教师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品德,教师正气,才会教出正直的孩子。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2

张桂梅,一位63岁的老人,头发稀疏,不施粉黛,她的脸上刻尽了沧桑与疲惫,但是她的坚定却散发着无穷的力量!

她,为了让失学的女孩子重返课堂,几近乞讨的筹集资金,创办女子中学,只是为了改变“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

她,为了给贫困的孩子交学费,毅然拿出自己仅有的200元生活费,甚至把妹妹寄给自己的路费悉数拿出。

她,为了挽救迷恋网络的`男孩,把行李搬到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每一件事都包含着张桂梅老师对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张老师一生无儿无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全部献给了事业,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张桂梅老师就像一把利剑斩断了贫困和愚昧的传递,架起了知识和山区女孩的梦想桥梁,张老师的无私奉献,无悔付出,辛勤耕耘,爱生如子不正是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使命担当的具体体现吗?这才是真正的伟大,这就是的力量。

一遍一遍看着张老师的报道,不仅潸然泪下,仿佛有一束光射进我的心底,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当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争当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神圣职责和使命。仰望星空,静静思考,这豪言壮语的背后不正是教学生活中平凡的细节汇聚而成吗?

伟大出自平凡,我应该像张桂梅老师一样,始终保持热爱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丰富自身的知识底蕴,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才能担负教书育人的大任,才能不辜负踏上教师征程时立下的誓言。我应该向张

张桂梅老师一样,始终保持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红梅傲骨,大爱无疆,我们应该承袭张桂梅老师的“红梅”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师德大爱,不改初心,牢记使命,在路上奋勇前行!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3

5月29日上午,县系统“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胡各庄中学礼堂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并认真听取了四位来自一线教师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个人先进事迹。会场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动,朴实无华的故事震撼了每位在场人员的心灵。对照这些优秀教师的所作所为,我深感自己做的还不够,还有一定得差距。报告会已经结束了,但那些感人的话语,时刻回荡在我的耳畔。

“不辞园丁苦,但求桃李香”是出自一名普通教师张海丽老师之口,她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她的先进事迹令在场的所有人感动。来自滦南一中的老师的发言,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再次掀起报告会的高潮,朴实的话语,流露出他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无私奉献。他用自己博大的爱温暖着每一位学生。是呀,我们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的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

“无悔育人路,真爱献花朵”道出刘丽老师的从教心声,一个“爱”字,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报告会上,这些优秀教师的发言,始终以“爱”贯穿始终。一个“爱”字,意味着什么呢?“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奉献,甘为孺子牛,他们真心的付出,换来了孩子们的真情,换来了家长们的信任和领导的认可。他们是我们楷模,是我们教师队伍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这四位教师虽然事迹不尽相同,但“教书育人、爱生如子”的信念相同,他们在工作中奉献一片爱,捧出了一颗心,燃烧了一把火,是教师队伍的先进者和引路人。

听完报告会后,我的心情此起彼伏,他们的报告,对我那是压力又是动力。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师的伟大和崇高。通过这次报告会,我要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鼓足干劲有热情,以他们为榜样,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扎实走好每一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无怨无悔地为事业奉献一生。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4

20xx年xx月xx日,我校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召开学习“盲人教师刘芳精神”讨论会。

在会上,汪长胤校长给教师们讲述了关于刘芳老师的相关事迹,并就她在社会的影响力,组织我校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讨论会,学习刘芳老师作为一名盲人教师,给社会带来的正能量精神。

今年44岁的刘芳,完全失明已经7年,眼睛沉入了黑暗,她的心却更加向往光明。从光明跌入黑暗,又从黑暗走向光明,她用顽强和坚韧在黑暗中劈出一条充满阳光的道路。她克服眼病带来的不便,思考出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良好,深受家长、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最终,她留在了校园,成为孩子们人生路上的“心灵导师”,并站上了“道德讲堂”,还用自身经历写下青春励志小说,向社会传递更大的'正能量。

学习了刘芳老师坚守讲台,乐助教学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盲人,尚可用激昂的热情去投身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而我们身为一名健全的教师,更应该从刘芳老师身上去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点点滴滴不足,用有限的生命去奉献无限的教师职业生涯。我们深知,只有知识方可改变命运,事业是一项长久,永不衰退的浩大工程,这就需要站在第一线的我们积极努力进取去对待,细心去探究更有效的上课理念,使教学达到更高的水平。

刘芳有一句口头禅:我看不见都可以做到,你也可以。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话——“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相信,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校全体教师就自身的教学情况,积极有效投身教学,我校的教学也会越来越向上。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5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朱有勇常说。

30多年来,朱有勇潜心钻研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等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在《自然》杂志封面全文发表,成为新中国植保界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构建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体系累计推广应用超过1000万亩,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推广应用超6000万亩,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50%以上,被认为是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他构建了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20xx年以来累计推广1131.2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00多亿元。

朱有勇扶贫不为名。一个多星期前,正在澜沧各个村寨基地指导农民种植冬季马铃薯的他才得知被表彰为时代楷模。他依然平静地继续指导马铃薯种植,多方催促下,几天后他才不得不离开澜沧,前往北京领奖。

朱有勇扶贫也不为利。长期跟随朱有勇在澜沧扶贫的云南农大博士黄惠川讲了个故事,在澜沧开始推广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时,扶贫团队里起初有两种声音,有人认为研究林下三七花了10多年时间不容易,应该技术保密,通过技术转让盈利。但朱有勇坚持免费给老百姓使用技术,他说:“不能我们发财了,老百姓用不上。”

20xx年12月,朱有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大特别奖励他200万元,他毅然决定把学校奖金作为原始基金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会”。20xx年,他又将自己获得的“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0万元捐赠基金会,激励了更多师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6

“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10月,一场竞买会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大塘子村进行,朱有勇院士扶贫工作站科技扶贫项目培育出的首批林下三七成功出土。现场,各企业代表此起彼伏喊出高价,他赶紧叫停,“我们要种的是好三七,是老百姓吃得起的三七。价格太高,不是我们种植的目的。”

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各种重大科技奖励18项,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头衔众多,但他最喜欢村民们叫他“农民院士”。“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20xx年,中国工程院决定对澜沧县开展对口帮扶。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讨论会上,院士云集,环顾一周,当时已经60岁的朱有勇发现自己最年轻,毅然挑起了大梁,“我最年轻,我来干。”

进村考察,朱有勇连连叹气,漏风漏雨的篱笆房,放上几张床,堆着点玉米杂粮,就是很多人的全部家当。“是真的穷,但是不该这么穷。”朱有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大部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以种植野谷、玉米和打猎为生。在中国工程院进驻之前,这里的很多村民还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

全面调研之后,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被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以此为突破口,朱有勇率领百余人的教授、博士专业团队,正式进驻蒿枝坝。

20xx年,蒿枝坝就实施了道路硬化、安居房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却并没有让当地村民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这里不是资源贫困,是典型的素质贫困。”信息闭塞、语言不通、人均受年限短,正是当地贫困的根源。这里的贫困让朱有勇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

“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

调研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降雨后,冬季马铃薯成为朱有勇及其团队试点扶贫的.第一个重点项目。

但在项目推广初期,却吃了闭门羹。院士的名声,在这个小坝子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迎接朱有勇的,更多是村民们怀疑和打量的目光。早年间,村里尝试种植新品种却惨遭市场“滑铁卢”,是不少村民心中的阴影。

“难道院士比我们农民更会种地吗?”“种地就是挣口饭吃,还能指望着挣大钱?”“冬天种了,卖给谁?院士还能管你卖土豆?”

村民的疑虑,是摆在朱有勇面前最实际的问题。为证明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选择了用事实说话。

在当地政府和云山村村委会的支持下,100亩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项目正式上马。带着新研发的马铃薯品种,朱有勇扛起了锄头。每天一大早,就在田里扎了根,有时候甚至直接跪在田里,双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质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20xx年11月,冬季马铃薯的种子正式在蒿枝坝种下。从播种、看护、浇水,每个环节,朱有勇和他的扶贫团队都精益求精。20xx年3月,密密麻麻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平均亩产3。3吨,最高亩产4。7吨,产值达90万元。

刘扎袜是第一批贷款入股种植的村民,这个项目让他增收上万元,“没想到院士还真的管我们卖土豆啊。”过去的冬季闲田,生出了金子,院士小站的门槛快被村民们踏破了。“要让村民们真正看到效益,我们可以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朱有勇的科技种子在这里结出了果实。

“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

冬季马铃薯只是当地致富的一块敲门砖。“冬闲田”变成“效益田”,不曾开发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用于科学种植有机三七,冬季蔬菜和水果种植提升效益……科技成果的转化,让朱有勇的理想一点点实现,“这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高兴。”

从20xx年驻村蒿枝坝以来,朱有勇一大半时间都在村里度过。很多当地村民不会汉语,为能顺利沟通,他还从头学起了拉祜话。

朱有勇有晨跑的习惯,绕着蒿枝坝,每天5圈,雷打不动。开始,只要听见村里一大早此起彼伏的狗吠,就知道大城市来的扶贫院士又在跑步。慢慢地,村里的狗不叫了,来蒿枝坝参与扶贫的教授、专家也加入晨跑。

好几次,每当朱有勇要离开村子,村民就跟在后面,一起唱当地的民族歌曲《实在舍不得》:“最怕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最想么就是你再来,要多快乐有多快乐……”

“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朱有勇说。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7

连日来,夏津女教师徐艳威海救人的事迹已在我市传为佳话。她关键时刻的一扶,看似平凡之举,却足以打动人心,给社会带来温暖。

她那危急时刻的选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义举的背后,是一份坚如磐石的道德坚守,更是无数个善行义举的积累和迸发,值得每个人学习和敬仰。

通过学习徐艳老师的精神,我感触颇深。在今后生活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徐艳舍己为人的精神,努力做到:

1、尽职尽责,爱岗敬业 ,舍小家顾大家。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真心的对待这份神圣的职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2、关爱孩子。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的家庭都是富有的,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的性格都是完美。在孩子们的身上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这需要老师有一双慧眼,去观察发现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们,用慈母般的心去关爱他们。每个孩子的心中一定有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耀,那便是老师的爱。

3、热真教学,刻苦钻研。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学,需要老师的学习和不断的钻研。我们找到了好的方法,使得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为的孩子们能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学习典型,聆听高尚。徐艳老师的事迹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洗涤,虽然我们没有达到他们的水平,但我们可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平常教学工作,便是不平常。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学礼仪心得体会7篇

学会计专业的心得体会7篇

学课程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

2023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

学护理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2023年师德学心得体会通用7篇

?~山研学心得7篇

学论语的心得体会1500字7篇

学经典心得体会参考7篇

学会计前的心得体会范文7篇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