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运算的教学反思最新5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如果没有教学反思的加持,我们是无法在教学中更好地展示个人能力的,写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今后的教学任务更加顺利地展开,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与运算的教学反思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数与运算的教学反思最新5篇

数与运算的教学反思篇1

满校园都洋溢着愚人节的气氛,权且满足了学生这兴奋的心情吧!

到今天为止,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从昨天的测试来看,大部分孩子们对于基础的简便运算题已经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算了,但是情况也不能太乐观,这期间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对于变形后的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例如昨天的一道考题:777*9+111*37。题目中已经提示要将777转化为111*7了,但是孩子们的思维还是不开阔,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算。今天用最后一节课对于整个单元进行了一个回顾与整理,顺便将昨天的题作为一个重点题目讲了一下,从孩子们的反应中看得出来,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这种先变型后计算的方法了,但那几个学困生仍然是无从下手。

这节课设计的亮点就是先给学生讲解典型例题,然后再让学生仿照例题做“模拟训练”。收效还不错,讲解的时候提醒孩子们该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怎样通过转化能将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变成可以进行口算的例子。孩子们在真正的'理解了运算定律之后才着手练习,因此,正确率就相应的跟着提上来了,今后的练习课,当然是跟计算有关的练习还可以继续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巩固知识要点,从而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化为今后学习的方法。

然而,课总是不那么十全十美,今天遇到的问题是没有能够将这种检查的工作贯穿整节课,课上肯定仍然有“浑水摸鱼”的孩子,看表情是已经听的很明白、很清晰了,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出问题了,比如说讲完第一个例子之后,随之就出了一个模拟训练题:666*9+222*73这个题,有5名同学居然又要将666和222都要转化成111再进行简便运算了,殊不知本题就是要将加号两边的算式变出相同的因数来就可以了,孩子们却在大费周章的进行“照猫画虎”!哎!还是在学习的举一反三和逐类旁通方面没有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啊!

这个单元到此就结束了,不可以再花太长的时间练习了,否则后面的课就要出问题了。但是可以讲深化练习放在自习课的时间去开展,定要将简便运算的方法渗透给每一位力求上进的孩子们!让简便运算不再是个解不开的谜藏在孩子们中间。

数与运算的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是建立在两个旧知识的基础上的一节新授课:一是独立的小数四则运算,二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所以这节新授课看上去比较像是一堂练习课。基于这个教学内容比较的简单、枯燥乏味,所以我把整个一堂课,由浅到深的、层层铺垫式的设计了五个环节。分别是:口算;做两道具有代表性的成品题;只用一个小数0.6自编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巧填方框里的数;完全独立自编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环节的10道口算题都有着它背后的内容,都承载着一个目的。比如有的是考验学生的审题,大多数学生主要是审数据,其实运算符号和数据同等重要,甚至在有些情况下符号比数据更重要,这就要通过对一道题的设计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给学生。还有些题,得数是唯一的,但计算方法不是唯一的,例如0.25×44。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把44分解成两个我们必要的部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都是很有好处的。再就是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如何利用错误的价值,把错误当作一种资源,把坏事变成好事,这也很重要!口算,有了针对性就有了实效性。

第二、三个环节,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的.重要作用。选用的符号不同,排列顺序不同,有括号与无括号,或虽都有括号,但位置不同,都决定了最后的结果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在做计算时,审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都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自己编题,并写在黑板上,学生就会感到特别可信,在编题的过程中就是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

第四个环节是为简算打好基础,加深对简算的结构、数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第五个环节是进一步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认识。让学生出题,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作为出题人在出题时有什么目的,会设计什么陷阱,这样今后做题时就不会容易陷入误区。当一回出题人,对学生自己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提高。

曾有一位数学特级教师这样说过:“新的不新,旧的不旧,难的不难,易的不易。”怎样做到温故而知新,化难为易,平凡中出新奇,这需要老师的匠心,我正是在努力探索着这些内涵。

数与运算的教学反思篇3

这是一节运用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巩固练习课,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从导课开始,始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在情景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整节课,创设了多个数学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的数学情景中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3、注重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

几乎每一题的训练,都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注重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

4、练习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使练习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恰如其分的渗透思想,起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最后的拓展延伸,让数学又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有一个成功的体验。

数与运算的教学反思篇4

一、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在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有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学习经历,加减混合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只需要学生把第一次运算的结果记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运算,写出结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加减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学生才正式学习用递等式完成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我在复习环节设计了10道两步式题(4题含有同一级运算,4题含有乘(除)和加(减)、2题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试教中发现安排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对新课中学生列综合算式可能有一定的干扰(好多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中前后两个乘法都加了括号,当然出现这样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后来的课堂中删除了这两题,并且也调整了上面8题的出现顺序。离学生思维最近的是乘(除)和加(减)的混合运算,因此先出示了4题乘(除)和加(减)混合的,而后出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 “试一试”的教学用到这部分内容,这样的出现顺序与教材的编排相吻合。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二、注重“算”与“用”的结合

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都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算”与“用”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本课的练习中,我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即“想想做做”的第4、5题。第4题与例题较相似,求两商之差,一是巩固所学的列综合算式,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二是训练学生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人均居住面积”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但是我又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显得过于罗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致第5题未能解决。我们平时计算的教学和练习,倘若能结合实际情境,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这样就能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算”和“用”和谐交融。

三、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课堂生成

课堂是个充满未知的场所,每一刻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或尴尬。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要求学生能列综合算式的尽量列综合算式计算,课堂中出现了这样三种算式:12×3+15×4,(12×3)+(15×4),(12+15)×4-12。前两种都在我的预设中,第三种在两次试教中都未曾见过,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冷静,处理不当,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我观察学生的反应,一脸茫然,看来把这个问题抛给当事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请韩黎说明自己的想法,先算一副象棋和一副围棋的总价,乘4是都看做买4副,然后在总的价钱中减去一副象棋的价钱就是李老师一共要付的钱,多好的想法啊,这个算式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也让我临时调整了课堂总结,本打算到 “想想做做”第3题直接说说运算顺序就下课的,但觉得何不妨用这个算式开启下一节课的学习呢,于是便有了:课后请大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完成韩黎的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既尊重了学生,又顺利地过渡到后续的学习。

至于(12×3)+(15×4),我采用了迂回的战术,允许学生有这样的想法,顺势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联系实际情境学生想到先算括号中的,再把两部分价钱相加,何况计算的结果和分步算式一致,有括号的综合算式暂告段落,回到12×3+15×4,在此观察算式,揭示课题,探究运算顺序,算出结果,沿着我既定的方案进行,再折回,两式比较,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了乘法,有括号的算式中也是先算了乘法,那括号就可以不用了,也说明了数学的简洁性。

当然在本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未能营造出应有的课堂氛围,教学中几个的细节处理还不够细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摸索、尝试。

数与运算的教学反思篇5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的四则运算扩展到了小数。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能力,观察、分析、判断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为了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也是为后面学习三步一般应用题做准备。让学生运用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两种方法对应用题进行分析,为后面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分析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通过具体情境学生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本节课作为一节计算课,应用题的比重稍大了些。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运算顺序,以应用题导入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应用题的重量显得有些重了。

学生的计算量不够。 由于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练习时对运算顺序、方法的分析过多,学生真正去做题的时间不太多,计算得练习量不够。

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精彩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性不够。对于精彩的发言,老师给与了肯定,但是语言应更加丰富些,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积累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向老师们请教,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使内容更加合理;提高课堂调控能力,能及时准确地把握课堂信息,处理突发事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2、要学会不断的总结、积累。 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备课和教学中,及时记录和总结,不断提高。

数与运算的教学反思最新5篇相关文章: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通用8篇

水和盐的故事教学反思5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用5篇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6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5篇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8篇

守株待兔反思教学反思5篇

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反思5篇

昆虫教学反思5篇

机械功教学反思5篇

数与运算的教学反思最新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