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个体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反应,心得体会是我们内心情感的晴空万里,透过文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豁达,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防灾害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防灾害心得体会篇1
灾难无处不在,但你知道怎样防灾才能减少损失吗?
每年的7、8、9月,在北半球的热带海面上,气温常高达27℃以上,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就会发展成一个低气压中心,使周围的冷空气不断流入下方补充其空位,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此时,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便会越旋越强大,最后形成台风。
台风气旋中有一个极为像眼睛的圆洞,那其实叫“台风眼”。在“台风眼”的中心,气压比周围要低得多,一旦这个“台风眼”停留在海上时,便会使海水掀起滔天巨浪费,翻覆船只,甚至造成海水倒灌。
有人会想:台风既然那么强大,难道当它到来时,人们就只能坐以待毙,束手无策了吗?
其实,不以为然,只要在台风来前做好防台措施,损失自然而然就能减少。
防台措施:
1、由于台风过后,蔬菜水时的供应无法像平常那样充足,价钱自然会上涨,所以事先应买些根茎类蔬菜水果,这样就不用担心饮食不均衡了。
2、不要随便外出,如在外,应注意避开危险的招牌掉落在地上的电线。
3、应收起屋外悬挂的花盆、棚架等,以免落下打伤人。
4、住在地势地洼区的居民,应注意积水情形,尽早迁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5、台风离开后,应立刻打扫房屋四周的卫生,以防止传染病的滋生。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防灾害心得体会篇2
考****表现。干部****素质平时难以直接认识和考察,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的表现,就是干部****素质的最直观依据。要看****领悟力,看其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要看****判断力,看其是否带头保持****清醒,积极做好****引导、舆情应对等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增强社会信心。要看****执行力,看其是否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切实把防汛救灾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察责任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急难险重时刻,越能看出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要看责任意识,看其是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绷紧防汛安全这根弦,恪尽职守、主动作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看担当精神,看领导干部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转瞬即逝的生机,是否敢于担当、敢于拍板,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看普通干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能否豁得出去、顶得上来,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向汛情险情逆行冲锋。
观工作作风。急难险重任务是检验干部作风的最佳试金石。要看工作实效,看其制定的工作措施是否具体可行,落实各项防汛救灾任务是否及时有力,有没有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官僚主义现象。要看团结协作,看其是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有没有本位主义、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等情况。要看为民情怀,看其是否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摆在第一位,面对汛情险情能否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经受住考验。
识能力水平。干部之间的能力素质差异,平时或许难分伯仲,关键时刻却立见分晓。要看其面对汛情险情的态度,是惊慌失措、进退失据,还是临危不乱、冷静应对,看能否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抓住关键,科学果断决策。要看专业素养,看其能否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能力处置汛情险情,提高防汛救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看落实能力,看其能否严密细致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人生很苦,人生很短,但这份苦难中的温情,就是照亮我们奋进征程、携手同行的精神光芒。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三篇的相关内容,为大家带来最新学习资讯,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站!
防灾害心得体会篇3
在那一瞬间,世间的人们不再快乐;那一瞬间体现了人们对防灾减灾的不重视;那一瞬间,也是我们心中抹不去的伤痕。中国的防灾减灾日——5月12号。
让我们再看一下那个万人堕泪的场面!
世间定格在2008年5月12号下午,伴随着刺耳的警笛,一座座楼厦轰然倒下;一条条街道破裂不堪;一支支救援队日夜兼程。人们飞奔着,空中传来一声声悲愤的哀嚎,夹杂着黑灰的尘土飘来浮去,放眼望去,百里之间灰蒙一片,碎砖断垣又何处不见?整个汶川被死亡的气息牢牢地罩住了。
这场8级大地震中,许许多多无辜的人们被砂石无情地掩埋,但也有一些人们顽强地活了下来,他们在无食无水的楼板下与死神抗争几十个小时,难道仅仅在灾难后拼命叫喊就有用吗?我想不是的,那是因为他们在灾难降临时正确躲避,勇敢面对。其实,在遇到灾难时,保存一定的体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场灾难也提醒我们防灾!减灾!
随着科技的提高,人们甚至可以预测地震到来的时间——古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准确预测;现代科学家可以推算出板块相撞的时间等等。其实,观察一些家禽的反应也可以做出判断,通常它们会做出异常的举动,(在没有人为或其它生物因素影响下)如癞蛤蟆倾巢出动;鸡狗们会急躁不安,出现“鸡飞狗跳”的现象;地震前半分钟内,电器也会使用不稳定,如电灯泡会一闪一闪地等等。
作为我们中学生,不论是遇到火灾还是地震等灾害,千万不要贪恋财物,可能会让自己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遇到有人失足落水,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随意救人。曾有过一个孩子不慎掉入河中,另一个想也不想就伸手去拉,谁知一不小心两个都掉入河中的悲惨事例。所以大家一定切记要及时喊大人来救援哦!
初一的我们大概都是14岁左右,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可是有着一些人轻视自己的生命,跳楼自杀,与其说留给父母的是一张巴掌大的“遗书”,还不如说留给父母一生一世抹不去的巨大伤痛。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如果一个个凋零了,天空也不再明亮,地球也会因为它而失去光彩。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有价值的,一定要珍爱生命!哪怕是情况再恶劣!哪怕是体力再虚弱!哪怕是九死一生!也要抓住机会到来的瞬间,可是有人却偏偏恰恰相反。
古代,一个地方发大水,恰巧,那儿的人都会游泳,他们只要游到高处就安全了。谁知,大家都上了岸,却发现平时最会水的还在水中拼命挣扎,因为他身上有好多钱币,大家劝他放弃,钱可以再挣,谁知他翻翻白眼摇摇头,然后咕咚沉下去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护,珍惜自己的生命为上啊!!!生命是人的根本,有了生命才能工作、学习,可他却为了钱而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机会。
人生是一朵花儿,要精心培养;人生是一道彩虹,要经过折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请大家珍爱青春,珍爱自己的生命吧!
防灾害心得体会篇4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遭遇了千年一遇特大暴雨,20日16-17时,一小时降雨量201。9mm,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从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总降雨量为617。1mm,而郑州平均全年降雨量只有640。8mm。这意味着,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大雨带来大灾,最明显的是郑州地铁5号线,京方北路隧道被淹,从7月20日得知此消息开始,作为一名身在外地的河南人,我就不断的刷新相关消息,持续关注。
灾情发生-达到最严重-各种救援加入-控制事态,我一直关心却没有担心,虽然不断刷出的视频、图片、文字一次次让我一个四十多的汉子都控制不住眼中的泪水,此情此景,感慨良多,我相信大河南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没有理由打不胜这场战役。
一、祖国真的强大了
从组织上,全国一盘棋,国家一声令下,各地救援力量闻令而行,带上先进装备,短时间赶赴灾区开展救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从技术上,当年汶川地震,震中失联灾情不明,需要武警战士舍命冒险空投进入查明险情,而本次米河镇失联,从贵州起飞的翼龙无人机飞行3000公里,为灾区提供5小时移动公网通讯服务,并拍摄该地灾情供后方采用。同时在救灾过程中出现的安能公司的龙吸水设备,在不长时间内排除京方隧道积水;军方提供的移动舟桥,一次性可以救出400多人;照明无人机为堵决口的队伍提供照明,更多更多的黑科技出现在救灾场面中,所以,我们只能发出一声感叹,国家强大了!
二、有了网络加持的自媒体太发达了
在网络上不断刷出的信息,有电视台、报社的报道,有各种自媒体人发布的信息,也有水灾现场的救援人员、志愿人员发布的信息,还有待救的、被救的、在灾区逃生中的人群发布的信息,若干的视频、图片、文字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不间断了解这场水灾方方面面的情况以及事态的进展。这样的效果,远超过任何一家传统媒体的力量。
三、人民真的富有了
在不断刷新出来的信息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开着工程车辆救助灾民;有人给救援人员免费送食品、饮用水;有人开放自己的店铺收纳行人避雨;有人开放自己的新能源车的电源,方便路人给手机充电联系家人……这不是一个人,这是一波又一波的人群,为救灾贡献着力量,而这些人却都是普普能通的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是因为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足,才让他们有了作出以上行为的条件。
在此次灾难中,京广北路隧道积水中事后清理出那么多的汽车,那么在危险情况出现时,是否可以进行交通管制,及时疏导出其中的车辆,若有这些安排,最后造成的危害是不是会小很多。在这里不得不说下深圳,在一些隧道、桥梁里,都会有一个积水警戒线,当积水到此线意味着前方车辆不能安全通过了,这样至少保证此线后面的车辆可以提前做出应对,避免盲目进入带来危险。还有,在一些路段出现拥堵之后不久,就会有交警铁骑呜哇呜哇的过来处理问题。
我们的社会就是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一个人都站好自己的岗位,特别是那些关键岗位,那么这台机器将强大无比可以占胜这世上任何的困难,否则,将只能出现天灾最后转成人祸。
防灾害心得体会篇5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成员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震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大规模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要层层落实,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周二上午,校园铃声长鸣, 防震、消防逃生演习活动开始。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
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安全区域)只用了不到40秒钟,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学校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学校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消防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这次的演习中我学到了如何机智应对突发事件,并能冷静的处理。这次地震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掌握危难时自救的方法是必需的,学校人群相对密集,是事故易发地点,为了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对此非常感谢学校,希望下次还有这么有意义的活动。
特大灾:一次性灾害过程造成以下后果之一的:农作物绝收面积30万公顷以上;倒塌、损坏民房5万间以上;因灾死亡100人以上;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7级以上,严重破坏性地震(中等以上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发生6.5级以上);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以上。
大灾:农作物绝收面积10—30万公顷;倒塌、损坏民房3——5万间;因灾死亡30—100人;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1—3万人;6.0—6.9级破坏性地震(中等以上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发生5.5级);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10—20亿元。
中灾:农作物绝收面积5—10万公顷;倒塌、损坏民房1—3万间;因灾死亡10—30人;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5000—1万人;4.0—5.9级破坏性地震;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3—10亿元。
小灾:未达到中灾划分标准的均为小灾。
防灾害心得体会篇6
星期二上课的时候,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防震减灾”四个大字。正当我们在想写这个是为什么的时候,老师开始给我们慢慢地讲解起防震减灾的知识。
老师首先让我们讲一讲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安全逃离?我们争先恐后地说:“地震来临时首先不要惊慌,然后尽量以最快的速度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到地震结束后,举着东西保护好头部,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地撤离教学楼等高大的建筑物,然后到达操场等空旷的地方等待救援,免得引起二次伤害。”还有的同学说:“地震来临时,先举着板凳离开教室到达走道,然后将板凳上举,从二楼飞下去。”另外的同学就说:“就算你地震时没被砸到,跳下去也会摔死或摔伤了。”那个同学说:“那我不会带个降落伞飞下去!”别人反驳到:“地震时,你哪来的降落伞呢,再说也没有时间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好不热闹,这时老师告诉我们,真正当地震来临时,大家首先要做的不要惊慌,要按照第一位同学说的那样先以最快的速度躲到课桌底下,等到地震结束后,举着东西保护好头部,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地撤离教学楼等高大的建筑物,然后到达操场等空旷的地方等待救援,免得引起二次伤害。通过主题班会的讨论和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明白了和掌握了一定的防震减灾的知识,我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告诉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学习防震减灾知识,使我们尽量远离伤害,远离危险!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
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防灾害心得体会篇7
8月13日凌晨,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记者看到朋友圈里有一篇中学校长写给师生的信被大家频频点赞、广为传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迅速“破圈”。
从暴雨到疫情,古老的中原大地,短时间内再次经历了苦难的洗礼。这封中学校长的信,饱含家国情怀、言辞情真意切、读来心潮澎湃。很多教育界人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其中内容对于目前河南的师生和家长,值得一读:
“肆虐的洪水刚刚退去,新一轮疫情接踵而来。这个暑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过得惊心动魄。我们饱经天灾洗礼的城市,如今尚未走出灾难的阴霾。洪水造成的破坏还未完全恢复,疫情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但是,请大家记住,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上个月,我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战胜了滔滔洪水;这个月,我们必将如之前一样,在抗疫战斗中取得辉煌的胜利!因为,在中原这片最古老也最厚重的沃土上,自古以来,就生活着最顽强最坚毅的人民!
责任与担当: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郑州这座大都市,上千万人口,每日无数人擦肩而过,匆匆来去。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暇他顾。一些人开始哀叹世情不古,一些人开始抱怨人心炎凉。一场特大暴雨突然袭来,交通阻断,生活停摆,很多人困于险境,很多人命悬一线。然而,正是此时,这场天灾激发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良知与仁善。源于人类的广泛共情,基于民族的心灵纽带,来自乡土的血脉联系,就像一张无形地网络,把我们每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看到,在京广北路隧道,经历过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的侯文超,挨个敲响素不相识的人的车窗,劝说司机们下车避险,10分钟后,隧道被洪水淹没,数百人因此幸免于难。之后,曹操出行的司机杨俊魁跳进泥水里,救起了5个人;
我们看到,地铁5号线被困乘客们,在最危急的时刻,互相搀扶,互相鼓励,一群陌生人的手紧握在一起,终于等到了救援的到来。随后,一位名叫于逸飞的试工医生,在已经离开5号线的情况下,折返回来,从当天下午6点到夜里12点,为昏迷的群众做了6个小时心肺复苏,救下了十几个人;
我们看到很多酒店、影城、商场、售楼部、学校,纷纷打开大门,义务接纳无数被洪水阻隔在外面的人。当夜的郑州图书馆,彻夜开放,馆外的灯光像夜幕中的某种吸引光源,指引先后几百人来此避险;
我们还看到,无数的救援微信群成立了,无数的民间救援组织行动起来了,不论是在家的在外的,人们各尽所能,对以往擦肩而过的人施以援手,为灾难中素昧平生的人们送去希望。
当然,大灾当前,咱们郑州七中也当仁不让,咱们学校 2009届毕业生王洋洋在地铁5号线砸窗助30余人逃生。咱们学校成为山东救援总队的前线指挥部,全力为救援官兵提供场地和服务,高三的同学们纷纷给消防官兵们送上卡片和感谢信,还有家长和同学为官兵们送来了大量饮料和水果。
暴雨之中,我路遇一位被洪水冲走的行人,本能地冲向前去,施以援手。事后,有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不值一提。
感恩与勇敢:请记得那些对你好的人,因为他本可以不这样。
洪水过后,百废待兴。疫情反复,重启封控。我们这座刚刚从泥泞中走出的城市,正迈着蹒跚的步伐调整着姿态,准备重新踏上征途,“德尔塔”变异病毒忽然从境外袭来。一时之间,郑州仿佛重新回到了去年上半年的人人自危的样子。但是,这次我们的准备明显更加充分,各级各类防控措施相继启动,我们开启了疫情防控的“郑州速度”,中原人的“硬核”防疫精神及时阻断传播途径。目前,我们离“清零”的目标越来越近。
也许,假期里的老师们正在筹划一场远行;也许,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的同学们正准备开始一趟游学之旅;也许,奔忙工作的家长们正在开展灾后重建。然而,这一切都因为疫情就此停摆。我们被困在家里,我们整日为病毒的传播而惶恐,我们最怕听到的就是楼下传来的救护车的声音。
然而,反过来想一想,就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时刻,依然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们,他们承担着多大的风险?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里,他们又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楚?
目前,大家都进行了数轮核酸检测。我们在检测现场总能看到三种颜色:
热心的红色,那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在烈日下坚守,喊哑了嗓子依然在不知疲倦地维持秩序。他们中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有外卖小哥、有退休的大爷,当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党员。党的关怀以这种红色的形式传递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暖心的蓝色,那是来自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他们坚守岗位,随时准备处理现场的突发情况,随时关注着队伍中的老弱病残,及时为他们开启绿色通道。他们用无私的坚守,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当然,最亮眼的还是那一抹贴心的白色,那是正面与病毒交锋的医护工作者。他们身着白衣,心有锦缎,不分昼夜,不惧溽暑地战斗在抗疫最前线。他们有的还很年轻,二十出头,就已经用无畏的奉献诠释了青春最美的模样。
这些人,承受着酷热的天气,难道他们不累吗?面对着变异莫测的病毒,难道他们不怕吗?正如曼德拉所说,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为了万家平安,为了满城百姓,他们用自己的奉献精神征服了畏惧。这就是我们的英雄!
老师们,身为传道受业者,我们有责任把灾难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去。“博雅”地育人,育“博雅”的人,不是一句空话。“传道受业”,“传道”为先。灾难中的生命教育、情怀教育、爱国教育都是我们应该大传特传之“道”。我希望大家能在开学之后,将这些精神、这些情感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真正成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博雅青年。
同学们,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你们正在见证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座城市所经历的一段历史。黑格尔说过:历史是一堆灰烬,而灰烬深处有余温。我希望你们能够用自己年轻而敏感地心灵去细细体会这座城市、这段历史中的温度;我希望你们能从这些温暖之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勇敢地接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力棒;我希望你们在灾难中成长,将人生遭逢的所有困难,都化为修行的道场。
家长朋友们,你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很多人在抗洪和抗疫中,冲在最前线。你们身体力行为孩子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感谢你们在灾难中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人民做出的贡献;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你们给予孩子们心灵最完美的启迪与滋养。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继续携手同行,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祖国的明天,家校共育,风雨同舟!
最后,用蔡锷将军的一句话结束,“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中国青年的未来,有赖你我;中华民族的未来,有赖你我!
谢谢大家!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校长 王保军 2021年8月12日 ”
“这个暑假是不平凡的一个暑假,作为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心中的焦虑、担忧更是每天萦绕在心中!被暴雨和疫情打乱的学习生活,却被我们七中的校领导和老师们安排的井井有条。7月20日暴雨侵袭当天,孩子们在学校被老师保护的全然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直到第二天老师把连夜整理好的地理课件展示给孩子们,从学科视角看暴雨侵袭,到灾难中的生命教育和城市温度,让孩子们感受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就像王保军校长在信中写的: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一个学生家长如是写道,“暴雨中王保军校长不顾个人安危,慷慨施救被洪水冲走的行人;为山东救援团队提供休息场所和贴心服务,真正的为孩子们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郑州七中往届毕业学生,现为七中初中分校树人外国语老师付高丛雪写道:昨天睡前看了央视直播的英仙座流星雨,西北广袤的夜空中繁星点点,留言中大家纷纷许愿,期盼美好,只有在最深沉的夜,我们才能拥有最美丽的星空。今天,看到王校长致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信中说到“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让我们不忘自己的责任,心怀感恩,再多一点点坚持!在艰难的时刻,只要一直走着,就一定能等到漫山遍野的花开。
一位老师留言说:城市多灾,却沉淀出了温度。人民多难,却凝聚了温暖。教育的心,本就是从一段一段的刻骨铭心中剖析出了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把灾难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去。高三地理组的三位老师在暴雨最集中的当天,以最快的速度搜集前线材料,把这场灾难及背后的故事融进课堂,真实感染到学生。正如王保军校长所说,这种在灾难中的生命教育、情怀教育、爱国教育就是我们应该大传特传之“道”。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防灾害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