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读后感8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撰写读后感,读者能够将自己的感悟与他人分享,促进更广泛的阅读交流,读后感不仅是对作者意图的理解,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下面是好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天龙八部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天龙八部读后感8篇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1

武侠小说众多,完整读完的只有两册: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

骨子里是个崇尚和平的人,对于各种反人体力学和物理学生物学的武功招式受制于有限的想象力,也难领悟其精妙之处,反而常常陷入思考的迷区。比如,独孤九剑破九招最后一招破气,是以有形破无形;而六脉神剑可将体内酒精顺着手指逼出体外,却是以无形迫有形。偶尔看到帖子探讨小说中武功杀伤力排名,也觉得这些人认真讨论的样子有趣。

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世界,这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段誉从大理古城到江南燕子坞,萧峰从东北莽原往河南少林,行迹跨江河湖海,越山川峰峦。读起来,有种跳出三界,游离九天的飘逸舒畅感。可我喜欢剥离了这些脑洞,剩下的,人的故事,若鹰啸空谷,音色难息,有孤绝立于山巅的壮阔感。我想,这就是侠义精神。

从起源来看,武侠小说起于明清时期,脱胎于仁义志士事迹,口口相传,是历经时间而演绎的传奇。侠之一字,渊源已久,追溯起来,可以到春秋时期的儒家。史记游侠列传,以孔子的徒弟原宪开篇。韩非子言,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将两者并而讥之,可见,儒侠不分家的,在中国文化里,浮浮浅浅数千余载。

侠者,论其义,往小了说,是朋友之义,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往大了说,是独行其德,不苟合于世。小说里,萧峰为属下,杏子林里以自戕代罚;为友,聚贤庄里以一敌百;为家,从雁门关到江南,而痛失所爱;为天下,剑指义兄止战数十余载;为兄长,自绝谢罪于关外。若说萧峰是武之侠的顶峰,那么战火下、残垣畔、荒野里西南联大的教师们,笔耕不辍教书育人,以无限钻研之精神对抗有限艰苦之环境,应是文侠之典范。

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有一期解说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道长严肃激动,平常踱着步子边走边聊,这时走着就停下了。说汉武帝问司马迁,李陵与你非亲非朋,为何?盖因天地有正气,有真理。儒与侠的内核,于文有刚毅之心,直言不讳真相与真理;于武有果敢之勇,拔剑而出践行信念与道义。

孔子为圣人,因其以一套远高于世的标准要求自己。穷达以时,达者,幸之,穷者,固也。有一个故事,孔子求仕不得,终于有了机会,他却因国君不能在父亡之后按规守礼而拒绝邀约。无论当下还是当时的环境,都显得过于迂腐不知变通。我们都知道位置越高能量越大,影响或能越深远,何不若曲线前进谋得高位后将其做为心中道义传播的手段。他说,不,有瑕疵一开始就错了。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我等平庸之人只能高山仰止。用看武侠的心情,虽心向往之,身不能往。回到当下,那么儒侠精神是否能给我们以力量和启迪。前两天看一篇文章,讲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即自我驱动,可以总结为因自身的追求或要求,可以自我推动前进,进而获取成就感。不被外物牵引,可以接受延时满足或不被满足。这又怎么不能说是侠之广义延伸呢?

曾国藩有句流传很广的话,说未来不迎,当前不杂,过往不恋。大白话说来,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意思。但金钱奖惩名利,灯红影绿,曲赋乐舞。成功的标准简化成财务自由,时间的尺度急剧通胀,道路上人的偏差大于努力,快成了唯一要素。“结硬寨,打呆仗”又谈何容易。

我喜欢那些虽受困于外,仍坚守于内的人。认识一个人,他把过往以及正在经历的用简单的文字毫不掩饰的描述。一位朋友,在用个人的力量对抗群体的非理性,标榜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时代与生活赋予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强,都在,但在他们身上都慢了下来。

学心理的朋友跟我讲了一个abc理论,遇到的事,如何看待,以及随之产生的体验和情绪。c是结果,a不可控,b是唯一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步骤。更多的人选择调整b来引导c。可我相信,总有一些人用完整逻辑来恪守b并勇于接受c。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2

今天,我在家看完了《天龙八部》一书,意犹未尽,仿佛自己都沉浸在书里了!

天龙八部描写的场景凌乱而精彩,让人感慨万分!主要描写了乔峰【萧峰】、虚竹、段誉、三个把兄弟的故事,在一场群雄聚义、选举武林盟主的大战中,乔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乔氏夫妇是被他的亲生父亲萧远山杀害的,他当时力敌丐帮其他兄弟,原来是自己亲生父亲救了他!只见半空中一个人影闪出,从天上抛下一捆绳子,精准而紧紧地捆住乔峰,把他拎到了房顶上,飘飘而去……乔峰回忆起这些往事,心里不禁感伤!虚竹的父亲是少林寺的老方丈,生母是四大恶人之一叶二娘!虚竹是最可悲的!!他的父亲被活活打昏,坐毙升天了,生母自杀,任凭虚竹医术再高,还是无力挽回结局!段誉的父亲是天下第一恶人——段延庆!他们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里有所不爽。

最后,萧峰投靠大辽国,辽国君主要伐宋朝,萧峰只得服从。最后,萧峰为了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自己悲愤自杀!虚竹、段誉怎么救他大哥,萧峰还是死了。他一生做过无数好事,是个真君子,他威风凛凛的身影还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他是一个大英雄!

我时而想:为什么好汉都英年早逝!反而那些小人长久一世?那三个把兄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劫富济贫,帮助百姓,为天下老百姓之赞颂!我从心底里敬佩他们!

希望你们在书店借阅或买下收藏这本书,你们一定会感慨万分,为好汉们打抱不平的!会一生都忘不了这本书!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3

西游记结尾,取经完成,功德圆满,小白龙被封为天龙八部。看【天龙八部】书序,才知道大概意思,各种各样,一性一格各异,甚至奇形怪状的人,奇异的事件。总之,人生百态吧,艺术化的,夸大的百态。这个算是解题。

?天龙八部】的故事情节一精一巧离奇、引人入胜,人物脉络庞杂而又各具特色,气势恢宏,反映了作者眼中江湖的横断面。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通过三个拜把子兄弟,以及慕容博、萧远山的抱负和恩怨情仇,有机的串联在一起。读完后,感觉到故事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畅快淋一漓。个人觉得,这本书应该是金庸着作中水平最高的一部(比射雕之厚重略有不及),很多如能说鹿鼎记是最好的一部,但个人不太喜欢韦小宝,故感觉有一些不一样。

本书涉及了历史背景,不是来讲历史,主要是用当时政治格局来帮着构建情节,使故事更具可读一性一,逻辑一性一。

关于佛教的东西,书里说了很多。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武侠小说,里面总将和尚道士说得那么多呢。或者,武侠不是常人,基本是怪人或者高人或者超人,和尚道士往往也是这样的人,和普通百姓不一样。还有一个原因,练武需要时间,也是这些人能够满足的,或者帮派;各种奇遇,毒一药,山洞等,也是和尚道士等非常人能够接触。让他们拥有这些,看起来合理一些。

本书管理佛教知识,说了很多,比较印象深的是,人生三恶:贪、嗔、痴。三恶的含义。确实,人生能够戒除三恶,肯定成了佛。还有是心魔问题,不然怎么解释段誉对王语嫣的态度;其实也很好理解,你以前极度崇拜的明星,现在是什么感觉呢,还是恭喜段誉。还有就是出家人的要遵从的几大戒律:杀、盗、一一婬一一、妄、酒。

这是一个总体的感觉。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4

两天读完《天龙八部》,加上《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这半年是把小时候爱看的tvb金庸武侠剧原著都读完了。

?天龙八部》看的很爽,文学性一般吧,有些情节很值得回味,有些情节巧的感觉胡诌八扯。段誉和王语嫣在杏子林磨坊和西夏枯井底甜蜜,乔峰独闯聚贤庄和少林寺武林大会豪迈。《天龙八部》真是个悲剧啊,哪个角色没沾上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算来算去,可能只有西夏公主最幸福,青春年少三夜风流终与虚竹成眷属。段誉也算幸福,虽然父母于眼前自杀,终究实现理想超级备胎转正得佳人相伴,还有一大群亲朋好友陪伴。其他人在旁人看来都很凄惨。

乔峰顶天立地却无处立足只能一死,阿朱为爱献身青春早逝,虚竹初识父母就见父母死在眼前,也不能留在最热爱的少林寺。王语嫣虽然与最爱自己的人在一起了,将来也必定是皇后独享专宠,但终究不是从小到大心心念念的第一选择。其他人更加没有善终无人得偿所愿。做人第一选择做乔峰,第二选择做段正淳,一个有豪情,一个有柔情,一个有气概,一个有才华,都光明磊落铁骨铮铮。论风流倜傥,第一属无崖子,第二是段正淳,第三算慕容复。

说人长相,好听的叫面如冠玉,不好听的叫小白脸,现在叫奶油小生,娘娘腔。古往今来都一个意思。真正心术不正的只有康敏和丁春秋吧,慕容博慕容复不忘国仇,段延庆萧远山为报家恨,鸠摩智沉迷武学,白世镜全冠清色迷心窍,段正淳一群相好的和逍遥派两个老婆子为爱生妒生恨。韦小宝七个老婆融洽相处,段正淳六个相好的水火不容,不知道到底是谁的本事更大?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5

今天2011年8月20日的傍晚,我终于把天龙八部看完了,断断续续地,我竟耗费了足足两个月。

心里面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变幻,如同海一浪一般起起伏伏,时而笑出声来,时而泪溢眼角。

曾以为一个从未读过武侠小说的女孩子,定与武侠无缘,无料巧合之下捧起天龙八部,便如陷入沼泽,坠入深谷,再难自拔。这么大的吸引力,我自己也不曾想到。我明白了,真正牵动人心的小说,不是有什么优美的语言,而是有起伏波折的情节,有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情感,有处事的方式和警醒,能让读者亲身参与其中,为那些人物倾倒,担忧,喝彩……

不怕人笑话,我看书看得之深,往往倏地想起好几页之前的一个情节中的词语或字眼有些遗忘,便要翻过去看一眼才能罢休,不知道是着了魔,还是强迫症,嘿嘿,谁知道呢;有时不顾身旁是否有人,便琢磨起凌波微步来,更甚试着走走,当真好笑吧;更有时,会找找所谓的膻中一穴一,找找自己手指上的少商一穴一,心想可否试一下六脉神剑;对书中说的内力深厚之人便会听得清小声耳语,也是深信不疑;对段誉和萧峰的喜欢更是不由分说……

在读的过程中,曾暗暗想过列一张恶人表,排一下我认为的那些恶人究竟谁更坏些,可是当今天全部读完之时,才发觉当真没有那个必要了。心口一酸,便想起原来下手残忍的南海鳄神却为了保护师父段誉而死;对婴儿毫不留情的叶二一娘一年轻时却经历了那么心酸的一段情史;表面正人君子实则欲吞并天下武功秘籍的鸠摩智最终武功尽肯,一心向善,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至于天山童姥的生死符虽凶狠毒辣,但从他对虚竹真诚相待的情分来看,本就不是恶人,再看他一生的情感都为无崖子而存,到头来却无丝毫回报,不免心生悲悯之情。像小康,全冠清,丁春秋,慕容复这等我曾恨之入骨之人,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便也释然不究了。一切既因欲一望和误会而起,也就没那么多过错与不过之分了。

这之中有多少人为了情生,又为了情死。阿朱为了生父之情,为了萧峰之一爱一,不吝自毁幸福,被萧峰错误地打死;萧峰为了阿朱之情,终身不娶,一心照顾小抉毒阿紫,却又为了契丹的国家之情,脱困助宋之后自刎而死···阿紫一身戾气被乔峰化去后,她对乔峰的依恋,喜一爱一之情却又让她不惜释放毒箭以求终身侍候萧峰,又不惜自毁双目以求清清静静的陪萧峰一同西去;游坦之对阿紫的一爱一恋之情更让他甘愿做纸鸢,当铁丑,捉冰蚕,献双目,却最终得不到心上人的感激和认同,也追随了阿紫西归;那秦红棉,甘宝宝,刀白凤,阮星竹,康敏,王夫人哪一个对段正淳不是恨之切切,却又一往情深呢,因一爱一生恨,又因一爱一生悲,只是这镇南王,和他深一爱一的六个女子竟又同一个下场,不同的出身,却同一样薄命。有权利,有金钱,有美貌却更有何用,一切因情而起,也因情而断,罢了,罢了!天山童姥,李秋水为了无崖子之情竟同门师姐妹自相残杀;叶三一娘一为了玄慈之情宁死不吐真相;段誉为了王语嫣之情,一路上刀山下火海,误打误撞竟成顶尖高手,宅心仁厚不通世务的他和王语嫣终结成神仙眷侣;虚竹子也误打误撞成了灵鹫宫主人,逍遥派掌门,内力与段誉一般无可匹敌,再续梦郎与梦姑的美梦。当真善有善报,恶有恶果……

想不到小康会蓄意加害马大元,诬陷萧峰;想不到萧远山还活着,最终得遇神僧,一心向佛;想不到虚竹子是玄慈方丈和叶三一娘一的儿子;想不到木婉清,钟灵,阿朱,阿紫,王语嫣都是段正淳的女儿,而段誉却是段延庆的儿子。一切的不可思议,一切的错综偶然,结成了一个又一个误会谜一团一,促成了一段一段又欲一望之旅,酿成了一次又一次生离死别……

当真如那句“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啊。人生百态,又怎说不是如此呢!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6

?天龙八部》里,每个人都“求不得”,段誉不愿学武,但却学了凌波微步,北冥神功(部分)和六脉神剑这些绝学,少室山一战无人不知段公子武艺之高,段誉追求的那些妹子让他无时无刻都在处于伦理关系的恐惧之中,无论是早起的木婉清和钟灵还是他一直追求的王语嫣,如果不是刀白凤爆料可能他真的会崩溃的,段誉一直以为自己的段正淳的儿子,处于伪伦理关系状态,但最后他才是别人的孩子。

虚竹一辈子就想当个好和尚,他对少林有归属感,把少林当成家没错,但这与他想当个好和尚并不冲突,虚竹是个连喝碗水都要超度一下的好和尚,但结果他却杀了人,他吃面连荤油都不愿意放,但却在灵鹫宫烂醉如泥,他只想连自己本门的佛家武学,但却得了一身道家武功,少室山上虚竹与鸠摩智大战,自己的佛家武功不管用了的时候,只能用道家武学来还手,从这时候开始,到之后少室山大战喝酒结拜大战丁春秋报仇,再之后向西夏公主求亲,虚竹的心态就彻底变了,他不再排斥老天强加给他的这些东西了,但这真的是解脱么?这更像是认命,毕竟他的初心,那个少林寺的小和尚已经彻底不在了。

萧峰,这是个标准的大英雄,为两国和平而死,但他的一生却一直在求不得,他出场时就已经是丐帮帮主了,他前30年一直以为自己是汉人,甚至替四大长老赎罪的时候的理由也大多是在大宋与大辽战役中立过功勋,他以自己是汉人的身份为豪,但结果他是个异族,是契丹人,他想当个好帮主,结果全冠清等人背叛了他,他想为养父母和师傅报仇,结果凶手是自己亲爹,他一辈子最受不得冤枉(他第一次杀人就是因为被养母冤枉才杀了大夫),结果全天下都冤枉他,他曾立誓不杀汉人但聚贤庄一战即使是自卫,依旧很多人命丧自己手中,他爱上了阿朱,结果阿朱是自己亲手打死的,他拿辽国当自己最后的归宿,结果他两个义弟挟持辽帝之后,他再也回不去了,无论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故土,他都不能让辽帝侵宋,但他这么做某种意义上也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所以被耶律鸿基所激之后他才会选择自杀,死或许算是一种解脱,但除了死,以萧峰的性格,他别无他路。

虽然芸芸众生都挣扎在“求不得”之中,但是,他们最后也都得到了解脱。

仔细看看《天龙八部》里的人物,段誉的核心人生追求是一心向佛吗?他的最核心的追求是喜欢王语嫣,旧版里最后追到了,新版了这个心结淡漠了,都是解脱;虚竹的核心追求是一心向佛吗?他想留在寺院只是因为从小在这里长大,把少林寺当成家,结局他还俗去了灵鹫宫和西夏,得到了更多的朋友、部下,新的生活,可以视为一种成长;萧峰的最大追求一开始是追寻生死,但是到了后来逐渐意识到家国纷争更重要,最后求仁得仁——包括段延庆四大恶人、少林方丈、甚至慕容复,最后都从自己“求不得”的大纠结里解脱出来了——段延庆一生想找回皇位,最后发现段誉是自己亲儿子,他能替自己接回皇位,含笑而逝;叶二娘死在了丈夫怀里;少林方丈一辈子想掩盖自己的黑历史,最后坦然面对了自己,认了妻儿;逍遥派的那几个女人互相记恨,最终在死前终于淡漠了仇恨。这才是《天龙八部》最想说的,金庸在这部小说里想表达的是“对于人生种种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各种心结的解脱”。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7

我们都知道,《天龙八部》中丁春秋是反面人物,武林中人一般都想除之而后快。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坏?这是不是和他师父那一辈人的教育有关呢?

丁春秋确实坏,把师父无崖子弄残废了,还把师父的妻子李秋水拐走了。可是,我们反过来想,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他们这一辈人就是好人吗?无崖子和李秋水好上后,又和天山童姥有一腿,还和李秋水的妹妹李沧海关系不清不楚。李秋水养男宠,玩腻后就杀了他们。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已经八九十岁了,还在争风吃醋,最后同归于尽才完事。上一辈人的道德就是败坏的,他们的下场纯属咎由自取。可见,丁春秋私通李秋水,无崖子这一辈人是有责任的,他们没给徒弟辈的人带好头。

丁春秋给自己的门派定的规矩也是邪恶的。不是谁年纪大就是师兄、师姐,也不是谁先入师门就是师兄、师姐,而是谁把其他人打败了就是师兄、师姐。这样导致徒弟之间勾心斗角,必须加紧练功。否则的话,轻则地位不保,重则性命堪忧。但是,当我们谴责他定的规矩邪恶时,根源还是在他的师父无崖子那里。无崖子让苏星河找一个能破珍珑棋局的人,结果找到了虚竹。一个小和尚,就因为误打误撞破了棋局,受了无崖子的真传,一把年纪的苏星河马上给小和尚磕头膜拜,其实这也是无崖子的意思。可见从无崖子那一辈人开始,就是这样的理念,没有经老尊贤,没有长幼有序,谁本事大就被抬得很高,可以随便压迫其他人。说到底,还是师父把徒弟一代一代地教坏了。

我想,丁春秋如果没有天山童姥、无崖子、李秋水这样的师伯、师父、师叔,也许也不会变坏,或者说即使变坏也不会坏得这么厉害。当无崖子说丁春秋背叛师门时,可曾想过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

一个人受什么样的教育很重要。当我们批评一个人坏的时候,那些给他错误教育的人就没有责任吗?“教不严,师之惰”,古语说得很对。

天龙八部读后感篇8

?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中极其出色的一部,着于1963年,前后三版,尤其在20xx年,金老先生以80多岁的高龄又对其进行了大篇幅修改,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抛开修改的效果不说,金庸先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人都疑惑这本小说为什么叫做《天龙八部》,和书中前言提到的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又有什么关系?看过各种说法,我觉得最合理的应当是想用这八种神灵来对应书中人物经受着的佛家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个人感觉其中对求不得的体现尤为突出:萧峰想要做汉人而求不得,虚竹想当和尚而求不得,段誉迷恋神仙姐姐而求不得,段延庆要做皇帝而求不得,慕容博要复国而求不得,萧远山要复仇而求不得……其实,现实中我们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实力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客观因素达不到……这些都是求不得的苦。然而话说回来,即使达到了自己的愿望又如何呢?山谷易满,人欲难平。第一个愿望实现了,第二个愿望便很快地生了出来,所以求不得的苦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既然无法避免,那我们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从容地去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得意。人生不能没有追求,但也不能被暂时的得不到而影响自己的幸福生活。人们面对求不得时,往往产生很多不适,比如为何别人得到的,我却得不到?于是嫉妒、仇恨、失落、怨尤……种种情绪纷纷而来,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极大的伤害。何不放下执着,笑看人生?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对于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刻意地去追求和奢求,反而有时能活出另一种精彩。试想一下,倘若萧峰苦苦追查带头大哥未果,索性带着阿朱到雁门关外打猎放牧,又怎会有“塞外牛羊空许约”的爱情悲剧呢?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你一样东西,就会让你失去一样东西;他让你失去一样东西,也会给你另外一样东西,甚至是几样东西。从书中还可以看到,萧峰虽然没有成为汉人,却最终得到了汉人的尊重,成为了民族英雄;虚竹没有如愿成为和尚,却习得绝世武功,并获得了名望、地位;段誉无法找到心中的神仙姐姐,但也收获到了自己的爱情;慕容博和萧远山没能复国和复仇,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大彻大悟……虽然他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同时也得到了另一种实现。

正确地面对自己的追求吧,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充实的人生应该在于追求理想的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在这些看似没有结果或者没有结局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收获良多。

天龙八部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骆驼》的读后感8篇

《墨子》读后感8篇

西游记作文读后感8篇

芦花渡读后感8篇

音乐类读后感8篇

老虎老虎读后感8篇

怪老头读后感8篇

《成长》读后感模板8篇

桃园结义的读后感8篇

阅读的读后感作文8篇

天龙八部读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