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篇作文都是一段心灵的探索,揭示出我们真实的渴望,写作文不仅是为了锻炼写作技巧,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是好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春节》散文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春节》散文作文篇1
中国人,有两个节日是要回家团聚的,一个是中秋节,一个是春节。不管走在那里,家永远是团聚的地方。而春节的团聚,主要体现在除夕晚上吃年夜饭上。一家人围坐在丰盛的餐桌旁,三代或者四代同堂,亦笑谈过往来年,诉说一年丰收,附注上小孩子们惦记着的那份心思:压岁钱、新衣裳、好零食,真是其乐融融。团聚,有着千古的亲近情结!
——题记
原来,她是打算回家过年的,女儿十周岁生日,这得为女儿过一个儿童岁满的节,而且团聚更是牵着回家的心,去年新盖的楼房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住过呢!然而,看着自己培育起来的摆摊,而回家是舍得又舍不得,占个地方赚钱其实很不容易,半年多用心聚起来的买卖人气,也许这次回家过年就会烟消云散,大有可能被别人乘机而入,能够抢走她有笑绽花的地盘。纠结回与不回的落怀,改变着她初衷的想法,一闪过的灵念时间,已经坚定了她的决心,不回去过年了,守住这赚钱的地方要紧,等将来有了大钱,团聚也是可以把它买回来的。就这样,她早几天有过的回家想头,被赚钱的利欲捏得粉碎。
我是她的心交,常联系着,有事没事总爱每天打个电话问候。回家去过年,不回家去过年,这些都是她亲口告诉我的,不隔几日的时间,改变主意如春日气候般的快。我喜欢感觉她跟我说话的样子,勾起唇角又闭缝着嘴巴的甜笑。只要有她的笑,脸颊中间的酒窝,也会随之深深的笑起,有点调皮,又有点可爱、温柔。这次说回不回家过年的事,她也是有着如此的'笑,而让这事当玩似的随意着与我说。
守候他乡,不回家过年,让自己在别人融融嘻嘻的过年声中,借笑自恋自醉,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一抹心滋味。也许在热闹的白天不会想起,那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会有乡思家想的孤独沉落,亲近里的呢喃会不会招魂流泪。赚钱,确实能胜过团聚吗?那怕回去吃顿年夜饭再离家走回。难道说,这一晚上的时间,就能糟蹋掉来年的生意吗?也许如你所说,是为了买上将来更好的团聚。好吧,让我的情魂陪你度过今年的春节!
《春节》散文作文篇2
踏进腊月,每个人的心好似都开始恍恍的期盼春节的到来,但心里又好似都明白期待的并不是过年,多是因为不用上班吧,出去旅游或者纯粹的放松。小时候那种期待的劲儿似乎早已消散殆尽,反而是圣诞节、情人节等倍受欢迎,到了过节那天约上关系好的朋友一起吃饭、唱歌,再看电影,大概这才算是个愉快的节日。
我钟情于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因为它存有我们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印象中,腊月一到人们便开始掰扯着手指头数日子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年货,每到这时候都有一次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全部扫一遍,完了再用抹布擦一遍,这样可以扫走一年的旧气,迎接崭新的一年,早早的都能闻到浓厚的年味。虽说年前将近需要忙碌一个月时间,但人们心里都是喜悦、期待的,因为在外生活,工作的亲人们都会为那特殊的一天从东南西北不远万里赶回来。
真正到了三十这天,人们就更忙碌了,大抵心也会更加欢喜,女的都在厨房里准备着年夜饭。家乡的习俗是每逢红白喜事或者过节做臊子面来招待客人,过年更是少不了,所以母亲会提前把肉哨子炒好,还需切好多葱花,炸豆腐片,肉是为了增加哨子汤的香味,葱花与炸豆腐都是做漂汤用的,还有搭汤用的底菜,炝好的香醋等这些都得备好备足了,而那细长、滑溜又劲道的面条必须得几天以前就压好晾着。
母亲们在厨房进进出出有说有笑的忙着,而父辈们都在张贴从前门到后门以及家里大大小小门上的对联,包括贴门神、土地神、财神等各路神仙的年画,寓意是请神来家过年并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小孩子充当的角色一般就是打下手,偶尔帮忙拿个年画,还必须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破了,神仙爷爷会生气。什么都不懂的我们还爱跟在大人屁股后边,把一幅幅贴好的对联读出声来,却总是分不清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因为年龄,跑腿儿的小事都是我们干的,一会向隔壁婶婶家借个凳子,一会又给对面爷爷家送个东西,觉得自己忙的不亦乐乎。贴完对联后,家中男的无论年长年少都得去给祖先上坟,女的不允许去,这是历来的习俗,那时候的我还总是抱怨为什么不带我去。要去祭祖必须得端上要敬的烟、酒、茶;烧的蜡烛、香、纸,我想是要给祖先也送去过年用的东西吧,当然这不过是人们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也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而已,但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式,现在想想这便是我们的根,有了它即使生在何处也不会忘记寻根。等到祭祖回来后,臊子面也差不多做好了,捞上一小筷头到碗里,再浇上一大勺子滚烫的臊子汤,冒着热气,香味扑鼻而来。孩子们之间还有一个乐趣,那就是比谁吃的多,有时候一人能吃十几碗,最少的也要吃个七八碗,到现在我都在怀疑自己当初那惊人的饭量。这让我也想起了莫言《过去的年》中一句话,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
吃完饭后,会备些瓜子、花生、糖果,长辈们都围着桌子烤着火炉,一边看着春节晚会,
一遍喝酒聊天,偶尔会听到他们谈起孩子以及他们的学业,年轻人都另外围起一桌玩起了扑克牌,对于小孩子来说任何时间都会是游戏时间,任何场所都可能会变作游乐场,在他们的脑海里过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收,有零嘴吃就十分满足了。这样便可以甜腻腻的度过整个寒假。就这样几代人各自为营热闹的守着年夜,直到凌晨十二点大家都一起到大门口放炮竹,那时候不比现在,放的是烟花,每家几乎就是三两捆鞭炮,几个大炮竹已经算是好的了,几乎同时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让深夜的村庄又热闹起来,再来几个冲天炮沉重的轰隆隆接连响起,这便是春雷的声音。孩子们会在放完的鞭炮灰中去找还未放燃的炮竹,有的断捻子的俗称“瞎跑”。从中间折断露出里面的药硝灰,几个围城一圈或者各种图形,用香烟去点燃,胆小的孩子捂住耳朵远远地躲起来,药硝灰遇香火点燃瞬间燃烧,有的还炸响到处乱蹦,自然添了不少童趣,放完鞭炮之后母亲还会带着孩子们跪拜神灵祈福保佑,到这里一个年便是过去了,但是那时正月里走亲戚也是照样热闹。
现在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每天过日子就如过年一样再也见不到像《腊月歌》中唱到的那种景象,所以过年就跟过日子一般了。虽然一切都在改变但是在中国人传统骨子里永恒不变的是这样的日子中的牵挂和匆忙奔家的念头,这样的节日终究是温暖幸福的。
《春节》散文作文篇3
季节推开腊月的大门,春节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古典女子,插一枝大红的灯绒花,迎着飘舞的瑞雪,走进五谷丰登的农历和乡村古老纯朴的风俗,在庄稼人的心坎上做窝筑巢。闪光的镐头和弯把犁,大汗淋漓的农事,躲在粉刷一新的墙角憩息。裸露金黄牙齿的玉米棒、鲜红的辣椒串和粗犷沙哑的播种谣挂在屋檐下,打探春耕的消息。辛勤劳作一年的庄稼人忙着赶集上店、置办年货。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和花枝招展的姑娘,系上红绫绿缎的长腰带,风风火火地练习踩高跷、耍旱船。孩童们高举五颜六色的灯笼,等待火爆爆的鞭炮爬上竹竿梢……腊月,是山乡一年中最兴奋、最劳神的日子,也是庄稼人一年中最闲暇、最疲倦的日子。
春节,一个在古老中国传承几千年,备受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显得十分神圣而高贵。
春节,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说在远古时代,“年”是种非常凶残的动物,长期生活在海底,每到除夕夜就成群出来觅食,所到之处,人畜无一幸免!所以,每到除夕夜前,在外打猎的亲人都争相回家与亲人团聚,躲避这场灾难。人们利用“年”怕火、怕红色、怕响声的弱点,在除夕夜穿起红衣裳,家家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于是“年”便逃之夭夭!这办法、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内容大都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丰年,形式也带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
春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经过年代的更替和岁月的洗礼,顽强地生存保留下来。它记录着前辈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足迹,象征着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流淌在中国人血管里、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全体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草木萌动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万物葱茏。当新春来临,必然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将至,家家各有期待,人人怀揣心愿,以看似雷同的形式和方式,迎接各自心目中的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人们无论旅途多么遥远,总把颠簸和疲倦捆进鼓囊囊的背包,在年夜钟声敲响之前,走进一副火红耀眼的春联,走进亲人特别是父母那殷切期盼的眼神。腊月三十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家庭温暖、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子,早已拿着香火或烟卷,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那响声……转瞬,伴随清脆的钟声和辞岁的仪式,旧年历已翻完最后一页,春天一步踏入新的年历,大家翘望岁月的金锤迈着急促而坚定的步子,跨越二十四节气,敲响老老少少增岁添寿的庄严时刻。争相点燃鞭炮,挑旺炉火,温热老酒,守住勤劳善良的美德和五彩斑斓的期冀,渴望一年望不到头的好收成、好运气。
庄稼人与土地生死相依,自古是一对孪生的亲兄弟。如今农家的日子恰似见风就长的紫色豌豆花,互相憋着劲,攀比长势和高低。因为劳动,才有平凡而壮美的生命和享受快乐的权力,才有甜润脆亮的歌声和甜蜜温馨的节日。
一年奔波,端午节你可以不回家,中秋节也可以不回家,但到了春节,无论天南海北、老人孩童,不分年龄、性别、地域,人们都千里迢迢地回家,停靠在温馨的家庭港湾。春节时,在神州大地,在全球所有华人聚居地,大家共同欢聚和兴奋!这就是年的魅力,彰显出一种神奇的魔力。
网络化与地球村的时代,“人远天涯近”。社会更需要有一个情感交流与亲情汇聚的节日,调适心情,丰富生活。春节给我们提供了回归传统与祖先对话的机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交流的增加,春节的影响渐渐大起来了。由于春节倡导和谐、和美、团结、愉快、欢乐的主旨,与当今世界人民盼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相契合,可以说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有中国人的足迹,就有春节存在,扭中国秧歌,赏欢快锣鼓,看彩灯闪烁,观龙狮狂舞,听爆竹惊天,品礼花绽放,书迎春桃符,吟诗唱歌,吃团圆饭、春晚联欢……到处洋溢春节的味道。
中国春节,已愈来愈全球化和国际化。它是全世界珍存下来不可多得的古老而传统的民俗,这一文化遗产的独特光芒,正让人类共享着亲情的温暖,团聚的欢乐与和平的幸福。
《春节》散文作文篇4
清晨,窗外传来一阵阵“噼噼啪啪”地爆竹声。我飞身下床,朝窗外望去,大街上人来人往,身上都穿着红色地新棉袄。哇,今天是春节。春节如期而至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地习俗。
每到过春节地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地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地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地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地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地灯火,庭前是灿烂地火花,屋外是震天地响声,把除夕地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每到过春节地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地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地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地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地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地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地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地时候,丰盛地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地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地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地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地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地,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地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地魅力。
每年,我都很期待春节地到来,因为热闹,因为一家人在一起地温馨。
《春节》散文作文篇5
不必说红通通的灯笼、不必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白雪、不必说香喷喷,圆鼓鼓的饺子、更不必说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这热闹的春节,正踏着浓浓的年味走来。
除夕夜来到奶奶家,原本宽敞的屋子一下变得拥挤起来;原本冰冷的气氛一下热闹起来。奶奶和妈妈开始炒菜、包饺子,而爸爸和爷爷聊起了当年的陈年旧事,我们几个孩子却打闹在一起。菜很快就上齐了,明亮的客厅中的桌子上摆满了美食佳肴,让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们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时光在我们的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
“守岁全家夜不眠,怀盘狼籍向灯前”。守岁可是春节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全家人吃完饺子,围在一起欢声笑语的看着春晚,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和爸爸在庭院里点燃了新年的炮竹,清脆的鞭炮声喜迎了新的一年。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初一,是春节开始的第一天。早晨,亦拿起一副新对联,开始除旧迎新,把旧对联撕下来,可是那旧对联好像在跟我淘气,然后死死的站在门上,不愿下来。最后,我出动了杀手锏,有水泼在门上,然后那旧对联像打了败仗一样,慢慢飘落下来。拿出那副新对联,把胶带贴上去,挂在门前,按压,大功告成。
看着这红红的对联,心里美滋滋的。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拜年,也是春节春节重要的一个环节。亲朋好友相互拜年,最高兴的数我们这些孩子了,磕个头,说几句拜年话,拿着红包,虽然数目不多,但是也是很开心的。大人们互相交谈,欢声笑语声传出去很远很远……
这就是春节,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春节》散文作文篇6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春节。今年春节我们提前回到奶奶家,除夕之夜,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好不开心。团圆饭过后,我们几个小孩决定包饺子给大家吃。过年包饺子本来是北方人的习俗,但今天我们也兴一兴这个习俗。
一开始,哥哥和面,姐姐准备肉馅。看着哥哥用力的来回揉压面团,我们也跃跃欲试。但是他觉得我们太小,不够力气,就没让我们掺和。到面和好后,他却犯难了——原来他试做的几个饺子皮根本不象饺子皮的样:有些又大又厚,有些又太小太薄。这时,我跳出来说:“让我试试!”我心里想,哥哥力气大也是个麻烦,这下可以看我的了。我先从大面团里分出几份小的,然后用擀面杖开始擀,不快不慢,不轻不重。不久,那一团团小面粉在我手下成了一块块形状相近,厚薄适中的饺子皮。哥哥看着这些圆圆的饺子皮,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刚好,姐姐从厨房里端出准备好的饺子馅,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决定边做饺子皮,边包饺子。于是,一边,弟弟帮我把面团分成一小份一小份,我只负责擀饺子皮;另一边,哥哥姐姐也在合作,一人放肉馅一人用饺子器包饺子。由于他们那边用上了饺子器,包饺子的速度很快,一开始我们这边还差点跟不上。可是我们也不甘示弱,我找出一套擀饺子的更好方法,加上弟弟的帮忙,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后竟然还超过了他们包饺子的速度。
等所有面团都擀完,一共包了六十多个饺子。水一烧开,我们就把饺子一个个下锅。之前我们还担心饺子下锅后会煮烂,那样我们花的工夫就会白费。但这些担心是多余的,饺子出锅了!不仅没有烂,而且一个个圆鼓鼓的,香喷喷的,令人垂涎三尺。我们把饺子分好,配上热汤,端给大人们吃。他们一个个都夸口称赞,我们的心里也乐滋滋的!
经过今天这次包饺子,我知道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知道了父母平常的辛劳,更明白了只有劳动最光荣。
《春节》散文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