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篇幅较长的读后感,可能内容冗余,而简短的却能精准表达,质量才是关键,读后感的意义在于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哲思录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哲思录读后感篇1
说实话,我不喜欢读这类深奥而且关于哲学的书。但为了寒假读书心得我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不过,真的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十二卷的人生自省自语。我读后觉得非常拗口,很难读懂它。特别是关于宇宙、理性及神灵等抽象的东西,但这本书却又他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继续读下去……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保持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怀。“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 世界远不是一块净土,但心灵可以是块净地;逃避不了周遭的喧嚣,但可以退守内心的宁静。保持自省内练的心灵历练。奥勒留说:“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的力量”,“如果外部事物使你烦恼不安,那么请你注意,使你心情烦乱的并非事物,而是你对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愿意,你是很可以将它打发掉的。”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我们党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四自”要求,简洁有力,非常有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自省,就是要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进行积极的自我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样坚持下去,就渐渐走向一个高尚、丰富的境界,就能体味到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快乐和欣慰。保持沉稳平和的积极心态。“健全的理智应当是为所有发生的事情准备的”,“我们应当在我们理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马可·奥勒留认为,伟人和小人、英雄和平民都将化为尘土,死亡最终使所有人平等,但理性的人应当真诚而正直地度过一生。他所理解的人生幸福,不是感性的快乐,而是一种心灵的宁静。他不否定神灵,但也不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的因果报应或死后的天堂地狱。让留就留,该去则去。人只做符合他本性的事,要积极尽本分,承担自己的职责。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读后感到一种久违的心灵的宁静。作为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一部哲学著作。从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不屈的灵魂,一颗仁爱的心,一种平和的心态。这种心灵的宁静是一种从容,淡定而自如的美,是萦绕心头的丝丝暖流;亦如同被午后的阳光懒懒地照着的湖面,温暖的,却又是耐人寻味。
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 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哼哼是个失败者。他永远没有从“失落”中痊愈。他抱怨、咒骂、怨天尤人,他感叹命运不济,但就是没有行动,没有下一步的计划。这种人在生活中也大有人在。他们是生活中永远的失意者。
的确,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很多人会或多或少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在高位怕掉下,在低位想方设法往上爬。总之,不管你在什么位置,不管你在社会的地位是什么,总会有各式各样的烦恼困扰着你。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有轻度抑郁症。
这一本书我很喜欢,不仅因为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且因为他对现代社会的反映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以不变应万变也许很好,但以变应变或许更好!
哲思录读后感篇2
这段日子,阅读了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沉思录》一书,这本书是马可·奥勒留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也是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我觉得阅读这本书对于自己浮躁的心灵有宁静致远的恬淡。
马可·奥勒留是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我是偶然借阅到这本书的,而后我花了14天的阅读这本书,从中得到了许多思考,受到了许多启发。这本书朴实无华的语句中流露出的一种朴实的信仰,一种宁静淡然的心态,给我浮躁的心灵自省。渐渐地,我享受阅读的过程,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摘录对我很有启发的句子。随着自己思想的深入和行进,我越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于是便有了这篇读后感,既是我阅读后的思考和总结,也想作为私心推荐这本书的途径。
「关于变化、死亡和生命的短暂」
“和我一起降生到这个世界的人,其中有多少已然逝世。”
当作者谈到死亡的确定性,以及死亡将会很快来临的时候,他并不是在无意义的哲学思考。反而,他教会我们用乐观的心态看待死亡,并更好地珍惜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价值。他说,“死亡之神随时注视着我们。所以,在我们尚有能力的有生之年,应该去积极行善。”他教导我们应该迅速行动起来,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利用短暂的存在,好好地生活。
对于如何看待变化,他说:“一些事物仓促降临,而另一些事物则飞逝而去。即使是那些刚刚降临的事物,其中一部分也已经归于消亡。运动和变化在不断地更新着这个世界,恰如连续性的世界进程在不断地更新着岁月。”一个人短暂仓促的一生,只是蛮荒宇宙中的“一粟”,而宇宙物质才是其巨大的“沧海”。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珍视眼前,注重当下。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要坦然面对并欣然接受,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每一个当下都产生积极的动作,把握好每一个当下。
不要因想想整个人生而不安。将来和过去都无法带给你痛苦,能带给你痛苦的只有当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焦虑、压力,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我们的想象。我们常常容易放大事物的消极面,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情绪困扰。他虽然提醒我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死。然而,我们只会失去当下,因为那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
“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让它更美好。”
「关于人际交往」
作者说,“当别人说话时,要洗耳恭听,让你的理解深入事情的内部深处。在你因为别人犯错而生气的时候,不如马上转而反省自己是否犯过类似的错误。”对于他人的嫉妒和恶意应学会视而不见,只有这样做才是明智的,没有必要为此消耗自己的能量,尝试做一个大度的人吧。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自己的思想和言辞、行为对那些与我们交往的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人际关系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学会观察与倾听。
「只所力所能及的事」
“只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它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不要因为天气不适宜就心烦意乱,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意志,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地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其次,专心致志做与你有关的事情,充分的扮演好你应该扮演的角色。读者要好好阅读,作者要好好写作。换言之,我们作为学生,也要好好学习。
「避免追逐名利」
“有多少生前声名远播的人死后被遗忘,而那些夸赞别人之人,也早已不在人世。”
作者反复解释了为什么追求名声和赞美是愚蠢的,为什么我们尤其不应该在意自己死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名声,无论多么伟大,总会被人遗忘,追求名声只是表明自己的虚荣心。对名声的渴望乃是生活中的陷阱之一。还有许多其他欲望,所有这些欲望都有可能导致我们采取不道德的行为。
我们要明白,只有内心的快乐与平静才是好的`生活。学会自制,养成平静,不轻易生气的习惯,就能获得快乐而平静的生活。
「遵循宇宙本性的安排」
“爱自己的本性和及其随之而生的意志”。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在意很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总是去猜测别人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心思,然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作者说,“切莫挖空心思去探知别人的言行准则,而要多关心一下你自己的本性所在。”泰然处之不可控制的事物,不应该希冀我们力所不及的事物,因为幸福就在你依循本性而为的事情中。
其次,就是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们应该对符合自然本性的一言一行,都做出是否适合自身的判断;切莫因为别人的关系或者别人言语上的谴责而偏离了原来的正道。作者呼吁我们,“如果你有力量,就赶紧行动起来,不要环视别人是否注意到你的行为。”无人能阻挡你依天性而活。有些不属于我们的事物强求不来,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命中注定的一切,接受那些命中注定你必要与之生活在一起的人,还要去真诚的爱他们。
作者还提醒我们,“对宇宙本性以及发生在其中的各种事务要做通盘的考虑。”有时候,我们觉得看起来是真相的现象其实并不是真相,所以我们每说一句话,下一个定论时,都要三思,勿受感官刺激的左右,对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切记,“赞美可以脱口而出,诋毁要三思而行。”
这本书忧郁、高贵、恬静,它所涵盖的哲学思想让我受益匪浅,这篇读后感太短,若你也想去书中探索更多作者有趣的哲学思考,希望这本书能给处于迷茫期的你给予一些方向感,或者在你彷徨不安的时候给你带来一丝温暖。
哲思录读后感篇3
这是一本富有哲学思想的书。作者受斯多葛学派的影响,书中充满哲学的思辩。他认为“死亡与生殖一样是自然的一个秘密,是同一些元素的组合与分解,而全然不是人应当羞愧的事情,因为它并不违反一个理性动物的本性,不违反我们的结构之理。”至少那时的马可·奥勒留对生命有一种理性的认识,而不依附于神学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此外,他还认为事物总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的,而且相互联系着,他说“正如一切存在的事物都被和谐地安排在一起,新出现的事物不仅表现出继续,并且表现出某种奇妙的联系。”“我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它们都不会消逝为非存在,正像它们都不可能由非存在变为存在一样。那么我的每一部分就都被变化带回到宇宙的某一问好分,并将再变为宇宙的另一部分,如此永远生生不息。”由此作者发出要关爱人周边的人。
这是一本有关道德教育的书。作为帝王,他热爱学习,但学的不是用人御人之术,也不沉迷于权力情欲之中,他重视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这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现实社会的精神文明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钥匙。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到这样的话,“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马克西默斯,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任何东西所左右。”他极力宏扬人性的真善美,认为这才是人的本性所在。 “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在当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不断膨胀的世代,这是一曲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少埋怨社会,多想想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
这是一本对人生充满思量的书。在马可的时代,还是由神权所统治。但作者有勇气挑战自己内心,这是悟性的开启,是人认识自己和神灵的最关键一步。他想到这世界如果无法改变,那么只能选择改变自己。他试着借助自己的创造力,用那些哲学、伦理和逻辑来摆脱内心困境。他对善与恶的思考,痛苦与快乐的选择,正直与阴谋,权力与义务等,其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人类的道德。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中,真正扮演救赎角色的其实便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道德。如此说来,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内心欲望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终极目标,不过是道德。如果我们能战胜自我,由一个高尚的道德所引导,那么这个社会的丑陋面也会随之淡去。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马可·奥勒留他告诫人们在轻看世俗的荣誉、名声,他说“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不要老想着你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人认为最好的东西,然后思考如果你还未拥有它们,要多委热切地追求它们。”
书中也充满了心理学的知识,马可·奥勒留认为引起我们情绪变化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这与abc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本书的最后一章节还特别论述了死亡,提出“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说:“希波克拉底在治愈许多病人之后自己病死了。占星家们预告了很多人的死亡,然后命运也把他们攫走。亚历山大、庞培、凯撒在粉碎数以万计的骑兵和步兵、频繁地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之后,他们最后也告别了人世。”作者再三向人们展现,死亡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是天命。圣贤也好,皇帝也好,平民也好,谁都无法逃脱。必然面对的事情,恐惧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死亡的思考:如何让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要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得从个人的修养着手,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一个人只有奉献于社会,有益于社会,才是有价值的。所以政府官员多读此书很有必要。
在本书中,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哲思录读后感篇4
沉思录是一本好书,尽管随着时间流逝,奥勒留写书时的历史背景和一些感想的来源已经不可考察,也因此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沉思录这本书本来就由许多只言片语组成,但是正是从这些一段一段的文字中,让我们吸取到精神的营养。
书中阐述了很多人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比如,卷一中所说的奥勒留的亲友们所具有的品质。有的人保持仁爱宽厚,学会活的慢条斯理,为他人着想。有的人善于自制,既亲切和蔼又庄重威严。有的人低调朴实,不故弄玄虚。这些良好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去借鉴。但是真正最为可贵的,不正是马克奥勒留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个人素质吗?良好的品质,不只在于它让生活在具有美好品质的人身边的人生活地更惬意的环境,也在于,给拥有良好品质的人一个与环境更加适应的机会。这正是伦理的意义吧。
读一本书,有的是学会技巧,有的虽然不能让人学会技巧却可以真正的使人的内心发生改变。沉思录是一本具有改变人内心的力量的书。
读沉思录,让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对善良,或者对自己做人处事的方法,有影响。在之前我一直以为,善良就是尽量让别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现在,慢慢的学着尊重自己的理性。将理性与道德结合起来。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做事情。当然,依然没变的是时刻记得尽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正如书中所说,“不能被欲望驱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出于与野兽无异的欲望而去做的。要想想作为一个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是否对自己有益。”
对一本书,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有人说沉思录是一本哲学的册子。在我看来,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启迪。它教会我们做一个冷静而又达观的人人是感性动物,上天在给予我们感情的同时,也给我们理性。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先要衡量并且计算用不同的方式行事的得与失。
书中很多地方给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提供指导:“时时处处只注意自己的行为正当、高贵和良善的人,他的心灵是多么坦然啊!不要窥探别人的内心的黑暗,不要左顾右盼,而只是笔直地一路向前。”又或者这句“在别人问到你在考虑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说出来。”我知道这些事情很难办到,但是至少它们提供给我们一些思路,让我们去反省自己的行为。我常常把这些话铭记在心,常常反省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可否认,人们常常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譬如无谓的抱怨之类的东西,但是,这类事情,是经过仔细考虑可以避免的。或许有成就与无成就的人的区别,很大部分就是因为有成就的人做了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由于自己的无知,很多地方还读不懂,但是这并不影响自己从书中获得一些东西。比如马克奥勒留一直在讲与神性相连通的理性,或许他本来是要讨论一些更加深刻的哲学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了解尊重自己的理性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
其实自己的收获,或因为零散难以陈列,或因为抽象难以表达,所以上边说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读完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读更多的书的信念,我将会在下学期尝试着读更多的书籍,尽量完成自己大一时为自己制定的读完一百本课外读物的阅读计划。
哲思录读后感篇5
如果想知道人能好到什么程度,就去看奥勒留的《沉思录》,如果想知道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就去看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上面的话是外国文学老师上课时说的,最近看的书全是他推荐的,他说他认为我们在大学里必读的两本书是《沉思录》和《君主论》。这学期的外国文学课换了个老师教,原来一个好的老师真的可以激发学生对一门课的兴趣啊[皱眉]好吧,之前的老师也不是不好,只是上课有点照本宣科,听完记不住他讲了什么,当然,记不住不能全怪老师啦......
摘录两句《沉思录》里的话吧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必然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 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他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有人能阻止这一点。
对啊,人活着总得去做点什么,那就请好好努力吧。
哲思录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不是读后感5篇
★ 观潮读后感5篇
★ 凤鸽子读后感5篇
★ 柳桃花读后感5篇
★ 党知识读后感5篇
★ 知党史读后感5篇
★ 母爱的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