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8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写出来,书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自己学习过的内容,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8篇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1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非疫情重灾区企业正在有序复工,各地流动人员逐渐增多,部分党员干部似乎放松警惕。“战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需知新冠病毒狡猾、诡异,时而佯动,时而蛰伏,切忌掉以轻心。“疫”路漫漫,防控不可掉以轻心,仍需继续抓实抓细抓落实。

疫情防控工作要戒“虚”务“实”。

要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而不是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方式给基层增加负担,消耗基层干部的抗疫精力。的确,一些地方为了逃避责任,不合实际地反复让基层“填表抗疫”,对企业“一关了之”,对生产“一停了之”,对外来人员“一堵了之”,看似为群众负责、雷厉风行地抗击疫情,实则是脱离实际、逃避责任的乱作为。这些行为不仅损耗基层一线干部的抗疫精力,而且损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戒“虚”务“实”,多一些“实”的举措,少一些“虚”的作秀。必须切实摒弃“一刀切”“一锅煮”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不让它成为阻碍疫情防控的“大敌”。

疫情防控工作需抢“时”夺“势”。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防控打的是争分夺秒的歼灭战,而不是松松垮垮的持久战。当前,疫情拐点逐渐凸显,正是集中力量、精准出击的最佳时机。成效来之不易,全国人民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继续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各级党委、政府要抢占时机,同时间赛跑,既要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谎报,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又要避免效率低下,缺乏理性、判断失误、矫枉过正的防控措施,还要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对工作不投入、不深入的干部,对不会干、不能干的干部及时问责、调整,以免贻误战机,也要加大对坚守在抗疫一线,甘于奉献、风雨无阻的党员干部的关怀和保障,树立先进典型,给予他们最大的认可。

疫情防控工作应防“燥”致“静”。

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开展近一个月,长时间的高压工作,部分党员干部难免精神懈怠、思想放松、心浮气躁,甚至出现焦虑、恐惧、愤怒、麻木。疫情面前,出现负面情绪在所难免,要及时调整纠偏,做到防“燥”致“静”。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在布署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干部的工作及心理状态,给予长时间工作的干部轮休、调休、补休,为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干部提供心理咨询;对精神懈怠,思想放松、心浮气躁的干部及时组织谈话,提振“精气神”。作为干部自身,要理性面对疫情发展,认真学习,积极普及防控知识,科学地做好自身防护,健康饮食,根据工作安排,制定作息时间表,适当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状态肩负起抗疫使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请相信,“黑夜翻面之后,会是新的白昼”,战“疫”终将取得胜利!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2

探寻“三个度”做最潮“明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人民解放军,还是社区工作者,都以己血肉之躯冲锋在前,与生死竞速,迎困难逆行,合力织牢疫情防控网,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才是新时代最潮“明星”,最可爱的人。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以此为榜样,用永不退缩的闯劲、坚如磐石的定力和始终为民的情怀,探寻人生漫漫长路中的“三个度”,弘扬社会正气,做新时代最潮“明星”。

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闯劲,探寻初心不变的“温度”。随着工作时间变长,个别党员干部激情弱了、魄力丢了、闯劲没了,甚至有时候对工作敷衍塞责,完全没有了入党“初心”该有的“温度”。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当前,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脱贫攻坚,都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是一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党员干部必须要有一种先人一拍、快人一步的劲头,才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困难面前不退却,矛盾面前不回避,勇于开拓,争创一流。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敢于直面矛盾、正视困难、接受挑战,想他人未曾想,谋他人未曾谋,干他人未曾干,大胆拿出“最后一把”闯劲来,不断在荆棘、沼泽中破开新路子,赢得新优势,开创新局面。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探寻人生价值的“深度”。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认知和效果,视野的宽度、高度也决定者人生价值的深度。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一名党员干部的人生价值,在于挖掘执政为民的深度,就是要干点事情,给当地发展留下些许光彩的印记,给若干年后年老的自己留下点骄傲的回忆。“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要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心上,时时触摸群众的情感,把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把功夫下在为人民谋福利、谋幸福的具体行动上来,坦坦荡荡,始终展现一个党员干部的至高情怀,人生才能“深”得有“度”。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3

让“国”字在新时代更加闪?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这些让我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名字,今天再次因“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闪耀于人民心中。“国之重器”当国之重誉,实至名归,众望所归!何为国家?“国”在“家”前。正因为有一批批像钟南山这样的“国士”把“国”放“家”前,才有了人民的安心和国家的安稳。事国以忠,忠其所向;事国以情,情系危难;事国以亲,亲与同袍。也正因有这样的价值理念,才成就了一代代让共和国为之骄傲的中华儿女。在当前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需要更多的“国”字闪耀于时代。

要始终坚定党对一切的领导,让“国”字在党旗所向处更加闪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数据更能让人领悟。据统计,从1921年7月1日到1949年10月1日,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就有2100多万革命者捐躯,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名。可以说新中国的成立是用千百万革命者的鲜血浇筑而成。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后,广大共产党员始终以行动诠释理想和信念,绘就了一幅幅让世界为之赞叹、人民为之自豪的恢弘画卷。历史证明:只有跟党走,才有希望,才有光明伟大的前途。“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党在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已经磅礴展开,需要更多的担当者、有为者,尤其是“国宝级”的人才,以国家事业为先的人才。党旗所向,人才所往,只有融入新时代,方能闪耀出“为国”的光辉。

要不断激扬爱国主义情怀,让“国”字在国家危难处更加闪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注入了强大精神和力量。一个篱笆三个桩。在前进的路上,需要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尤其是面对重大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时,“国家”队就会从四面八方奔来。他们以“国”字当头,面对危难敢于行。不仅如此,还有像钱学森、邓稼先那样的爱国楷模,他们把“国”字藏于心、深于情。无论身在何处,国有所需,必为国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这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内心的夙愿。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非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患难见真情,需要十四亿人民以“国”为先,携手并肩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要深入厚植人民至上情感,让“国”字在人民需要处更加闪耀。荣誉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国家级荣誉。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上,才配拥有“国”字荣誉。无论是从事哪一行,只要把人民放在心里,为人民而战,人民就不会忘记。当“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闪耀于胸前的那一刻,就代表着人民的充分肯定和永远铭记,这背后还有始终相连的血脉亲情和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这样的情感越深越厚,就越能兼济天下,越能为民着想。“国”字荣誉难得,高山仰止。“国”字背后所体现出的精神和情感却更能春风化雨,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和践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人民英雄为人民,人民英雄影响人民,对“国”字荣誉的表彰必将能激励更多为民者义无反顾地前行,在新时代必将能涌现出更多人民需要的“国”字英雄。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4

汲取抗疫精神力量 坚定迈向伟大复兴

万众同心舍生祛“疫”,不畏艰险敢于胜利。几个月来,我们见证了,84岁的老党员、钟南山院士“逆行”荆楚,他的身后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46支医疗队、4万余名医务人员。我们见证了,一封封请战书写满白衣战士的无畏抉择,“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们见证了,在战疫第一线,在最鲜红的党旗前,各地都有新的党员,在疫情“火线”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见证了,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奇迹;我们见证了,在全国的街头巷陌、村居社里、小区楼栋,一个个疫情防控巡逻临时党支部如雨后春笋出现,守护群众;我们见证了,一批批党员志愿者带领着群众参与到疫情防控宣传、重点人员摸排、物资协调供应、后勤保障服务等工作中来……各地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切实担负起各个属地防控工作重要责任,把各项防控措施覆盖到户、落实到人,让党旗在抗疫一线迎风飘扬,在各个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下,成功带领广大群众筑起一道又一道“红色的长城”。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经历过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人民坚韧的意志力和非凡的凝聚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挡不住中国人民迈向复兴的坚定步伐!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5

防控新冠肺炎是一场严峻斗争,是考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战场。2020年2月9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咏康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15天,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在47岁的盛年,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抗疫征程中。追忆最后15天的工作轨迹,回望22年的组工生涯,施咏康以舍身的壮烈、执着的坚守,践行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全民抗“疫”,即将迎来春暖花开的时候,年仅47岁的施咏康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47岁的盛年,22年的组工生涯,连续奋战15天,这三个貌似普通的数字,构成了施咏康别样的壮烈人生。47、22、15,这三个不同的“数字”,体现出施咏康高尚的情怀,铸起了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

47岁的盛年,保持“战斗”姿态。

“做正直的人、干正派的事”,这是施咏康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正直、正派,或曰“公道”,是一件看似简单践行起来却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要做到“公道”,很多时候就要放弃个人利益。然而,施咏康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着“公道正派”的立身之本,对三种人是三种不同的态度:对那些套近乎、拉关系的人,他不通人情世故;对那些探听口风、打听消息的人,他守口如瓶;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同志,他不让他们“吃亏”。他有着一副铁肩膀,一生扛起忠诚公道的担当,一直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直到生命定格。

22年的组工,堪称“实干”楷模。

15天的奋战,践行“服务”初心。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作为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咏康毫不犹豫地奋战在抗“疫”一线。“防疫是场人民战争,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硬仗,是检验锤炼我们党性的时候。”这铿锵有力的坚定誓言,是施咏康全身心投入战斗的力量源泉。他始终坚守岗位、积极履职,严格落实上级安排,谋划开展了“战疫情·组工在行动”,推动组建了“区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就这样,连续15天的超负荷工作,铮铮铁汉也受不了。“放心不下大家、唯独忘了自己”,就这样,施咏康战斗到最后,用真诚的“服务”践行着不变的初心。

一身正气,践行人生的价值;满腔热血,谱写生命的颂歌。“掬一捧清泪,思一身清风!念劳累身影,追奋进足迹!”这是一名包河区基层干部追思施咏康时写下的。是呀,情虽切切道不尽他的舍身壮烈;数语寥寥绘不出他的执着风姿。好领导魂兮归去,爱心更当接力传承。施咏康用生命中的三个“数字”,铸起的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将屹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6

正值新春佳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势汹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时刻刻牵动着国人的心。面对严峻的形势,一批批主动请缨奔赴武汉的白衣战士、自愿为武汉献爱心的热心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疫情防控宣传的大学生、取消婚假请愿支援疫区的“90”后护士夫妻……疫情虽无情、党群有温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党员干部更应该“疫”不容辞。

党组织挂帅有高度。

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根据疫情特点,不断完善防控措施,针对不足提要求,找出问题抓落实,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沉着应对严峻形势,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落实和推进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有效开展。

党员干部带头有力度。

党员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做到勇于斗争、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冲锋在前,坚决执行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自觉服从指挥调度。在疫情防控中敢“亮相”、敢“发声”、敢“管事”,带头学习科学防控知识、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做好防控知识的传播者、疫情谣言的制止者、爱卫运动的践行者;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身率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切实撑好群众的“健康伞”,守好群众的“生命线”。

人民群众参与有温度。

依靠人民群众“心连心”,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幕幕感人的场景,送蔬菜、送口罩,捐款等各种爱心举动都希望共克难关。疫情防控中,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搭建“连心桥”,团结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共御疫情,通过本土化、通俗化、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提高群众防护意识,并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组织群众参与盯控居家观察人员行动轨迹、帮助购买蔬菜瓜果等工作中,化“孤军作战”为“全面进攻”,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众志成城,合力抗疫,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阻击战。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7

点赞新时代最可爱的“他们”

他们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却让生命描绘出荣耀的颜色。“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口罩就是他们的全部防疫装备,当大家都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他们却要敞开大门严阵以待,确认着每位居民的个人信息,他们是平凡的社区工作者们;他们用镜头为我们带来前线“战况”,记录医务工作者、机关干部、环卫工人、社区志愿者们的抗疫“战绩”,也在向我们描绘着国人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给世人以希望,他们是报道第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们。“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都是这场抗疫战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用点滴努力汇聚成民族抗疫的伟力。世上本无英雄,只是这些“无名之辈”的守护让生命之花得以精彩绽放。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8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发生以来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守土尽责,医护人员迎难而上、救死扶伤,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捐款捐物。亿万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用奋斗实干定格战“疫”中的最美镜头。

镜头一:心中有民的最美守门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疫情发生后, 全国上下一盘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为党分忧、为国尽忠、为民造福作为使命感和责任感。党员干部主动放弃春节休假,积极投入抗疫一线。他们冲锋在前,忠于职守,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在基层构筑起了严密的疫情“防火墙”。危难关头,他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全力以赴,用抗疫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和使命。河南连轴转、不顾家的“三到”干部杨俊志、山东民警李强、朝阳市卫生局干部崔志刚等干部都倒在了抗疫前线。战役还在继续,有战士在战役中不幸倒下了,但剩下的战友还在继续奋力作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门。

镜头二:心中有责的最美逆行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根据中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专家组成员和医护工作人员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驰援武汉。截止2020年2月9日15时,逆行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已达到11000多人,其中包括全国最强、水平最高的重症救治专家团队。在这些逆行者中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也有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有刚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同志,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群众。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科室、不同家庭,但此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最美逆行者”。长满红斑的手、布满泪痕的脸、浸满汗水的背都是他们在前线留给大家最难忘的记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他们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所有的逆行者们,此刻,让我们向你们致敬,愿你们早日平安归来,等你们回家!

镜头三:心中有国的最美支持者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有多少个瞬间,我们隔着屏幕为普通朴实的平凡人潸然泪下。45岁的菜农秦师傅、赔钱卖盒饭的店主小姐姐、捐1.8万个口罩的90后湖南小伙、火神山医院送菜的河南村支书、挨个店不计代价“扫街”的海外同胞等,他们中的很多人我们都不认识,但我们知道面对疫情他们都只有一个名字就是“中国人”。也许他们做的事没有多伟大,却值得每个人驻足称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国难当头,亿万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人心齐、泰山移”,相信举全国之力,我们一定会早日打赢战役。等明天赢了,我们一定要举杯欢庆,认真欣赏在抗疫前线定格的最美镜头,为自己今天的表现点赞!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8篇相关文章:

抗疫英雄90后事迹8篇

好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5篇

班主任优秀事迹材料1000字7篇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000字6篇

以抗疫英雄事迹精选8篇

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主要事迹1000字6篇

小学优秀学生干部事迹材料1000字5篇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1000字7篇

大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事迹材料1000字6篇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5篇

读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