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道德和价值观,读后感助我们发现书中的隐喻和象征,探索作品的多重意义和解读,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烽火岛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烽火岛读后感篇1
岁月如逝,一眨眼几十年飞快的过去了。人们迎来了一个自己当家做主人的新世纪,虽然时光的河流可以让我们忘记往事,但是人民依然铭记着那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新中国成立的途中,发生过多少感人肺腑的事迹啊!
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转瞬而逝的流星,而是西西岛上彻夜不熄的明灯。信念让你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
邱勋先生写的《烽火三少年》,看着看着,不由自主的让我们回想起那个时代:十四岁的贫穷女孩冬梅,不顾个人安危,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战场上,救出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女战士陈虹,并和弟弟石头、留孩一起为女战士巧妙掩护和精心疗伤,帮助她养好了伤,找到了上级并重新组织起抗日武装。
过去的社会,穷人给富人当牛做马,富人到处期压穷人,还嘲笑穷人,不把穷人当人看,那悲惨的社会令人痛不欲生。可如今有了共产党的存在,人民自己当家做主人,共产党是人民的引路人,共产党的诞生,让人民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那就是新中国。
也许在今天,这一切会被一些人视为单纯、幼稚和可笑。但我们坚信,为今天的崇高物欲、追逐享乐,以及许多人日渐颓靡、躲避崇高的精神状态相比,昨天的那些青春的激情,那些伟大的誓言,那些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仍然是高贵和辉煌的,仍然是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
是啊!在烽火中成长的少年,心中燃烧了高昂的斗志,誓死与敌人周旋,是党给了我们幸福生活,是党让我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共产党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烽火岛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了丁勋写的一本关于三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勇敢抗日的故事书——《烽火三少年》。故事剧情曲折动人,体现出革命时代的少年儿童不屈不挠的好精神,很值得我们去体会,学习这些好品质。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冬梅。她才14岁,刚出生父母就被日本人抓去折磨死了,把年幼的冬梅和刚出生的弟弟留交给双目失明的奶奶抚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冬梅很小的时候,她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还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传达情报,我实在太佩服她了!
和冬梅相比,我感到很惭愧。第一:我看父母的疼爱。第二:我生活的条件很好。第三我生活的无忧无虑。就单看这三点,也能看出我生活的比冬梅好上百倍,我却从来都不珍惜,太不应该了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战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为了现在的我们,有多少人奉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哪?恐怕数也数不清吧?
当我们坐在教室里,也应给想想那些小英雄们,这会让你又上了一节宝贵的课!
烽火岛读后感篇3
血虚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做《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讲述了共产党和日寇争夺卢沟桥的事儿,当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时,真的让人大快人心!!!!看见他们的狼狈相,我此刻无比的`自豪。因为这段话写出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敌,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当我读到“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呀呀’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的时候,我觉得日本鬼子猖狂到了极点,他们没有把我们中华儿女当人看,真是可恶之极,我真想加入到我们的军队中去,同仇敌忾,让我心中的愤怒消除点!
多么激动的战斗呀!这些中华英雄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幸福生活,不惜去与日本鬼子开战,夺回失地,让我们有个理想的社会,随着新中国的日益强盛,也没有其他国家来侵略了,因此,我们进入了幸福的生活中。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应该珍惜现在所有的,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让世界和平,家家欢乐,人人健康。人人开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烽火岛读后感篇4
在今年寒假,我读了《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想占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而引起的1937年7月7日的战争,又称“七七事变”。
那天夜里,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向卢沟桥摸来,随后中国军官发现了敌情,就向日军要口令,日军不知道口令,就向中国军官吼了几句,中国军官当即严词拒绝。
然后日军恼羞成怒,就向中国军官开火,中国军官看到情况后,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中国军官寡不敌众,守桥官兵伤亡很大,只能退守到桥东头的宛平县城来。
可是日军第二天凌晨,就向宛平县城进攻了,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打退了日军,日军吃了亏后,就拉来 了大炮,把县城的大门炸开了,然后中国守军端上了刺刀与日军展开了激战,只见鬼子的头纷纷落下来,只见刀光乱闪,鲜血乱溅,日寇被打得哭爹喊娘。
当天晚上,中国士兵们手握大刀,腰插手榴弹,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中国守兵便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日军猝不及防,一个个尸横桥头,随后授军又从敌军后面杀来,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又重新回到中国军队手中。
我读完这篇故事后,我想: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一定会打败所有的对手,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烽火岛读后感篇5
?卢沟桥烽火》是小学语文第12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令我震撼的一篇课文。
打开课文,我瞬时穿越时空的长廊,来到了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中日两国正在激烈地交火,双方死伤惨重。战火中,中国军人手持大刀奋力向敌人砍去;硝烟里,战士紧攥手x倒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断梁残壁被鲜血染成了红色......中国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歌,用他们的坚强的毅力震撼了我,让我了解了“抛头颅,洒热血”的真谛!
合上书本,我陷入了沉思:21世纪的中国唱着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全国人民沐浴着一国两制带来的春风,品尝着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带来的激动,期待着北京奥运的如期开展……是什么力量把中国人民从硝烟弥漫的苦海带到国泰民安的盛世?展望未来, 中国如同一艘巨轮,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世界这片广阔的海域中劈波斩浪;中国恰似一枚火箭,以他强大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这势头是什么?这力量又是什么?——“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先烈们的这一民族精神吗?
今天,我才真正了解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祖国的今天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想,祖国的未来不管发展得多快,作为接班人的我们,都不能放弃先烈们的精神!
烽火岛读后感篇6
暑假里,我读了好多书,《烽火三少年》印象最为深刻。它讲述了三位少年在烽火岁月成长并勇敢抗日的故事。
书中讲述了十四岁的女孩冬梅,不顾个人安危,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战场上,救出严重负伤的女战士陈虹,并和弟弟石头、留孩一起为女战士巧妙掩护,精心治疗,帮助她养好了伤,找到了组织。她们机智、勇敢、毫不畏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和冬梅相比,我感到很惭愧。我们现在生活的无忧无虑,比冬梅好上百倍,有时我却不珍惜,太不应该了。《烽火三少年》中的三少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一个好少年,让我懂得了应该为他人着想,遇事应该沉着,冷静。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烽火岛读后感篇7
我看完了《烽火三少年》这本书,它讲述了三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勇敢抗日的故事。故事剧情曲折动人,体现了革命时代的少年儿童不屈不挠的好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小学生去学习。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冬梅。她才14岁,刚出生父母就被日本人抓去折磨死了,年幼的冬梅和刚出生的弟弟只能由双目失明的奶奶抚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冬梅很小的时候,她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还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传达情报,我实在太佩服她了!
和冬梅相比,我感到很惭愧。第一:我看父母的疼爱。第二:我生活的条件很好。第三我生活的无忧无虑。就单看这三点,也能看出我生活的.比冬梅好上百倍,我却从来都不珍惜,太不应该了1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战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为了现在的我们,有多少人奉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哪?恐怕数也数不清吧?当我们坐在教室里,也应给想想那些小英雄们,这会让你又上了一节宝贵的课!
烽火岛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读小说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