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才能,从小学到高中,作文都是我们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它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下面是好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苏轼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轼的作文篇1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当春日晴朗,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渺……“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漫步苏堤,了解到苏轼被贬杭州时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而是建造了的一道为民谋福的堤。我不禁感慨万千,苏东坡,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只有读了他的诗,读了他的词,读了他的文,读了他的故事,我们才会知道苏东坡的才能与多情,豪放与达观。进入他的世界,我发现他的才情造就了他的多情;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达观;他的达观造就了他风雨无阻的人生。了解越多,也就越佩服,因此他的诗,他的词成了我的最爱。请跟着我在子瞻的诗词中感受他的才情、他的多情、他的豪放、他的达观……
你最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苏轼在妻子去世十年后写下的悼亡诗,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无尽的悲痛。天下有几人似苏轼这般深情?
你最柔情!据说苏轼有一妹,聪明才智不亚其兄。苏轼大胡须,长下颏,妹妹高额头,深眼窝。兄妹互相取笑嘻戏。妹妹笑哥哥:“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哥哥笑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边。”“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兄妹对诗,何其有趣,最见人的真性情。
你最娱情!苏轼的好友张先,年逾80,娶一18岁美貌少女为妾。苏轼作诗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幽默之人,往往是最体贴与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这种人,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出无尽乐趣。
你最真情!除了豪迈激昂,东坡也有绕指柔的情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高明之处,他总能将婉约与豪放融合到巅峰,他把失意化解在自然中人性中,表现出一派平和、豁达与浪漫。
你最激情!“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豪迈激情的语句喷薄而出,成了豪放词的先河。
你最豪情!当苏轼驾一叶扁舟,来到赤壁。面对这古战场,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时也反省着自己的过去,他清醒了,他不再悲观了。于是挥笔而就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有生之年他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
你最才情!你最多情!你最豪放!你最达观!这就是我眼中的苏轼!
苏子瞻,他为我们弹奏了旷世的高山流水,他为我们吟唱了极致的诗词曲赋,他为我们留下了非凡的明朗神韵……
苏轼的作文篇2
他豁达乐观,为国为民,但最终落得一贬再贬;他是北宋的文坛领袖,诗词书画无不独领风骚;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是一段不能被忘记的文化传奇。他就是天才加全才,人见人爱的苏轼——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忧国忧民,敢于直言的人。王安石变法对百姓来说是祸害,苏东坡敢于上书责问王安石,反对王安石。欧阳修上台后,没有真正地为百姓谋福利,他依然反对欧阳修,正因为他的直言直语,才有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被贬期间,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西湖上有名的景点“苏堤”“三潭映月”,都是他主持并监督修筑的。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豁达乐观,积极为百姓的人。有一日,东坡与友人外出游玩,醉归遇雨,随行人慌忙找地方躲雨,唯有东坡一人,挑着竹杖,还在大声吟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的豪迈、潇洒。诗人苏东坡随处逆境,但仍不畏惧,不颓丧,与“倚杖听江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他被贬时期,有一朋友来信让他注意身体,小心气,不要生病。他却以幽默风趣的腔调回应了他的朋友:这里虽然没有好药或者好医生,但并不比北方差,宫中御医也医死过很多人啊!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全才加天才,却又是亲民随和的人。东坡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东坡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擅长绘画,他擅长书法……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在李白游玩庐山,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千古名句后,又游庐山,却写下了与李太白不同的见解“横看侧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他的天才之处。他被贬后,看到当地的老百姓不会做猪肉,“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便亲自教他们做了猪肉,“待他自熟没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百姓爱戴他,为肉取名为“东坡肉"。
在那“缺月挂疏桐”之时,“漏断人初静”之刻,浅酌小酒,任如水的清风打碎那无尽的思绪。苏子——东坡先生的吟唱,像无数美丽的流萤一般萦绕在耳畔,一贬再贬的落魄与亡妻之伤痛,任凭那秋风的苦涩,任凭那人生的浮萍,进发出的却是“鸿飞哪复计东西”。
论古今中外谁最豪迈、豁达,只有一人,也必定只有一个人——苏东坡。
苏轼的作文篇3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离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满身狼狈,只有他脚踏芒鞋,处变不惊,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就是苏轼。这个名字,我从小学听到高中,他的事迹也耳熟能详,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几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偏爱,使得我怀着疑问之心也踏入了苏轼这张迷魂网,成了他忠实粉丝。
众所周知,苏轼极富才华。自科考欧阳修文章认错为曾巩所做,换为第二后,开榜后欧阳修说:“今天大家都读我的文章,十年后我的文章就无人读,都去读苏轼的了。”便可看出其才华之高。而此后苏轼的人生也仿佛开了挂,仕途顺利。
诗书画琴棋无不精通,优秀的人总会招人嫉妒,很快一桩乌台诗案将他打入谷底,接着贬谪黄州,又是他诗作创作巅峰的开始,《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生还酹江月。”彻底奠定苏轼并立于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说苏轼豁达,但他初到黄州时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时的自我调节。
我最喜爱《定风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狈,怨声载道,只有苏轼,他徐徐而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尤其喜爱老师对“顺其自然”的解释,那就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他尽力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情,也无晴。
苏轼的作文篇4
轻轻拨开历史朦胧的薄纱,穿过岁月的长河,我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位诗人。他正坐在茂盛的大树下,仰天长吟着一首又一首诗,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苦恼。而他的双眼中,更是浸满了充满沧桑岁月的泪珠,正一滴一滴地砸在地上..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出生于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
苏轼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诗人。苏轼自幼聪明好学,对文学书法颇感兴趣,也因此使得他精通各种文学书法。苏轼初入京城赶考时凭借着自己的才华,竟使得当时的'考官--欧阳修赞叹不己,苏轼也因此一举成名。
苏轼是一位爱国情感超强的诗人。苏轼在抨击王安石的变法后,自请出京,被调至到富饶的杭州做通判。而初到杭州的苏轼倾底被杭州的美景征服,由景而生创作了许多名诗,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又被调至到贫瘠的密州任职。不过苏轼并未因此心生憎恨,而是调整了心态,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与百姓排忧解难。苏轼也在此创作出了许多名诗,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有一句颇为有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苏轼强烈的爱国情感,时刻准备着驰骋战场,以身报国的豪迈之情。
苏轼是一位高洁的诗人。在《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这首诗中,其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苏轼高洁,宁死也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苏轼也是一位乐观豁达的诗人。在"乌台诗案"这件事后,苏轼并未因此一厥不振,而是重新振作起来,乐观豁达面对现实,正如苏轼的名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莫听穿林打叫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话,从中可以看出苏轼的悠然淡定,豁达开朗。
不知过了多久,我仿佛听见了苏轼停止了吟诗,看见他重新振作地站了起来,在落日的余晖下,渐渐地消失在了远方。
苏轼的作文篇5
宋代可谓是词的王国,而将它推到文坛顶峰的宋代词人便是我最喜欢的词人——苏轼了。“轼”是古代车前扶手的横木,在行车过程中默默无闻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类似于汽车的方向盘。所以我和哥哥在家谈论到我们都喜欢的苏轼时,常常会开玩笑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苏方向盘”。苏轼之所以能官至一品,流芳百世,想必有许多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他文学成就极高。首先他第一个打破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本为一体,首次成功地把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他一生中共写做三千四百五十九首作品,有诗、有词、有书法、甚至还有美术作品。在二十一岁时就令当时的科举主考官欧阳修感到震撼、并且赞叹不已。有了欧阳修的帮助,苏轼立刻成了进士及弟。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他却在每一行都做成了状元。他的散文豪放自如,美誉人间,代代相传;他在诗作中体现关怀民生和爱国的特点,深受大家喜爱;除了词作不拘一格,书法和绘画也特别绝妙,笔画舒展、轻重错落。实在是才华横溢,让人赞叹不绝啊!
第二就是他的宽容大度。他在杭州上任知州时有人逃税,不上交丝绸。可当他从这名逃税犯口中知道他是为乡亲们着想,怕收税太多导致百姓没丝绸可用之后,不但没罚他,还特意为他写了一份文书,保证他一路上不会都被收税。从这件小事看出,这位知州大人也太宽容了吧!难怪当他被贬时,老百姓都依依不舍地前来送行呢!
还有一点便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了。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平凡,时而名震京师,时而被贬乡野甚至锒铛入狱,就像过山车的轨道一样,起落不定。可他即使多次被贬,也从不折腰屈服于权贵,一直坚持自己的主见,这真是可敬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啊!
这位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代表宋词巅峰的伟人,其实也是很可爱的。他曾写了一首号称“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莲”的佳作,急忙派书童送给江对岸的佛印大师,就像我们眼巴巴期待老师表扬一样,自以为一定会等到盛赞,结果却等来一个“屁”字,气呼呼地急忙划船到对岸去找佛印评理去了。你也能想象出苏轼“一屁过江来”的可爱画面吧?
苏轼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