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刘慈欣读后感7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阅读的体验,写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提升阅读的深度,下面是好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体刘慈欣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7篇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篇1

夏季,除了令人窒息的高温,还有一种让人心悸的自然现象:雷电。雷雨天气,从窗帘的边缘钻进来的耀眼电光,以及仿佛响在耳边的隆隆雷声,我即使待在房子里,依然无法安心。在愤怒的大自然面前,我是如此的渺小,小到直视雷电的勇气都没有。

闪电是什么样子的?虽然我不敢亲自观看,但是数以亿级的人类之中,终究还是有不畏强权的勇士,揭开了雷电的神秘面纱。于是,在小学生的课本上,闪电呈现为紫色,长长的,是天空的裂缝。可是,你看见过球状的闪电吗?

能够自由穿梭任何物体,能在一瞬间将人变成飞灰,并且有选择性地攻击目标······这就是球形闪电。它像一个神秘的幽灵,引诱着我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刘慈欣的《三体前传:球状闪电》。

?三体》早以如雷贯耳,但是畏惧于它的盛名以及巨大的篇幅,一直没有勇气翻开。最近看了太多的人生感悟和心灵鸡汤文,迫切需要改变一下阅读风格,便打开了这本书。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不到两天就看完了。这样全身心地投入一本书的感觉,很奇妙。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读《白鹿原》的时候。

当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序曲”,发现爸爸真是一个“哲学家”。爸爸说,“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选择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林云为了她的新概念武器,丁仪为了伟大的物理学,而“我”的一生,都与这个夺走“我”的父母的、神秘的球状闪电相伴前行。人活一世,只是为了某一件事,或者某一种物体,这样的专注和纯粹,让人钦佩的同时也容易让人胆寒。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中庸思想告诉我们,凡事不要走极端。因为极端的近义词是偏执。

尽管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同样无法否认,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以现有的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在这些神秘事件的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真相?以往我从来不会去注意,去深思的很多东西,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同时也意识到,站在宇宙的视野反观自我,一个人真的很渺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能只是一种客观描述,也并没有贬低人类的意思。既然自身都是如此的渺小,些现如今困扰着我的种种问题,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雷雨交加过后,我们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气。而他,十四岁的少年,看着自己的父母化为灰烬,他也迎来自己的新生。或许是因为仇恨,或许是球状闪电的神秘,“像爸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的那样,我迷上了一样东西,我要去经历他所说的美妙人生了。”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篇2

?三体》讲述的是一名被迫害的科学家叶文洁利用太阳的反射放大信号的原理,把太阳变成一个恒星级的信息发射器,将地球的信息发送至外太空,希望收到信息的外星人能前来拯救黑暗的地球文明或者说希望外星文明帮助人类进化得更加高阶一点。信息被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文明三体文明所收获,三体星人由于三个太阳的无规则运行,已经经历数百次的文明覆灭和再生,极需要在三体星被太阳最后吞没以前,找到新的星球延续文明,而来自地球的信息使他们锁定了地球作为新的栖息地,于是,三体星人对地球的远征开始了,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的战争也开始了。

这本书所释放的信息量非常的大,基于作者强大的物理学基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外太空世界,多维的世界,微观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描绘能力如此之强,逻辑紧密,文笔出众,读来引人入胜。

三体,带给我的思考是很多的。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文明的一些想法。

有了人才有了文明,文明就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但,一个文明的价值观似乎决定了这个文明本身的命运:是走向永盛,还是在繁华后走向覆灭?

地球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系,就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东方文明的价值核心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西方文明的价值核心是以人为本,讲究的是科学。人类文明的进程,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是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东西方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化出各自的文明,如东方孔子出现的时间就是西方耶稣出现的时间,我想说的是,人类文明的进程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东方与西方,除去非洲与澳洲,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就会发生类似的“巧合”:比如莎士比亚出现的时代,正是元代散曲盛行的时期。或许,我也可以这样理解为,此类如孔子或者耶稣这样的人,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而且是特有的,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有这样的一类人出现。当然,是时代赋予他这样的光芒与色彩,还是其本身带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质,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时代的特性能够造就一个又一个适合这个时代的伟人来代表这个时代吧,或许,这也就是东西方相同时间出现类似的神像的原因吧。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篇3

?三体》的引人入胜没有读过的'人是很难体会的。从前我对宇宙的认识,除了星空还是星空,无非就是恒星、行星和星云组成的大大小小的星系。人类是这浩瀚宇宙中的唯一,我不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更没有想过有一天外星生命会“光临”地球。这一切在《三体》中都出现了,《三体》将我带入一个全新的宇宙,还让我见识了一个不同的人类社会。

“有时候下夜班仰望星空,觉得群星像发光的沙漠,我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孩子……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这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叶文洁所说的一句话。从科学的角度说,以地球如今的文明程度,或许真的不具备探索遥远宇宙的能力。我们目前对宇宙的认识只是极其浅薄的。如果真的有高级外星生物的入侵,或许人类连组织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是使得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渺小,必须认识到宇宙的残酷和无垠。因为我们的微不足道,我们才有更加奋发图强的必要,危机意识是个人包括集体以及国家长盛不衰的必要因素。放到宇宙这个大世界里,危机意识也是一个星球文明长盛不衰的必备条件。

从这本书中,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人性;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之一,有关人性的讨论和思考在人类社会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之久。是非对错,黑白善恶具有相对性,这让人性显得更为复杂。《三体》中所描写的全人类与个人之间的取舍:罗辑的个人享乐被舍弃合乎情理,而程心与云天明的爱情被摧残的触目惊心就很难让人接受,大多数人所谓的“为地球文明的延续”更让人心寒。

?三体》引发的我对于生命的思考:有时觉得生命珍贵无比,重如泰山;有时候又觉得生命是那么渺小,不值一提。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我们应该在岁月长河里那有限的时间内去创造无限的价值,生命和命运都可以由自己决定。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篇4

地球上只有一个文明,但时空中不一定只有一个。

我第一次产生这种想法,是在我看了一篇名为《最后的进化》的文章里面表达了一种观点——也许在毅力灰尘中就含有一个宇宙,我们拍掉灰尘这一动作的时间在我们眼里大约几秒钟,而在那个宇宙中可能过了几亿年甚至更久。而我们所处的这个文明,也许就是另一个世界中的灰尘。

第二次是在一位mc建筑大神所创造的世界上。他几乎创造了整个宇宙,可最终竟然只是一只蝴蝶上的斑点。

第三次就是在《三体》上。《三体》与前面两个略有不同,《三体》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汪森发现“死亡倒计时”,然后通过三体游戏进入了三体内部组织,最后拦截下了“拯救派”的船只,从上面得到了关于“三体文明”发往地球的来信。

三体文明中的世界是一个毫无规律的世界,太阳何时升起,何时落下,都是未知;文明究竟能到达何种程度,全部随缘。所有人都试图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中寻找规律,最终却都无功而反。这使三体人萌生了离开了这个星球的念头,然后他们发现了地球。此时,三体文明程度远高于地球文明,随之便引出了文章中心:当一个高级文明发现低级文明时,高级文明必须要消灭低级文明。

看完整本书,我不仅震惊万分,也产生了许多疑问:宇宙中真的存在另一个文明吗?如果存在,我们会相遇吗?我们是否真的只是另一个时空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呢?太阳系又是否如毕达哥拉斯所说的那样只是一个实验场所呢?我们的文明究竟又算什么呢?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篇5

?三体》这本书我之前就看过了好几遍,本来不是科幻迷的我在这之后就被大刘带进了这个坑。每一次读《三体》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次我都会惊叹,原来还有这些细节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还有这些描写是我印象不深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可以让人看上瘾的书。

?三体》这个名字是天文力学中一个至今无解的难题,同时也是三体星系的名字。故事从红岸基地的叶文洁向三体世界暴露了地球位置开始说起,一直到几个世纪以后归零者重启宇宙结束。

这本书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就是作为小说来看,它也有许多闪光之处。作者在书中埋下了一个又一个伏笔,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给读者一个又一个惊喜。有一处,三体人利用智子给常伟思等人发送了一条讯息:“你们是虫子!”,可他后面又写道,即使人类用再先进的办法,也不能将地球上的虫子杀光,而我们跟三体人的差距比虫子和人的小多了。这也照应了三体世界入侵地球失败的情节。在第三册中,如果你没有看到后面,你根本想不到山杉惠子竟然是她丈夫的破壁人,仿佛前面写的所有伉俪情深都是为了最后一句讽刺的:“面壁者比尔·希恩斯,我是你的破壁人。”

在文中,人类首先是掌握了大自然的法则——火,然后又用五万年的时间进化到现代文明。可当我们遇到三体文明时,所有的骄傲都土崩瓦解,一滴小小的“水滴”就能将代表人类最高科技水平的恒星级别飞船瞬间摧毁。正如三体文明说过的那一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但即使是强大的它们也被歌者文明的小小光粒几乎灭绝。接着歌者文明又和其它上帝文明进行了一场战争,宇宙的所有法则都被当成武器,就像猿人拿着火把一样。人类文明,毫无还手之力。

每一次看完这本书后,我都会望着天空思考着:在宇宙的某一角落,会不会有三维空间正在向二维空间坍塌?此时此刻,会不会有一支舰队,正在大开杀戒?我们所处的宇宙,在其他文明看来。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灰尘……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篇6

最开始对《三体》的了解,源自朋友的介绍,他说这是一部科幻小说,曾获得过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故事内容开始于动荡的时期,并且书中经常有长篇大论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论述,晦涩难懂。当时我还沉浸在大学生活的轻松愉快中,再加上一个文科生对物理学的恐惧,那时并没有对这部小说产生兴趣。直到工作后面对生活上的鸡毛蒜皮,才把这部小说摆上书桌。读完之后,感慨良多,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

首先谈谈宇宙社会学,这是整部小说的世界观基础,在小说逐渐进入故事主线的时候,许多关于未知宇宙的理论层出不穷,不仅摧毁了小说中无数基础物理学家的世界观,连我作为读者,都感到一阵阵的头皮发麻。在宇宙社会的宏大背景下,地球文明和人类社会就像沙漠中的一粒细沙,人类活动就像蝼蚁一般,我们几百年来对世界的认知甚至可以被人为的改变。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夜晚我甚至不敢抬头看着夜空中的星河,因为每一颗恒星的闪耀都有可能是更高级文明的凝视和嘲讽。随着小说情节逐渐深入,宇宙社会学慢慢清晰化,更加具体,我也努力从情节中抽离出来,但还是惊叹于作者刘慈欣的想象力和站在宇宙看世界的气魄。

其次是黑暗森林假设,这是基于宇宙社会学的重要理论,简单来说,把宇宙当成一座黑暗森林,宇宙中存在的每一个文明都是一个拿着枪在森林中摸索前进的猎人,在对未知文明强弱不明的前提下,一旦发现有文明存在的迹象,首先要做的就是消灭它。小说中地球社会知晓这一假设之后,随着而来的恐慌是史无前例的,因为对手明显的科技优势,人类经历了长久的恐慌之后才想到要通过壮大自己来应对,但是在取得微弱进步的时候,又盲目自大,认为外星来袭者不足为据,殊不知此时已是末日前夜。作者对这一情节的描写,不仅是幻想未来,更是对人类历史的描绘,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的变革和发展,都带来了人类的劣根性,生命的弱小在这些时刻展露无遗。

由于此书格局宏大,细节繁杂,此文所讲不足以对《三体》中的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是作者个人的阅读感受。读完之后内心的波澜还是不能平静,对作者宏大的眼界格局感慨之后,带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宇宙之大,时光之远,我们无法掌控,甚至感受不到万分之一二,所以作为宇宙边缘星球生命体的我们来说,不如着眼于自身,做好自己的事,过好自己短暂的生命,对于宇宙来说,我们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短暂即是永远。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篇7

早就听说三体的作家刘慈欣在二零一五年获得了雨果文学奖——他也成为第一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籍作家。我为他感到非常的自豪,早就想见识一下他的大作《三体》,所以我这个暑假阅读了想与中国的《三体》三部曲。

三体三部曲讲的就是在红岸计划发射并接收外星人的信号后,一部有一部激动人心紧张的形势的严峻变化。最后外星人与地球人展开激烈的竞争的故事。这部书描写的精彩激烈,让我不禁沉浸于其中,有时候甚至看到晚上一两点都不想放下书本,总是抱着书,细心的研究。书中有令人感伤的故事,也有令人痛快的瞬间,有令人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也有令人拍掌称赞的好主意。

其实书中介绍的两个主人公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一个就是程心,另一个就是罗辑。罗辑所带给我的是一种男性的阳刚之气——他做事爽快麻利,丝毫没有懈怠之情,他每办一件事就要把它办到最好,每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优,这样的人正是值得我学习的。有一次他在制定一个计划的时候,一些古板的老科学家总是向他提出反对,但是他却丝毫的不接受他们的意见,因为他总是觉得,他的方法就是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的理论知识支撑他相信一定是正确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正确性。而文中的程心这个人却是非常优柔寡断,而且有些愚昧的善良的人。他总是把自己的善当作自己的高尚品德,殊不知他这样的‘善良’其实是一种愚蠢,一种假善。后来也是因为他的这种善良,害死了不少科学家,让外星文明登陆地球,地球文明从此得到了永生。

?三体》这本书用辉煌壮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为人们叙述了未来的一幅神奇的世界。这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异。只不过我更期待的是《三体》电影的上映,总是盼星星盼月亮,却盼不到那部我最心爱的电影。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静》读后感模板7篇

家族读后感7篇

台阶,读后感通用7篇

《幸福》读后感7篇

精选作文读后感优质7篇

作文读后感优质7篇

彷徨读后感精选7篇

红色阅读读后感7篇

《天鹅》读后感7篇

写名著读后感的作文7篇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