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的目的是为了总结自己的感受和对影片的理解,为了提升观后感的质量,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震馆观后感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震馆观后感篇1
近期电影院里在热映一部新影片《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震动人心的大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洗礼,却感受过汶川大地震的伤痛。印象里也只有妈妈当年给我讲的那些点点滴滴。我带着记忆,怀着一颗坚强的心来到了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
影片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年的情形为背景,细致的描写了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我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那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无不刺痛着我们每一颗心灵。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就在妻子在丈夫身边不知所措那一刹那,突然听到有人喊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消息,母亲像看到了希望那样跑去救孩子,当救援队发问“想好了没呀,到底救哪个”时,那就像一只可恶的恶魔在一片一片撕扯母亲的肉,母亲在无奈之下选择了弟弟。也就是这一刻,女儿从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的、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该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而母亲也因此为女儿歉疚一辈子。当若干年后再一次救援地震灾区时,他们奇迹般的再次相遇,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画面,仿佛唐山大地震就在昨天,女儿理解了母亲的心痛,最终还是原谅了母亲。
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都让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地震只是一个载体,它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
地震馆观后感篇2
如果没有那一次大地震,何来一家四口的阴阳相隔;如果那三十二秒后,换一个选择,会不会消除三十二年的“仇恨”;如果……世间何来这些如果?
当弟弟和姐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两头,同时有生命危险,同时需要救援时,却只能选择一边,母亲的心中一定万分纠结:如果可以两个孩子都救,该多好。然而,世间何来这般如果!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现在她却只能选择一个!两边都是她至亲的骨肉,可现在却只能选择一个!两边都需要及时救援,晚一秒都可能没了生命,可现在她却只能选择一个!
当母亲说出“救弟弟”那三个字时,同样被压在水泥板下、同样性命危急、同样是母亲孩子的姐姐该多么伤心、多么怨恨母亲啊?她不明白母亲为何不救她,我们只看到:镜头里,姐姐的眼泪顺着眼角滑落,双眼绝望地闭上了。或许,就在那一刻,“仇恨的高塔”便在她心中悄然搭起。
好在,姐姐最后奇迹生还,她心中一直对这件事不能释怀,以至她的养父养母最开始以为她是哑巴。后来,养父多次问及她在唐山是否还有亲人,她都选择沉默。哪里是她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是谁,而是她根本不愿承认当年选择用她生命换取弟弟生命的妈妈真的是她的亲生母亲。32年,若不是又一场地震,这对母女间的误解或许永远不会消除。
好在,她最后选择了尝试原谅,回到了那熟悉的家。因为她看到了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和她母亲面临相似艰难抉择后的那份悲痛——那不是母亲的本意,然而事实却逼迫她做了那样的决定!她明白了母亲当年的那种无奈与心痛。当她看到母亲为她准备的`西红柿时,当她看到母亲一边道歉一边下跪时,当她看到那每年都买为她购置好的课本时,她感动了、后悔了、自责了、痛哭了……那时,她明白了:母爱的天平根本没有偏向哪一方,那救的是她的同胞弟弟啊!她明白了母亲这32年的煎熬与不易,连她自己也感叹:“妈,你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呀?”她明白了这些年她有多对不起母亲,那“仇恨的高塔”瞬间夷为平地,不复存在,化为了无尽的'自责与悔恨。
然而母亲,虽然说她曾经的确可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她选择时的纠结以及32年的“自我救赎”可以看出她并不是不喜欢女儿,反而有更深的爱。正如弟弟所说:“那一年地震,被摧毁房子都重新修建起来了,然而,母亲心中的废墟却再也不能重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是啊,如果32年前,母亲不是这样选择,哪来的32年的悔恨与痛苦,如果,母亲当时选择的是救女儿,那结果又会是怎样的悲哀与痛苦?如果……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如果……
猛然间,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就在于每一个选择时母亲的煎熬和每一个选择后,她所承受的全部……
所以,让我们都好好爱自己的母亲吧!
地震馆观后感篇3
防震减灾自从四川地区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人心惶惶,不过大家没有束手待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支援这就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怎样防震减灾。如果地震来了,要怎样躲避?还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
首先,如果地震来了,咱们要怎样躲避?我有5种可能:1、如果在教室里,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课桌底下,注意保护头部。2、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3、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等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员撤离现场。4、如果在商场发生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体。5、如果在公共汽车里发生地震,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次,就是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如果地震来之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蜜蜂会惊飞;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会到处窜跑;老鼠们会急急忙忙地搬家。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让咱们记住这些防震减灾的知识,并且好好练习,让灾难远离咱们,让咱们这个世界永远平安、幸福!
地震馆观后感篇4
最近看了很多电视台对冯小刚以及这部片子的专访,觉得冯小刚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了。
之前,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灾难片,很多地震的场景很恐怖,很血腥,不想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看了电影以后,才知道,很多说法都是没经历过的人自己臆测的。经历了,才知道什么叫经历。
片中扮演母亲的徐帆说了一句话,堪称经典:没了,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影片中的姐姐方登因为母亲在突如其来的唐山大地震中说了一句无奈的话:救弟弟。而对母亲产生了极大的仇恨。当姐姐醒来时,她躺在尸体车上,旁边是她的爸爸。从此姐姐不爱说话,被陈道明夫妇俩领养走,也一直保持着沉默。这种沉默不是对过去记忆的失忆,而是一种仇恨和抵触。直到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姐姐在救援中偶遇弟弟,才最终选择去勇敢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而她哪里知道,32年了,母亲内心经历着何等的煎熬?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小人物,大背景,小故事。
片中,弟弟的奶奶要把残缺了胳膊的孙子带走,妈妈无奈只好同意,汽车缓缓离开了,妈妈绝望的看着车的背影和孩子的脸,突然,车停下来,车门打开,孩子下车,向妈妈跑来,徐帆近乎嚎叫的扑向孩子,那一刻,我开始流泪,任眼泪倾泻而下。
第二次泪流满面的时候,是片中汶川大地震的场面,我突然觉得自己又回到了2008年5月12号的晚上,四川巴中的那个酒店,整整一个晚上,我紧张的待在那里,看着电视里滚动的死亡人数,悲恸了一个晚上,眼泪流了一个晚上。
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更多折射的是人性的光辉,亲情和大爱在灾难面前瞬间碰撞,艰难的取舍,痛苦的抉择,更多的是母爱,父爱,血缘,亲情的伟大力量。徐帆硬是把唐山人,汶川人内心里的悲苦和无奈演绎的生动和真实。
地震后,生活还要继续,祭奠、工作、上学、结婚、生子、退休......
结果的背后,那个过程才是最令人感动和敬佩的。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经历了,才知道什么叫经历。
地震馆观后感篇5
之所以会观看这部电影,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受到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如果不是知道了汶川大地震,那么我恐怕也不会了解到我们国家建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那么一次的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在1976年7月28日的时候发生的,短短几十秒的时间,就让这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瞬间崩塌。在电影的开头其实就已经为这次地震埋下了伏笔,我们都知道在灾难发生前,动物们对灾难到到临是有敏锐直觉的。
影片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坐在卡车里的三个人,能够看到密密麻麻的蜻蜓从他们车窗前飞过。其实这就是地震发生之前的现象,它预示着这里即将发生一场大灾难可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在凌晨3:42的时候,地震来临,等到人们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成为了一片废墟。在影片里面,有一对姐弟被困在坍塌的楼房里面。他们的父亲母亲准备去营救,可是父亲拉住了母亲让她不要冲进去,自己到了危楼里面却是再也没有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只能做出最艰难的一种选择,只能营救一个孩子。年轻人的母亲最后做出了救出儿子的决定,可是这也成为女儿心中永远无法忘记的疼痛。
在片尾的时候,这家人又因为一次地震而再次相遇。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姐姐和弟弟都来到灾区进行救灾。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女儿心中依旧非常埋怨,可是见到墓地中的课本时还是和母亲抱在了一起。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心中感受颇多,而且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地震无情人间有情,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下而感到幸福。
地震馆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