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不仅逻辑严谨,还能展示出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写作文是提升个人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双重途径,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古丝绸之路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丝绸之路作文篇1
炎炎夏日,烈日当头。作为一个在外读书的泉州人,我们深感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需要,泉州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当中,显得如此黯淡无光,不论是优雅婉约的南音梨园,还是铿锵振振的高甲木偶,他们在民间的舞台已经大量萎缩,似乎只能在申报世遗、展示城市名片的时候会被当作牌子拿出来举一举,喧哗过后它们仍然寂寂无声地隐退市井,难得抛头露面了。
作为一个泉州人,我们为家乡高速发展的经济而骄傲,但是我们深知文化是一种根源,是一个城市高速发展的根本,没有了文化作为根基,就犹如一个空中楼阁,正是因为这个家乡情结激起了我们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也因此我们选择了泉州——我们的故乡,将泉州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及弘扬作为我们的实践课题,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我们希望通过实践能激起家乡的青年人对于家乡文化的重视。
泉州是一个有着浓厚民风民俗的古老城市。俗话说:“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这是泉州悠久文化历史的见证。众多文化广博而无争地并存于泉州,是我们泉州人的骄傲!
古丝绸之路作文篇2
“驼铃阵阵,羌笛悠悠,来自西域的中原的商旅们,跨越漫漫沙漠,险阻的山脉,将来自西域的奇珍异宝和东方的丝绸交易在一个叫做敦煌的地方。”这样繁华的场景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
而今天,千年以后的我行驶在茫茫的戈壁滩,去聆听当年的故事。虽然还没有到莫高窟,但我的思绪早已飘到千年前。
行驶不久,我就到了莫高窟,我拿着两个月前预定的.门票随着人流进入景区。因为莫高窟目前是由国务院直接管辖的,为了保护文物不被人为破坏,每天的游客控制在六千人以内,所以我今天还是比较幸运的。
进入景区后首先观看了一部关于莫高窟历史的记录片。从中我了解到有一个叫做乐樽的和尚经过这里,忽然看到天空佛光万道,以为是佛在召唤他,便在这山顶的悬崖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在里面雕了一尊弥勒佛像。从此以后,后人纷纷开始效仿乐樽和尚在这里开洞造窟,历经一千年。
观完影片后我来到了最为壮观的九层楼。刚来到九层楼,就被它雄伟的气势所震撼。进入洞窟,眼前一片昏暗,当手电筒的光束照进来时,一尊硕大的佛像毅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大佛身披袈裟,慈眉善目,天庭饱满。身高26米,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室内佛像。
经过千百年的侵蚀,佛像的五官、四肢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依然受到后人的敬仰。依后人推测该佛像以女性化的形象展现更多的是表达当年武则天的形象。
环绕四周,每一面墙壁都有着精美的壁画,据说在莫高窟有着4万多米的壁画,在这个洞窟中壁画展现了众佛讲法的场面,无数的飞天在空中环绕,她们美丽妖娆,能歌善舞,有的从天而降,婀娜多姿;有的反弹琵琶,轻拨银弦;有的轻歌曼舞,那灵动的手臂如同幽幽水底的细长绵软的水草。我抬头仰望这些壁画深感千年前艺术之精湛。虽然经过时间的洗礼,壁画的色彩有些斑驳,但依旧能感受到当年画匠们的点睛之笔。
随后我又来到了第一百五十八窟和藏经洞。随着落日西下,我离开了莫高窟,在远处眺望,我仿佛看见了千年的岁月更替,听到了轻轻的诵经声,时时萦绕在耳边。
莫高窟就这样一直存在于这片遥远的大西北,茫茫砂砾中无数的智慧在闪烁。而我期盼着若干年后带着别样的心情重游此地。
古丝绸之路作文篇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无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无风。玩完雅丹,我们就来到这片无人且无风的戈壁。
阳关和玉门关,都是汉武帝修建的,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弟,也都是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的关卡,是通向西域咽喉要道——不走阳关,就走玉门关。虽说阳关古城与玉门关古城都已被岁月的流沙淹没,但凄美犹在。
从“阳关道”,到“阳关三叠”,阳关总是在我们生活中时隐时现,但从未引人注目。阳关处与沙漠之中,周围又有一条河流,黄沙卷起,河水暴涨,早将阳关城淹没在迷离的风沙与肆虐的洪水中,但阳关雄伟的烽火台依然矗立。蓝天,黄沙,绿洲,雪山,戈壁,白云,一切,加上本身阳关泥土的红色,更将阳关映的有种说不出的凄凉与豪气。既像一个站在大漠上翘首企盼的少女,又似一个曾驰骋沙场却已力不从心的老将。这两种相反的情感,却被阳关融合的那么巧妙。
穿越沙漠,我们又来到另一处重要关隘——玉门关。瞧瞧王之涣说的:春风不度玉门关。那向往着生机与希望的春风,竟吹不过那一座关城,玉门关似乎成了一位毫无生气的冰城,关城的内心寒若冰霜。其实则不然。玉门关背靠疏勒河,周围的戈壁滩上长满了骆驼刺,与阳关比起来,阳关是远眺绿洲,而这里,却是再生机之中。如今的玉门关只剩下一座烽火台,四四方方,稳重而大气。尽管两关相距不远,但这里的天与阳关的天有所不同,是那种深蓝色,蓝得那样深邃,好像要把人吞进去似的,映的玉门关,像位老当益壮,豪气勃发的`将士,更显雄伟。
漫漫黄沙,滚滚红尘,逝去的历史,生生不息。在没来之前,根本不了解这两个大关。这是从唐诗中,暗暗向往那两个凄美而荒凉的地方。今日一睹其芳颜,更是让我体会到《天净沙秋思》中的意境: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心中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似乎有些惆怅,似乎有些迷茫。这里,曾是金戈铁马的战场,这里,曾是寒风凛冽的边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千百年来,物是人非。无论是人,还是物,一切似乎都被历史磨灭,只有这份萧瑟的情感,在这片不同寻常的天地中回荡。
这片天地,似乎只剩我一人,无人且无风。
古丝绸之路作文篇4
今天,如果我们乘飞机西行,无论是去西亚、印度,还是欧洲,最多不过二十多个小时。然而,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民们在西行时,不论是走陆路,还是走海路,都要花费不知多少倍的时间,也不知要克服多少艰难险阻。与外界交流的需要,促使我们的祖先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开通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丝绸之路上,也流传着许多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佳话和传说。
说到丝绸之路,人们自然首先会想到中国丝绸的西传。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就已经大量转运到了西方世界。在古代罗马,丝绸制的服装成为当时贵族们的高雅时髦装束。因为来自遥远的东方,所以造价昂贵,罗马为了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黄金。我们今天在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的女神像身上,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收藏的酒神巴克科斯的女祭司像上,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所穿着的丝绸服装,轻柔飘逸,露体动人。丝绸服装的追求已经到了奢侈浪费和伤风败俗的地步,使得罗马元老院多次下令,禁止穿用丝织服装,但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罗马帝国的古典作家们把产丝之国称之为“赛里斯”(seres)。公元一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gaisplinytheelder,23—79)在《博物志》中说:“(赛里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相对而言,在宋元之前,中国思想的西传远远不如她所接受的那样多,但中国物产和技术的西传却是难以统计的,造纸、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等的西传,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直到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到来,才将中国思想文化大规模地介绍到西方,同时也开启了西方近代文明进入中国的时代。
丝绸之路的道路漫长而久远,而且无始无终。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也曾经是被战争铁蹄践踏过的道路。今天,人们已经忘却昔日曾经有过的苦难,而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
古丝绸之路作文篇5
十天的丝绸之旅,带给我的是无法估量的收获,满满当当的感动与释怀。
我想念壶口瀑布那翻滚的黄河水飞流而下,冲击着山崖,溅出无数个小水珠。远处的黄河水,汹涌的冲过来;观之,尤有雷霆万钧之势,听之,尤有万马齐喑之奏。河水拍在山崖上,形成一道水雾墙。
我想念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是那么伟大!秦始皇的伟大,古代人民的伟大,考古工作者的伟大,融为一体,为我们展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奇迹。
我想念青海湖草原和湖的水平面,就像到了天边,水天一色,一眼望不到边的青海湖跃入眼中。它就像一块平静的蓝水晶,但它偶尔也会泛起皱纹。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晶莹的浪花轻轻挣脱青海湖的怀抱,优雅地漫上岸来,不一会儿,又悄悄地溜回去。骑着车,漫游在路上,迎面吹来清爽的风,赶走了炎热,也赶走了一身的疲劳。
我想念门源的油菜花海。它们的外貌是极其平凡的,它们没有其他娇艳的花儿一样那样层层叠叠的花瓣与多变的姿态,美丽的色彩。但它们充满朝气的黄色,仿佛那阳光沉淀下来了,沉淀在薄薄的花瓣尖上。
我想念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关城。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看起来气势很是雄伟。站在城楼向下俯视,西北气势磅礴的豪态尽收眼底。
我想念拥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的莫高窟。看到那一尊尊惟妙惟肖的佛像、彩塑、雕刻我仿佛真的听到了群佛念经的声音,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殿堂。我明白了什么叫艺术,知道了什么是艺术,这里的每一件工艺品,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我想念兰州最著名最美味的兰州牛肉拉面。搅拌一下,尝一口。鲜味,辣味席卷而来,刹那间,我真的感受到了舌尖上的享受,心情似乎也因为这美味的拉面而提升了一个档次。兰州牛肉拉面真的是兰州一绝,就说是中国的标志也毫不夸张。
我想念着,想念丝绸之路的每个地点,每种不同的气息与文化。多么希望,这些美好的记忆会永远伴随着我。感知沉淀多年的文化,汲取升华情操的余韵,我享受着快乐与感激。
梦回丝绸之路,梦回历史文化,梦回美好旅程
古丝绸之路作文篇6
“活在当下”,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意思是说,人活着,不要为即将可能发生的事而担忧,也不可为过去的事焦虑,要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不求远忧,只为近谋。
此次丝绸之路因路程太远,一贯自驾游的我们,坐火车前往甘肃。这是我第二次坐火车。第一次从青岛至西安,终点站是兰州。这次恰巧又是从青岛到兰州。上次的火车虽说是软卧,可卫生条件很差,床也很窄,床铺下面还有煤,给我的心灵留下了些阴影。这次丝绸之路是全程火车,又都是硬卧,令我不免有些担心。
从青岛站出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站台。这趟火车通身红色,是班空调车。踏上火车的一刹那,我松了一口气。虽说还没有见到床铺,但车厢与车厢的衔接处就已十分干净,不能说一尘不染,但也是光彩照人。步入车厢,说不上豪华,却异常整洁。洁白的`床单,洁白的枕套,虽说是硬卧,却比当年的软卧好多了。只要住得好,此次旅途,在我眼中也曾添了不少光彩。可是,我老是不适应着车厢,第一印象太重要了,火车或许已经给我留下了不干净的印象,要在一时三刻内改过来,那也不易。
我们要在火车上待31个小时,我也慢慢接受这整洁的车厢,等到差不多适应的时候,火车却到达了兰州。我没有享受火车的整洁。
到达兰州已是晚上八点。我们吃过晚饭,稍一休整,又要赶十点的一班火车。一下火车,我脚下一个踉跄,险些摔倒。火车一直颠簸,加上我们坐的时间长,不仅习惯了干净的火车,也习惯了脚下的颠簸。猛然踏到平坦踏实的地面,竟有些不习惯。从下火车开始,尽管脚下的地面是静止不动的,但我始终觉得脚下在晃动。两个小时过去了,知道登上从兰州到嘉峪关的火车,我也觉得一直站不稳,此日清晨到达嘉峪关市时,也始终有这样的幻觉。我没有享受地面的平坦。
我没有“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一种能力。它提醒你享受现在,乐于现在。不要为了下一秒的忧愁放弃了这一秒的快乐,而下一秒又在深深的悔恨。
“活在当下”是一种境界。它让你忘记未来的忧虑,过去的悔恨,只享受现在。不要想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很满足。
“活在当下”是一种幸福。如果你做到了,你的人生将会有无数快乐的一秒。
古丝绸之路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