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优秀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有效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优秀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优秀6篇

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意图:

幼儿知道用线来放风筝,用绳作跳绳、游戏…… 但是孩子缺乏一定操作经验,故开展了本次活动。旨在提升孩子探索与学习多方面的生活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自讲、互讲、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线和绳,能够比较各种线和绳的不同特点,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2.感知线和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布置丰富线绳原材料的活动室。

2.收集各种各样的线绳,探其用途。

3课件《我和我的外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听听、看看故事里讲了什么。

2、听故事后,教师提问。

教师:故事里讲了什么?都有什么是长长的?(电话线、马路标线、毛线、阳光线)可请幼儿反复听几遍故事,加深理解。

二、寻找线和绳

教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线和绳,我们来找一找吧!

1、寻找身上的线和绳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身上和同伴身上哪里有线和绳,如:衣服上的线、鞋上的绳、女孩系在头发上的松紧绳等。

2、寻找活动室中的线和绳。

引导幼儿观察、寻找活动室里有哪些线和绳,如:电线、运动时用的跳绳、玩具上的天线等。

三、感知、交流

1、向幼儿逐一展示各种各样的线和。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比较它们在长短、粗细、软硬等方面的不同。

3、引导幼儿说说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教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线和绳?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如:毛线—织毛衣用,纸绳—包东西用,网线—上网用,彩绳—包装礼品用,丝线—刺绣用等,让幼儿充分的讨论各种线和绳的用途。

4、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说自己还在哪里见过什么样的线和绳。如:铁丝线、包装用的绳等。艺术品中有哪些是用线和绳做的。

四、操作游戏

1、指导幼儿尝试玩翻绳游戏。

2、指导幼儿用线和绳摆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

3、指导幼儿弯折电线,大胆设计各种造型。

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和认识夏季花卉的兴趣。

2、发展幼儿较为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能力。

3、按照花、叶、茎的顺序认识牵牛花,知道其开花的规律。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漂亮的花

2、课件:图片-牵牛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谜语: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牵牛花。

二、展开

1、谈话:我知道的牵牛花。

提问:

你在哪里见过牵牛花?它长得什么样?它在什么时间开花?

2、借助图片引导幼儿按照花、叶、茎的顺序观察牵牛花。

提问:

(1)牵牛花的花儿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你见过什么颜色的牵牛花?

(2)牵牛花的叶子是什么么样的?摸上去什么感觉?

(3)牵牛花的茎是什么样的?牵牛花的茎是怎样生长的?

小结:牵牛花的花朵像一只小喇叭,颜色有蓝色、紫色、粉色和白色等。

牵牛花的叶子像心形,绿色,上面有一层毛茸茸的东西。

牵牛花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篱笆或绳子往上长。

牵牛花在夏季秋季的早晨开花。

3、学习谜语《牵牛花》。

教师:我们一起学习谜语牵牛花,这个谜语把牵牛花的主要特征都描写出来了。

4、ppt课件:漂亮的花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欣赏多种多样的花卉。

教师:自然界有很多美丽的花在夏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三、结束 活动评价:从幼儿回答问题和积极参与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夏季开放的花卉,自然结束。

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

(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

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2、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

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4、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引导三:

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简单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成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

四、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科学区,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篇4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眼睛的形状、颜色、位置及功能。

2.认识保护眼睛的方法。

3.知道看东西需要光线。

4.复习红色、黄色和绿色。

5.认读“眼”字。

活动准备

红色、黄色、绿色的物品。

眼罩。

小镜子、没有五官的脸谱、彩笔。

识字图卡“眼”(见教具)。

与眼睛有关的图书。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绿色的物品,请幼儿蒙着眼睛触摸物品,看看能否说出物品的颜色。

2.与幼儿一起讨论眼睛的功能,以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3.大家一起欣赏上述物品美丽的颜色,过一会儿,老师把活动室的`灯光调暗,并拉上窗帘,向幼儿提问能否看得清楚物品的颜色(有些幼儿可能怕黑,老师最好站在他身边)。

4.再把灯光调亮,与幼儿一起讨论能再次看清楚物品的原因,然后总结有光才可以看见东西。

5.请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眼睛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再在一个没有五官的脸谱上画自己的眼睛。(脸谱留待以后的活动使用。)

6.出示识字图卡“眼”让幼儿认读。

总结分享

请幼儿互相观察,说说彼此的眼睛有什么不相同。

活动评价

1.能说出眼睛的形状、颜色、位置及功能。

2.了解保护眼睛的基本方法。

3.知道有光才可以看见东西。

4.能认读“眼”字。

延伸活动

请幼儿到“全家福”区,观察谁的家人戴了眼镜。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以多种方式认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例如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与保护眼睛有关的儿歌等。

2.邀请两位戴眼镜的家长来园,向幼儿介绍戴上眼镜的原因及带来的种种不便。

3.在图书角中投放与五官的汉字认读有关的图书,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认读汉字。

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动物需要空气.植物需要空气,但人们更离不开空气,空气到处存在,但孩子们感知不到,为此,我特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从而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2.幼儿通过亲自实验,感知空气占有空间的'现象。

活动准备

眼药瓶若干、彩色的沙土。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

2.想一想“瓶子娃娃”能吃“土”吗?

3.试一试

①幼儿手拿一个“眼药瓶娃娃”用力捏瓶子,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将手松开,你又会发现什么?

4.做一做:会吃土的“瓶子娃娃”

①瓶向下,对着彩沙用力捏瓶子,手松开,沙子自动跑到瓶子口,再一捏.沙子就出来了。

②当瓶子口中进沙子时,手松开,瓶口再向上。

③这样反复几次,慢慢地瓶子中就装满了彩色的沙子。

④当塑料瓶恢复原状时,瓶内空气稀薄、压力小,所以沙子被吸起来了。

5.说一说

①手不捏“瓶子娃娃”,瓶子充满了空气,幼儿感知不到。

②手捏紧瓶子娃娃,把瓶子中的空气赶走了。

③这样一捏一松反复多次,“瓶子娃娃”就吃饱了。

活动延伸

当“瓶子娃娃”吃饱彩色沙土以后,孩子们可以进行彩色画粘贴或喷画,揭开一点,喷一点,注意不要全部揭开。

本节活动知识点:空气占有空间。

总结:空气到处存在,但空间一词比较抽象,教师用空气和彩沙的对话实验的原理体现出来。如:手不捏瓶子,空气就充满了瓶子,当彩色沙子进入瓶子中,彩色的沙子就把空气挤走了,这样就把“空间”这个词形象化地解释出来,幼儿也便于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影子秘密

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推荐6篇

幼儿园科学关于鱼的教案6篇

中班小刺猬教案8篇

小瓢虫中班教案5篇

中班小雪花教案最新7篇

科学领域光与影教案优秀6篇

中班小刺猬教案参考5篇

小松鼠采松果中班教案5篇

中班幼儿园教案及反思6篇

幼儿园小中班科学教案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6070